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育成早熟大白菜新品种‘豫新5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豫新5号’是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双单倍体育种技术选育的一代杂种,该品种生育期60 d,单球质量23 kg,球形指数1.35,高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净菜产量56.7 t·hm-2,可兼作早熟、晚熟栽培。  相似文献   
2.
芥蓝游离小孢子培养初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芥蓝的5个基因型为试材,对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胚状体发生及植株再生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供体基因型对成功诱导胚状体发生至关重要;振荡培养明显有利于胚状体的发育;改良MS和B培养基对诱导植株再生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3.
以大白菜吉红82、#534DH 群体及#438 群体为试材,研究了利用细胞破碎仪机械提取小孢子与人工挤压提取小孢子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活力及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提取替代人工挤压可在短时间内同时提取多份样品,并可快速调整小孢子的培养浓度。收集40 个适期花蕾于5 mL 离心管内,3 000 r·min-1 破碎10 s,将提取的小孢子定容于25 mL NLN-13 培养基,可确保小孢子浓度在适宜培养范围内,并成功诱导胚胎发生。  相似文献   
4.
提高油菜游离小孢子胚诱导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11个甘蓝型油菜基因型为材料,采用NLN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如何提高可培养的基因型范围和产胚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个油菜基因型中有10个基因型可以诱导出胚,培养成功率达90.9%,表明采用NLN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油菜基因型范围比较宽,但各基因型间小孢子胚产量差别很大,每花蕾产胚量为0.08~3.53个,TR4和TR9两个基因型每花蕾产胚可达3.23,3.53个。以TR4和TR9两个基因型为试材,进一步改进培养基和培养方法,采用NLN培养基中添加激素和活性炭方法,可大大提高产胚率,产胚量分别达到7.11和10.05个/蕾;接种后,小孢子经33℃高温预处理可显著影响产胚量。子叶形小孢子胚在光下适当培养后转入B5 BA 0.2 mg/L NAA 0.02 mg/L继代培养基上,大多数胚能长成绿芽,B5 6-BA 0.2 mg/L 3%蔗糖 1%琼脂培养基有利于小孢子胚长成植株。  相似文献   
5.
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成胚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7个不同基因型的不结球白菜为供试材料,对影响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的若干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秋冬季日光温室内,供试植株主花序第一朵花开后第7~14天取样,即初花期是最佳取样时期;不同基因型间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差异很大,在接种的17个基因型中,有12个诱导出胚,诱导成功率71%;其中102号产胚量最高,达到32.78个/蕾;在已产胚材料中,产胚量最高的基因型是产胚量最低的基因型的546倍;较易抽薹型材料的产胚能力大于易抽薹型和不易抽薹型。以B5有机成分代替NLN有机成分,能够提高产胚量,尤其是对难成胚基因型的小孢子胚胎发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甘露醇对小孢子分裂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山花楸种子休眠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山花楸(Sorbus amabilis)种子休眠的解剖结构基础与影响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黄山花楸种子由种皮和胚2部分组成。胚形态发育完全,种皮表面覆一层角质层,胚根端和子叶端的种皮细胞排列明显比中间部位密集;种子透水性障碍不明显而透气性障碍显著;未处理的完整种子萌发率为0,种胚、种胚去除不同量子叶处理萌发率为86.67%~96.67%;种子去除不同部位种皮的萌发率在90%以上。表明黄山花楸种胚无休眠,种皮透性、特别是透气性对休眠有一定影响,种子休眠主要是种皮的机械障碍引起的物理休眠。  相似文献   
7.
陈梅  王艳允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746-7748,7772
[目的]对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分离株E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方法]根据乙型脑炎病毒SA14和SA14-14-2株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E基因的特异性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出JEV分离株E基因片段,将其与pMD19-T载体连接,应用DNAStar、Clustal_1.81和Mega序列分析软件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分离株E基因的cDNA长1 500 bp,可编码500个氨基酸;分离株E基因与VN50/Viet Nam/1989/Hu-man brain株、SA14株、Whe株、Benjing 1株、P3株、KV1889株J、aGAr01株和SA14-14-2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8.0%~99.1%,氨基酸同源性为97.8%~99.8%;分离株为乙型脑炎病毒强毒株。[结论]该研究为乙脑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雄黄兰花蕾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BA、NAA等激素,探讨外源激素对其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与不定根形成的影响,并建立了微繁体系;通过采取不同驯化炼苗措施,总结了一整套炼苗与栽培技术。试验表明:选用MS+6-BA2.0mg.l-1+NAA0.2 mg·l^-1培养基,其外植体诱导率达84.4%,不定芽诱导率达68.2%,选用MS+6-BA2.0mg·l^-1的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可得到优良的雄黄兰小种球,球茎增殖系数达4.9;在1/2MS培养基中培养15d,球茎生根率达98%;瓶苗常规驯化后选用国产泥炭土炼苗,成活率在90%以上;冬末春初繁殖的生根苗定植大田后当年开花。  相似文献   
9.
三角紫叶酢浆草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以三角紫叶酢浆草的地下鳞茎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实验结果为:完整鳞茎在MS0培养基上能直接长出小芽;MS KT0.5mg/L(单位下同) 2,4-D0.5有利于带茎盘的鳞片的愈伤诱导及不定芽发生:MS BA0.5 KT0.5 IBA0.2有利于丛芽的增殖;培养基MS IBA0.2为根系诱导及生长的最佳配方,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10.
利用酸性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降解,得到一系列降解大豆分离蛋白(HSPI).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2-巯基乙醇为蛋白质变性剂,在浓度为8 mol/L尿素溶液中进行HSPI与水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的接枝共聚,得到接枝产物(HSPI-g-PAMPS).研究了水解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单体用量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并对HSPI和HSPI-g-PAMPS的溶液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SPI-g-PAMPS的Zeta电位明显降低、在低剪切速率下HSPI-g-PAMPS的粘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