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农学   13篇
  7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鲜食玉米以其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经试验,繁种黄瓜套种鲜食玉米栽培技术是一条科学合理、优质、高效的栽培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糯玉米加工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一项增产增收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2010-2011年,对豌豆与小麦在高寒阴湿区不同间作比例下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及综合产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可明显延长豌豆的生育期,提高豌豆叶面积指数、综合产量及经济效益。其中处理M2D2即小麦与豌豆按2∶2行比例间作生育期最长,叶面积指数最高,土地当量比最大,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2010和2011年间作综合产量分别较小麦单作(MT)提高58.11%和38.55%,较豌豆单作(DT)提高29.70%和50.87%;全年经济效益分别较小麦单作(MT)的提高112.66%和83.45%;较豌豆单作(DT)提高4.97%和22.08%。因此,豌豆小麦间作模式增产的关键在于行比的合理搭配。  相似文献   
3.
烤烟大麦花生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以烤烟为主,烤烟、大麦和花生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的主要技术措施和栽培注意事项;并对该模式下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种植模式下烟农净收入可达29250元/hm2以上,比单作烟叶增收11250元/hm2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玉米花生间作复合体系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以单作玉米和单作花生为对照,研究了间作玉米花生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的日变化以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间作提高了玉米、花生叶绿素含量,其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中午达到最大值;玉米东西行向种植东侧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上午间作明显大于单作,下午相反;间作明显提高了玉米阴天和晴天的光合速率,却明显降低了花生光合速率;在晴天,间作玉米花生的Fv/Fm、ΦPSⅡ日变化均呈倒抛物线,上午间作玉米明显大于单作的,下午相反,间作明显提高了花生的Fv/Fm,中午花生的ΦPSⅡ间作低于单作,上午和下午反之;阴天的Fv/Fm、ΦPSⅡ,间作玉米除中午小于外,上午和下午均大于单作玉米,间作花生全天均高于单作花生,说明玉米花生间作提高了花生对弱光的吸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间套作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并对间套作领域当前主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与讨论。首先,综述了间套作复合群体在光能利用特性,指出了间套作可通过增强叶片光合性能和提高光的截获率与转化效率显著提高光能利用率。其次,综述了不同间套作复合群体在氮、磷、钾养分及水分利用等方面存在的竞争和互补利用现象,讨论了各种间套作类型资源高效利用的可能机制。最后,综述了间套作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间套作可以使产量提高20%~50%,合理的种植密度和复合群体结构是高产的关键。不同间套作类型对秸秆和籽粒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及无氮浸出物等营养物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讨论,指出了间套作研究在资源集约利用、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日光温室间作新模式对环境因子及菇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反遮光内拱棚模式,在日光温室内进行菇菜间作,研究对环境因子及菇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反遮光内拱棚日均温度15.5℃,最高22℃,最低12℃;相对湿度平均96.7%,最高99%,最低90%;光照强度最高为0.5klx;CO2平均浓度为828μL·L-1,最高为1000μL·L-1,最低为630μL·L-1,完全满足金针菇生长需求。通过斜拉秧措施,极大提高了黄瓜窄行光照强度,提高了保护地栽培效益。  相似文献   
7.
Three separate greenhous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bi-directional N transfer in a peanut and rice intercropping system using the direct 15N foliar feeding technique at N application rates of 15, 75 and 150 kg ha–1. When peanut was used as the 15N donor plant, the atom % 15N in the rice shoot was consistently higher than in control rice, indicating that 15N transfer from peanut to the associated rice crop occurred. The percentage of N transfer (%NT) from peanut to the associated rice was 9.9%, 5.7% and 4.2% at the three N application rates, respectively. The N transferred from peanut to rice was 22.6, 15.5 and 8.2 mg N plant–1, accounting for 10.9%, 6.4% and 3.1% of the total N accumulated in rice plants at the three N application rates, respectively. When rice functioned as the 15N donor plant, the %NTs were 4.4%, 2.1% and 1.4% and represented about 5.2%, 3.4% and 2.4% of total N accumulated in peanut shoot at the three N application rates, respectively. The net directional N transfer was from peanut to rice and this was calculated by the difference in the bi-directional transfers and was mainly due to peanut root decomposition. Thus, the %NTs were 10.7%, 6.3%, 5.1% and 3.5% on 28 July (the day on which peanut shoots were cut), 8 August, 28 August and 8 September, respectively, and correspondingly, the N transferred from peanut to rice represented 6.0%, 5.8%, 5.1% and 3.2% of the total N accumulated in the rice plants.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择小麦/蚕豆模式,设计不同的磷水平,对小麦/蚕豆系统经济产量和相关生理指标做 了初步分析。结果得出:供磷显著提高了小麦和蚕豆的经济产量。与不供磷(P0)相比,中磷处理(P1)小 麦籽粒增产51.78%,蚕豆增产24.16%;高磷处理(P2)小麦增产58.05%,蚕豆增产23.74%。结果也表 明:供磷提高系统经济产量可能是由于磷是光合作用的底物和调节物,有利于小麦抽穗期(蚕豆开花 期)作物上位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提高,同时增加了植株中光合中间产物可溶性糖的积累,促进营养物 质向籽粒的转化。供磷也提高了作物叶片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甜菜与白菜不同间作方式、甜菜喷施不同促进剂与抑制剂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措施对甜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甜菜受种植密度与白菜胁迫的影响,较单作甜菜产量显著降低,白菜与甜菜2∶1间作甜菜产量为单作的28.9%,2∶2间作甜菜产量为单作的50.1%;白菜采收后停止灌溉,不同种植方式的甜菜含糖量无明显差异;生长调节剂对甜菜含糖量无显著影响。白菜采收后控水是保证与促进甜菜糖分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合理利用了蔬菜之间的"根系差、时间差、空间差、高低差",以互促互补的原理[3],通过对本地日光温室番茄套种平菇栽培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温室内的后墙空闲地进行平菇菌袋立体堆叠式和番茄小行间双层摆放式套种模式,可使日光温室生产效益提高到1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