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番木瓜花叶环斑病毒(PRSV)严重影响着热带亚热带的重要水果番木瓜的生产,在物理和化学防治措施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利用病原获得抗性防治PRSV的方法给番木瓜的生产带来一线生机。综述了近年来转基因番木瓜中所采用的PRSV病毒的几个基因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抗PRSV转基因番木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木瓜花叶环斑病毒(PRSV)严重影响着热带亚热带的重要水果番木瓜的生产,在物理和化学防治措施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利用病原获得抗性防治PRSV的方法给番木瓜的生产带来一线生机。综述了近年来转基因番木瓜中所采用的PRSV病毒的几个基因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核酶及其分子药物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酶是80年代初期发现的具有自催化活性的RNA片从核酸水平来破坏对人体不利的基因在人细胞内的表达,这是一种比较专一,且对人体危害相对较小的一种方式,经过改诉核酶不仅能起顺式作用,更重要的是也能以反式作用,这样就使得人们能够设计出针对RNA的各种具有治疗作用的核酶,该文着重介绍具锤头型结构域和发夹型结构域的2类核酶的设计,及核酶作为治疗药物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根据锤头状核酶的作用模式,设计、合成并克隆了特异性切割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 roll virus,PLRV)中国分离株(PLRV-Ch)复制酶基因负链RNA的二价核酶序列。将该核酶基因克隆到pGEM-4Z中,构建成体外转录载体pGEM-4ZDR;同时将包含核酶切割识别位点的PLRV-Ch复制酶基因cDNA近5’端的874 bp片段反向插入到pGEM-4Z中,构建了体外转录载体pGEM-4ZR5。以线性化的重组质粒pGEM-4ZDR和pGEM-4ZR5为模板,在T7 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分别转录获得核酶RNA和PLRV-Ch复制酶基因5’端负链RNA底物片段。将以上2种RNA转录物混合并经37℃保温后,检测结果表明,所得核酶RNA对PLRV-Ch复制酶基因负链RNA在体外具有较强的特异切割活性。  相似文献   
5.
核酶在我国植物抗病毒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锤头型和发夹型核酶的结构、功能及催化机制,并对我国利用核酶抗植物病毒病害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转二价核酶基因马铃薯及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克隆的特异性切割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 roll virus,PLRV)复制酶基因负链RNA的二价核酶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ROKⅡ/DR,经土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叶盘法转化马铃薯外植体,获得再生植株。PCR和Southern-blot检测,证明目的基因已成功地导入马铃薯再生植株,其转化率约为14.5%,并能够在无性繁殖后代植株中稳定存在。RT-PCR检测表明,再生马铃薯植株中的二价核酶基因可以转录表达。经病毒接种的转基因马铃薯株系L5、L7、L8和J-1的无性繁殖后代在继发感染中仍表现出较高的抗病性,为最终获得抗PLRV马铃薯新品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核酶基因转化番木瓜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酶(Ribozyme,Rib.)基因转化番木瓜(Cwarica papaya L.)探索培育抗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V)品种的新途径。用三亲交配法将切割PRV RNA的Rib,基因的表达载体(P35s/NPⅡ,Rib),转入农杆菌LBA4404,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将Rib,,基因和NPTⅡ基因导入番木瓜细胞的核基因组中。其培养的外植体在含有Kan.10  相似文献   
8.
9.
核酶是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小RNA分子,可以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目标基因mRNA,使该mRNA断裂失活,从而阻断或降低目标基因的表达,起到基因沉默的作用。此外,核酶不会对细胞基因组产生任何副作用,因此核酶作为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分子生物学工具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核酶的这一特性可用于基因治疗,针对某些病原或肿瘤的基因设计特异性核酶,并将其导入细胞以阻断或降低这些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最终达到抑制病原增殖、肿瘤扩散的目的。作者就近几年核酶在人类和动物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刘长龙  李燕华  袁世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891-12894,12897
[目的]利用核酶自我剪切功能使PRRSV的基因组获得1个精确的基因组3′末端,提高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的病毒拯救效率。[方法]用3步PCR方法将获得含有丁型肝炎病毒核酶序列的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RRSV全长cDNA克隆pAPRRS的poly(A)下游,再通过酶切,连接将牛生长激素多聚腺甘酸转录终止序列插入到核酶序列后,构建成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pAPRRS-HB,新构建的克隆转染MARC-145细胞,72h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毒N蛋白和非结构蛋白2(nsp2)的表达,并检测细胞上清中病毒的滴度。[结果]成功构建了含有核酶序列的PRRSV基因组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pAPRRS-HB。新构建的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能够较好地拯救出病毒,拯救效率比pAPRRS提高10倍左右。[结论]该结果为研究PRRSV基因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