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明确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菱角萤叶甲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于2011~2014年通过田间调查试验并结合室内观察系统研究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菱角萤叶甲的形态特征、发生消长动态、发生危害规律和综合防控措施。[结果]菱角萤叶甲属于全变态昆虫,在蔡甸区1年发生7代,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出现2个发生危害高峰。在实际生产中,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结论]试验结果为指导湖北省相关部门防治菱角萤叶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菱角萤叶甲取食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国外菱角生物防治的天敌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温度对不同地理种群菱角萤叶甲幼虫和成虫取食量的影响。[结果]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取食量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16~28℃),当温度过高(〉31℃)时取食量开始减少 幼虫、成虫取食量最大值一般出现在温度28℃左右 与幼虫相比,成虫取食量较大,危害期较长 建立了取食量与温度间关系的模型,经检验能较好地拟合试验数据 同时对不同地理种群菱角萤叶甲的取食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间取食量有了很大差别,保山种群的世代取食量是泰安种群的2倍。[结论]温度是影响菱角萤叶甲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保山种群是国外控制菱角的潜在理想天敌。  相似文献   
3.
褐背小萤叶甲为寡食性昆虫,嗜食蓼科植物,为蓼科田间杂草的重要天敌。本文首次报道了发生在千屈菜上的褐背小萤叶甲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情况,表明褐背小萤叶甲能在千屈菜上取食为害,完成其生活史,是一种千屈菜害虫。  相似文献   
4.
对菱角小萤叶甲在菱塘的发生数量调查和分析表明,菱角小萤叶甲种群数量在一年中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各有一个高峰期。温度是影响菱角小萤叶甲种群数量消长的关键因子;聚集度指标的分析表明,菱角小萤叶甲在菱塘呈聚集分布。聚块性指标与平均密度独立,适合用于分析菱角小萤叶甲分布型的时序变化;在控制条件下菱角小萤叶甲种群动态的研究表明,该虫具有较强的种群数量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观察叶甲科昆虫生物学特性的工作中,我们曾发现过鸡血藤黄叶甲 Gonioctena fulva(Mots)伪胎生的生殖方式,即每次生殖时,常先产一粒卵,再胎生出幼虫。1984年初夏,又发现同一属的十三星角胫叶甲 Gonioctena tredecimmaculata(Jacoby)营胎生生殖,这种生殖方式在叶甲科中是少见的。为此,我们于1984—1985年对其生物学特性作了较系统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褐背小萤叶甲(Galerucella grisescens Joannis)属鞘翅目、叶甲科、萤叶甲亚科、小萤叶甲属,是蓼科杂草上的一种重要天敌昆虫,其分布范围广泛,寄主范围主要集中在蓼科的一些植物上,对该类杂草的控制效果明显,可作为田间蓼科杂草的生物防治天敌。就褐背小萤叶甲的分布、生物生态学和生化特性等作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观察法,结合莱卡显微照相系统,对取食菱角、芡实等水生植物的菱角金花虫(Galerucella nipponensis(Laboissiere,1922))各虫态形态学特征进行系统观察。结果发现,菱角金花虫成虫体小,约5 mm,暗黄色;头部复眼间具一黑斑,触角黑色、丝状;前胸背板外缘灰色,表面平滑有光泽;鞘翅密布灰色细毛,翅鞘缘黄色,小盾片光滑无细毛;腿节发达呈黄色,胫节及跗节黑色;卵圆形,桔黄色,表面凹陷,块产于叶面;幼虫共3龄,孵化及刚蜕皮的幼虫头部呈淡黄色,略微透明,背部黑褐色,腹部黄色;蛹桔黄色,椭圆形,背面具弧形淡黑色小点。  相似文献   
8.
运用2种回归方法和9个聚集度指标对菱角萤叶甲(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各虫态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菱角萤叶甲在菱塘基本呈聚集分布,低密度趋向均匀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此外,利用空间分布型参数估计个体群的大小(L*)和平均密度(-x)的关系为L*=17.7117 1.5701x-;应用x-=kc(P0-1/kc-1)模型探讨了无虫株率与平均密度的关系,表明实际生产中可应用此模型仿测田间种群密度。同时运用λ参数对聚集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和菱角植株的生长状况是影响种群聚集的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湿度对褐背小萤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相对湿度(RH)对褐背小萤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RH下,褐背小萤叶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繁殖力和成虫寿命明显不同.卵期、幼虫期、蛹期、产卵前期、世代历期、孵化率、幼虫存活率、羽化率、成虫平均产卵量均与湿度呈抛物线模型关系.不同RH下的成虫产卵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75%RH下最长,达到59.25d,在95%RH下最短,仅24.17d.不同RH下的雌、雄成虫的寿命也明显不同,均为75%下最长,雌成虫达到65.00d,雄成虫57.19d.  相似文献   
10.
菱小萤叶甲[Galerucella nipponensis(Laboissiere)]是莼菜的主要害虫。在上海地区一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杂草丛、土缝等处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害。在实验室自然温度下,各代完成一世代所需天数依次为26.22、21.60、15.24、16.73、20.63和35天。单雌平均产卵781粒,最多可达2170粒。卵产于叶片正面,呈块状,每块一般18~20粒。第1~5代孵化率为82.13%、74.38%、49.53%、69.53%和56.29%。取食率:幼虫1~2龄为3.63%,3龄为7.56%,成虫为88.81%。第1~4代成虫寿命分别为39.56、43.94、40.00和43.67天,可用乐果、敌敌畏、氰戊菊脂和毒死蜱等杀虫剂在叶面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