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15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16篇
  43篇
综合类   193篇
农作物   46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nduction curves of isolated thylakoids were measured in the absence and in the presence of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photosystem II-inhibiting herbicides. A mathematical program wa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curves. Based on these simulated curves a new method is developed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 effect (pI50) of the herbicides. The results of the new method correspond well with reported values in the literature. The method is very convenient and time-saving.  相似文献   
2.
紫外辐照对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富营养化带来的藻类尤其是蓝藻的大量繁殖引起水质恶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如何控制藻类的大量繁殖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为此以钝顶螺旋藻为蓝藻代表,针对基于使用紫外光辐照抑制其生长的方法,对抑藻过程中藻蓝蛋白含量,纯度及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探讨藻蓝蛋白在紫外辐照后的生理过程。结果发现,紫外辐照后7d内,钝顶螺旋藻中藻蓝蛋白的含量增加受到了有效的抑制,纯度也有所下降,藻蓝素的结构也发生了明显改变,从而从机理上对紫外抑藻的效果作出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3.
小冠开心形和细型主干形是黄土高原梨树生产中的主要树形模式。为阐述这两种树形对冠层光能截获和叶片光合功能的影响,以山西芮城县4年生的‘玉露香’梨为试材,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测定了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光合的光响应特性、荧光淬灭动力学特性以及光午休期间叶片的热耗散特性和光呼吸。结果表明:小冠开心形冠层不同方位和不同时刻截获的PAR均高于细型主干形,平均提高47.6%;与细型主干形相比,小冠开心形叶片光响应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p与光饱和点LSP显著升高;光合碳同化过程的3个限制因子中,磷酸丙糖利用速率Vtpu对冠层光环境变化最敏感。正午强光胁迫下,小冠开心形叶片光呼吸速率Pr与总光合速率Pg的比例(Pr/Pg)比细型主干形叶片提高58.5%,NPQ中可恢复组分r(qE)提高了8.9%,而不可恢复组分r(qI)降低了75.0%。两种树形相比,小冠开心形梨树冠层可截获更多的光能,叶片的光合能力更强,强光胁迫时能够通过更高效的热耗散和光呼吸进行自我保护,可作为黄土高原产区梨树适宜树形。  相似文献   
4.
芝麻花粉附着、萌发与花粉管伸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芝1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荧光显微镜和石蜡切片法研究芝麻花粉在柱头上附着、萌发、伸长及在花柱内生长全过程.于授粉后不同时间段连续取样固定,并进行显微观察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在芝麻柱头上,授粉后5min基本无花粉萌发,10min有极少量花粉萌发,30min大量花粉开始萌发,并长出花粉管.花粉管具明显的绿色荧光,进入羽毛状柱头后继续生长于花柱基部至子房顶部的引导组织内.授粉后2h,生长最快的花粉管已经到达花柱基部,花粉管的平均生长速度约为3.0mm/h.授粉后4h,大量花粉管进入子房.即使在授粉后24h,仍有部分花粉在萌发和生长中.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土壤肥力对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以高产小麦品种烟农1212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常年小麦产量水平为12 000和9 000kg·hm-2的高低两种土壤肥力条件下麦田土壤贮水消耗量、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叶面积指数和籽粒灌浆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1)高肥力下小麦全生育期60~100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高于低肥力。(2)相对于低土壤肥力,高土壤肥力显著增加了小麦旗叶开花后21~35d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开花后28d和35d的最大潜在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以及开花后14~35d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高土壤肥力下小麦在孕穗期、开花期、开花后21~35d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3)高土壤肥力可显著提高灌浆中后期的籽粒灌浆速率,显著增加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由此可见,高土壤肥力能够改善小麦光合能力,有利于产量形成,进而提高产量和促进水肥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硅对严重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硅对严重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幼苗在严重干旱胁迫6 d后,Fo升高,Fm,Fv,Fv/Fm,Fv/Fo及NPQ均下降,施硅使各荧光参数均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说明土壤施硅可缓解严重干旱胁迫对黄瓜幼苗光合机构的损伤与破坏,提高抗旱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低温("小满寒")对早稻幼穗分化期水稻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以30℃/25℃为对照,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试验,研究低温(22℃/17℃)下水稻叶片的生理生化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与产量之间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水稻光合色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并在处理后4 d达最大值。水稻光响应曲线的最大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及光能初始利用效率均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增加逐渐下降,而光补偿点则呈上升趋势。在荧光参数方面,光化学淬灭系数(qP)、PSⅡ电子传递效率(ETR)及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则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于处理6 d达最大值。叶片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CAT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另外,水稻产量、穗长、结实率、成穗率及千粒重等均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减少。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各个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每穗实粒穗长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数千粒重CAT活性,且其关联度均大于1。CAT活性、光能初始利用效率、光饱和点、ETR、Fv/Fm及叶绿素a/叶绿素b等生理生化指标也与产量关联度较高,可作为低温影响下产量评价与估算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鲎C因子是鲎血细胞中一种对内毒素具有高亲和力的丝氨酸蛋白酶原,可替代鲎试剂用于内毒素检测。鲎C因子N端Cys—EGF.sushil—sushi2(CES)片段中的sushil区域是与内毒素结合的关键部位。本研究在sushil结构域中的特定位点断开CES与内毒素结合的功能片段,然后分别和蛋白质内含肽SspDnaX的N端片段(IN)和C端片段0C)连接,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复性以及内毒素去除后,利用蛋白质反式剪接系统,在体外诱导该蛋白质内含肽发生剪接,重新得到C因子的CES蛋白,并检测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此重组CES蛋白具有结合内毒素活性,提示在大肠杆菌系统中开发低成本内毒素检测试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抗寒性不同的冬麦品种低温和不同光强作用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以3个抗寒性不同的冬麦品种为材料,分别在低温驯化期、低温驯化结束期和封冻期取样,室内暗处理后给予6个不同的光强,测定不同光强下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结果表明,低温、高光强下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的ETR、qP和qN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济麦22的这几个叶绿素荧光参数最低。封冻前抗寒中间型东农705品系的热耗散保持较高水平,但进入封冻期后其热耗散能力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10.
荧光成像技术在植物病害检测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病害阻碍植物正常生长,对蔬菜产品品质安全造成威胁,病害检测可以有效控制植物病害发展,是提高果蔬品质安全和可持续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所有的绿色植物在受到紫外光或可见光激发时,都会发出可见光波段的荧光。基于植物荧光的成像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眼的视觉功能,在不破坏植株外观且不影响其生长的情况下,获取植物的荧光图像,并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对植物的健康状况做出判断。本文对荧光成像技术及其在植物病害检测中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荧光成像的原理,分别从叶绿素荧光和其他色素荧光两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可见光成像、高光谱成像、多光谱成像以及热成像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可获取植物内部信息、受温湿度影响小、不局限于晴天采集、价格合理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