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通过对高原植物香芸火绒草超临界CO2萃取的研究,获得了温度45℃、压力18MPa为其相对较佳提取条件,提取产物为黄绿色浸膏,得率为0.87%。将该浸膏精制成净油,其得率为60.2%。进一步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净油分析,鉴定出其中的15种化学成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法确定了它们的相对含量。挥发油成分主要为:邻苯二甲酸异辛酯、高良姜素黄烷酮、α-甜没药萜醇、橙花叔醇、胡萝卜醇、棕榈酸等。通过对香芸火绒草挥发油成分的研究,为高原特有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红芪愈伤组织中黄酮代谢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红氏供试材料中苯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在分化愈伤组织中最高,但游离苯氨丙酸含量在分化愈伤组织中并无明显降低,说明游离氨基酸的积累主要来自蛋白质的分解。黄酮含量的变化以褐化愈伤组织中含量最高,因此我们推测:黄酮合成的最后几步,可能发生在褐化愈伤组织中,从可溶性蛋白质的SDS-PAGE平板电泳结果表明,分化愈伤组织与褐化愈伤组织相比蛋白质谱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可能与控制黄酮合成的有关酶的活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蒲公英在食品中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蒲公英既是传统的营养保健野菜,又是常用的中药材,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及保健功能因子,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就蒲公英的营养成分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现状作一阐述,为蒲公英在食品中的深度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灯盏花遗传转化中组织培养受体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MS+BA 0.2(mg/L,单位下同)+NAA 2.0的培养基,播种10 d的幼苗,0.5 cm×1.5 cm大小的真叶作为外植体,能在2周内形成愈伤组织;使用MS+BA0.5+NAA0.5培养基,附加30 g/L蔗糖,以真叶为外植体,能在2周内诱导不定芽形成;使用75μg/ml的氯霉素(Chl.)作为土壤农杆菌转化培养的选择压力,使用50μg/ml的庆大霉素(Gent.)作为转基因植株的选择压力,使用300μg/ml的头孢霉素(Cef.)作为土壤农杆菌转基因的抑菌抗生素,对灯盏花遗传转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不同基质对显齿蛇葡萄扦插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显齿蛇葡萄的扦插生根率,确定最优的扦插基质,研究了5种不同配比基质对显齿蛇葡萄扦插的影响,以生根率和生根质量等影响因子评价其扦插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基质中,显齿蛇葡萄扦插苗的叶鲜重、叶干重、根鲜重、根干重、生根数、根长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均有差异,扦插效果最好的基质配方是菜土∶稻壳灰=1.0∶1.0(体积比),效果最差的基质配方为菜土∶珍珠岩∶食用菌渣=1.0∶0.5∶1.0。  相似文献   
6.
蒲公英为药食同源的一种传统植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消炎的功能,蒲公英提取物中含有多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而植物内生真菌可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代谢产物,可为抗菌化合物的开发利用开辟新途径。从蒲公英中分离获得蒲公英内生真菌,并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铜绿假担孢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白色念珠球菌(Candida sporogenes)等病原菌进行抑菌试验,对蒲公英内生真菌发酵产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其中菌株PGY5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0.16 mg/m L,最小杀菌浓度(MBC)值为0.31 mg/m L。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铜绿假单孢菌和白色念珠菌也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分别为0.31 mg/m L,最小杀菌浓度(MBC)值为0.63 mg/m L。通过对菌株PGY5的ITS r-D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菌株PGY5为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与Aspergillus fumigatus JQ356539具有100%的相似性。通过LC-MS/MS检测在内生真菌PGY5乙酸乙酯层中发现了一种活性成分木犀草苷,其常存在于蒲公英叶中。  相似文献   
7.
显齿蛇葡萄为药食两用植物,具有疏风解毒、祛瘀消肿、止血止痛功效,对显齿蛇葡萄的化学成分(黄酮类、酚类、甾体类、多糖类、挥发油类等)、药理作用及其机制(抗氧化、抑菌、抗炎镇痛、抗癌、抗病毒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临床应用及全面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叶榉不同无性系嫁接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叶榉2年生容器苗为砧木,采用芽接法嫁接,研究大叶榉不同无性系嫁接苗的嫁接成活率及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大叶榉嫁接成活率平均达64.90%,且不同无性系间嫁接成活率差异明显;嫁接苗的苗高生长量在不同无性系间差异显著,地径生长量在不同无性系间差异不显著;除母树枝下高与嫁接成活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外,母树其他生长性状对其嫁接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嫁接成活率与嫁接苗的生长呈正相关,且嫁接苗的苗高与地径生长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红榉自然分布区4个省份15个种源的种子长、宽、长宽比及千粒重等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1)红榉种源间种子长、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且种源水平上各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901 8、0.921 0、0.922 1和0.900 8,单株水平上的遗传力分别为0.926 0、0.979 2、0.932 6和0.992 5,表明红榉种子形态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且受到中等程度以上的遗传控制;(2)相关分析表明,红榉种子长、宽及千粒重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相关关系,且红榉种子性状无明显的经向和纬向变异,种子长主要受年均温和无霜期影响,种子宽主要受1月均温影响,而千粒重主要受年均温的影响;(3)聚类分析表明,红榉种子形态特征地理变异呈现区域板块变异模式和随机变异模式等。  相似文献   
10.
以湖南省6个红榉种源(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其木材基本密度和径向全干干缩率等物理性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红榉种源间木材基本密度的差异达极显著,而种源内木材基本密度比较稳定,变异较小;不同种源间木材径向全干干缩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种源内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显著。红榉木材基本密度与径向全干干缩率相关性不显著。这2个性状基本上相互独立遗传,且两者与各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