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10月至1993年7月,笔者用Co-27等12个菌株做了四批十二次金针菇品种比较试验,菌株Co-27比优良品种三明一号,F908分别增产14.26%和12.39%,差异显著性测验表明,它们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程度;Co-26,Co-14,Co-23,Co-15,Co-24,Co-13等菌株与两个对照品种相比,其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除Co-25之外,各菌株之间菌丝生长速度没有表现出显  相似文献   
2.
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香菇生料菌砖栽培,还是金针菇熟料袋栽,菌种世代的多少对产量均无明显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菌种通过无性繁殖,遗传性变异甚小之故;研究结果还表明,金针菇菌丝生长的速度似乎有随着菌种工代的增多而加快的趋势,这窨是由于低代菌种自琼脂培养基移接天以杂本屑,棉籽壳等为主要原料的粗质培养基上的时间较短,适应酶的活性较弱,分解,利用高分子化合物的能力较差,故菌丝生长速度较为缓慢?还是由于其他原因  相似文献   
3.
金针菇果冻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金针菇子实体或深层培养所获得的菌丝体为原料,以普通果冻加工工艺为基础,将金针菇与果冻有机结合,所制得的产品不仅色、香、味、形俱佳。而且营养丰富,健康性强,成本低廉,方便食用,是一种新型营养性果冻,消费市场广阔。该生产工艺同样适用于其它食用菌的加工。  相似文献   
4.
PCR扩增了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FvIDI)的DNA全长和开放阅读框序列.该基因的ORF全长753 bp,DNA全长923 bp,含有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编码250个氨基酸,金针菇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相对分子质量为28450,等电点为5.0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FvIDI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温度下的表达量,结果显示,FvIDI基因在采收期菌盖中表达量最高,4℃诱导处理2~4 h和37℃诱导处理2~6 h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常规温度21℃处理.  相似文献   
5.
金针菇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用温度70℃热水提取、sevag法除蛋白、乙醇分级沉淀提取金针菇多糖,以及用硫酸-蒽酮法测定其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测得多糖的总收率为金针菇湿质量的0.11%,测定多糖的线性范围为1~16μg/mL,对金针菇多糖含量测得的RSD小于2.24%,回收率为97.6%~102.8%。  相似文献   
6.
金针菇杂交菌株的同工酶标记与菌株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垂直平板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利用酯酶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PAGE表型的差异,对金针菇的杂交后代作了遗传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金针菇杂交亲本及其后代抽工酶箐型表现明显的多型性。4个杂交菌株的同工酶亲本有较明显的差异。2处生化(EST,PRO)标记在杂交菌株中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遗传互补性,并有新的酶带产生。结合同工酶酶谱和标记杂合位点数目对杂种优势可进行早期预测和栽培验证。  相似文献   
7.
为培育金针菇尿嘧啶营养缺陷型双核体菌株,将金针菇尿嘧啶营养缺陷型单核体菌株NG1-65、NG1-92和NG1-95(A1B1)分别与可亲和的野生型单核菌株DG1-29(A2B2)杂交得到3株杂交菌株SGN1、SGN2和SGN3,通过栽培试验获得这3株双核体菌株的子实体,收集孢子后通过涂布于选择培养基和镜检获得206株尿嘧啶营养缺陷型单核体菌株,从中随机选取30株单核体菌株,通过单单杂交得到38株尿嘧啶营养缺陷型双核体菌株。结果表明,这些尿嘧啶营养缺陷型双核体菌株在不含尿嘧啶添加物的基本培养基中无法正常生长,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率低于野生型菌株,在添加尿嘧啶的PDAU培养基上可以不同程度地恢复正常生长。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营养缺陷型菌株开展金针菇杂交育种、菌种保护等方面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金针菇深层发酵培养基筛选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10种原材料和37个配方进行实验,筛选出一个适合金针菇深层发酵的培养基配方;麸皮50g,黄豆粉50g,蔗糖10g,磷酸二氢钾1.0g,硫酸镁0.5g,水1000mL,pH自然,其菌丝产量高达39.758g/L。  相似文献   
9.
金针菇松杉木屑菌糠栽培猴头菇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猴头菇生产成本和解决松杉木屑工厂化栽培金针菇菌糠利用问题,研究了金针菇菌糠营养成分和不同配方对猴头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金针菇菌糠含有9.8%粗蛋白、32.3%粗纤维、1.2%粗脂肪、17.9%木质素和7.7%灰分;筛选出配方2是最佳的配方,比例分别为金针菇菌糠38%、棉籽壳20%、玉米芯30%、麸皮10%、碳酸钙2%,其产量和利润分别比对照组、配方1、配方3和配方4提高了9.67%、25.00%、6.12%、8.40%和115.91%、48.44%、46.15%、25.00%。为金针菇菌糠用于猴头菇大面积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考察不同物理状态培养基条件下pH对香菇、滑菇、金针菇漆酶活性的影响,为香菇、滑菇、金针菇的栽培提供重要参考。固化培养基以及液体培养基以NaOH作为碱化剂,固体培养基以壳灰作为碱化剂,考察不同pH对3种食用菌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碱化培养可提高3种不同食用菌的漆酶活力,并与培养基的物理状态有关。香菇在固化、液体、固体培养基中,pH分别为6.5、6.5以及6.0时漆酶活性最高,比对照提高5.3%~14.0%;金针菇适宜的pH分别为7.0、6.0和6.5,与对照相比提高35.9%~343.0%;滑菇适宜的pH均为6.0,与对照相比提高3.1%~9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