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依据黄斑星天牛生态和生物两大因素下的聚类分析,将西北地区黄斑星天牛的分布发生区域分为三类──大发生区、适宜发生区和不适发生区。其中陕西省的府谷、绥德、宝鸡和陇县,甘肃省的定西、武山和平凉,宁夏自治区的固原地区为黄斑星天牛的大发生区(原发区),以此向其它地区扩散,青藏高原为黄斑星天牛不适发生区。分析预测结果符合黄斑星天牛分布发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2.
啄木鸟对黄斑星天牛自然控制作用的林间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996~1998年在陇西县的野外多点调查,表明黑枕绿啄木鸟、大斑啄木鸟均为黄斑星天牛的优势天敌鸟类,有效控制面积为3 133 hm2,捕食率达54~60.3年间虫口密度由15.5头/株降至3.2头/株,其中,嗜食类杨树寄主的虫口密度由26.6头/株降至5.1头/株;非嗜食类杨树寄主的虫口密度由6.5头/株降至1.7头/株;共挽回直接经济损失653.7万元,基本实现"有虫不成灾"的良好控制效果.同时,也客观地反映出啄木鸟防治能力有限,防治效果相对缓慢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杂交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野外对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成虫相互交配进行了调查 ,同时于野外铁纱笼内进行了两种天牛成虫之间的交配试验 .结果表明 ,野外自然条件下两种天牛成虫间都可相互交配 ,其中光肩星天牛♀×♂的比率占34 4 % ,黄斑星天牛♀×♂占 1 3 3% ,淡黄型♀×♂占 1 0 6 % ,黄斑星天牛♀×光肩星天牛♂占 1 6 7% ,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占 1 0 6 % ,其它类型间的相互交配占 1 4 4 % .铁纱笼内黄斑星天牛♀与光肩星天牛♂交配 ,产生的后代成虫 ,鞘翅表现为白斑、黄斑和淡黄斑 3种类型 ,光肩星天牛♀与黄斑星天牛♂交配后代毛斑为黄斑和淡黄斑 ,黄斑星天牛♀♂交配的后代为淡黄斑和黄斑 .利用这些后代成虫进行再交配试验 ,已得到后代幼虫 1 31头 .根据这些结果及有关两者的生物学、行为学和形态特征观察 ,我们认为它们很可能是一种的不同型  相似文献   
4.
结合室内及野外观察,简要记述了巨瘤天牛(Morimospasma paradoxum Ganglbauer,1890)的求偶、交配和产卵行为。  相似文献   
5.
通过观察混交林中黄斑星天牛选择寄主的行为,认为对不同抗生寄主,它选择寄主的行为不同。它能通过复杂的感觉行为和一定的时间找到混交林中的感性树种并造成严重危害和它们种群密度在感性树种上的上升。这种天牛选择寄主在远距离一般以植物气味定向,近距离则以性信息素 增加种群密度。除视觉外,它的主要感觉行为是触角摆和胫节磨擦,选择到达合适寄主是通过逐步的感觉阶段完成的。树皮粗糙程度,叶片特征,枝条特征及混交林密度  相似文献   
6.
黄斑星天牛研究综述(英文_)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论述了过去十年里,对黄斑星天牛,在分类学、形态特征、生物学、发生规律、空间分布和综合防治技术各方面进行的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7.
黄斑星天牛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黄斑星天牛综合防治是一项系统管理工程,首先必须获得天牛和整个农林生态系统中的种群动态信息,才能正确的编制完整的可行防治方案。实行林业管理措施和虫情监测、划清保护区和发生区,营造或改造成抗虫生态经济型林和加强检疫等措施;在发生区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协调的多种技术,以控制天牛种群于不成灾水平。对综合防治效果,可根据一些指标进行短期评估或长期评估。  相似文献   
8.
黄斑星天牛幼虫期致病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斑星天牛幼虫虫尸上分离出球孢白僵菌、枝顶孢霉、薏孢帚霉、发束瓶孢、短柄帚霉和黄曲霉七种真菌,其中薏孢帚霉和发来瓶孢为国内新记录。利用黄斑星天牛幼虫对七种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七种真菌的致病力强弱顺序为;球孢白僵菌>枝顶孢霉>轮枝孢霉>薏孢帚霉>发束瓶孢>短柄帚霉>黄曲霉,其中球孢白僵菌和枝顶孢霉有较高的致病力,分别达83.33%和79.17%。  相似文献   
9.
黄斑星天牛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黄斑星天牛的研究概况。内容包括分类学,生物学,成虫的寄主选择,幼虫饲养,树木抗虫性,成虫生殖行为和生理学,以及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的工作,着重强调过去十年间在黄斑星天牛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