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36篇
  14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荞麦化学成分复杂,含有黄酮类、萜类、甾体、有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免疫、抗菌、抗癌等生理功能;粗蛋白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氨基酸种类丰富,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金荞麦易繁殖,产量高,是一种适应性强、高产的牧草资源;作为添加剂用于畜禽饲料中有其特殊作用。文章对金荞麦的化学成分、生理功能、营养价值、繁育种植及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苦荞芽期黄酮合成关键酶和MYB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作为一种药食两用植物,富含以芦丁为主的黄酮类化合物.苦荞芽期芦丁含量较高,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选用西荞2号,采用AlCl3法测定了苦荞芽期6~10 d胚轴和子叶中的总黄酮,采用半定量RT-PCR分析其黄酮合成途径中主要关键酶基因苯丙氨酸氨裂解酶基因(Pal)、查尔酮异构酶基因(Chi)和黄酮醇合酶基因(Fls),以及MYB转录因子基因FtMyb1、FtMyb2和FtMyb3的相对表达水平,并对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以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75为阈值,子叶中,总黄酮的积累与FtMyb3表达显著正相关(0.9625),与FtMyb2表达显著负相关(-0.8572); Chi与FtMyb2表达显著正相关(0.8468),与FtMyb3表达显著负相关(-0.8010):Pal、Chi和Fls表达彼此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19、0.8920和0.7584.子叶中总黄酮含量在4.58%~5.54%之间,且随芽期递增.Pal、Chi和Fls整体表达趋势相似,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Fls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前二者.FtMyb2和FtMyb3整体表达趋势相反,FtMyb2呈下降趋势,FtMyb3呈上升趋势.胚轴中,总黄酮含量与Chi显著负相关(-0.8989); Fls与Chi显著负相关(-0.7498).结果提示,苦荞芽期黄酮合成的分子机制较为复杂,但部分基因表达仍存在显著相关性联系,为进一步选择苦荞分子操作靶位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Common buckwheat is a self-incompatible, insect-pollinated allogamous plant. This study examined growth and yield of the common buckwheat self-compatible and hybrid lines pollinated with and without flies. Self-compatible ‘IH3’, hybrid ‘IP2/IH3’, and standard self-incompatible ‘Kitawasesoba’ were used in field and pot experiments. Self-compatibility of ‘IH3’ was shown to be of high purity. Approximately 10% segregation of pin plants from ‘IP2/IH3’ was observed. The harvest index of ‘Kitawasesoba’ pollinated without flies was considerably lower than that pollinated with flies in both field and pot experiments. The harvest index values of ‘IH3’ and ‘IP2/IH3’ were hardly affected by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flies. The morphological traits of ‘IH3’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wo genotypes. Large differences in these traits between ‘IP2/IH3’ and ‘Kitawasesoba’ were not observed in either the field or pot experiments. The seed yield of ‘Kitawasesoba’ pollinated without flies tended to be lower than that pollinated with flies. The seed yield of ‘IP2/IH3’ tended to be higher than that of ‘IH3’. The hybrid line ‘IP2/IH3’ showed a high fertilization rate, which was nearly as high as that of ‘IH3’. Rate of fertilization and percentage of ripe seeds were higher in ‘IH3’ and ‘IP2/IH3’, wherein they were hardly affected by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flies, than in ‘Kitawasesoba’. The ‘IP2/IH3’ hybrid line will be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stable high-yielding ability of self-compatibility common buckwheat.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浓度的GA3、6-BA和IAA浸种24 h,通过比较浸种后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各项指标来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对金荞麦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处理浓度范围内,150 mg/L的GA3浸种后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鲜重、平均株高、平均根长、叶绿素含量、POD活力分别提高37.7%、39.6%、68.3%、75.6%、17.7%、20.5%、18.7%、68%.而用0.1 mg/L 6-BA和25 mg/L IAA浸种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综合比较表明,150 mg/L的GA3对金荞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作用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荞麦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云南省荞麦叶枯病病原菌种类,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菌株LW2015.3,通过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LW2015.3进行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荞麦叶枯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呈倒棍棒状或倒梨状,褐色,具3~8个横隔膜,0~4个纵斜隔膜,大小为16.5~45.0μm×5.0~13.5μm,厚垣孢子呈球形,直径为6.0~12.0μm;该菌株ITS序列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菌株LW2015.3与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登录号:MG195995.1)的同源性为100%,结合形态学特征与分子鉴定结果确定云南省荞麦叶枯病病原菌为链格孢A. alternata(登录号:KT362732.1)。该病原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25℃为最适温度;当p H为6~9时菌丝生长速率加快,pH 7最适菌丝生长;PDA培养基和PSA培养基最适菌丝生长;该病原菌对以麦芽糖为碳源和以硝酸钠为氮源时的利用率最高;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0℃,10 min;不同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连续光照最有利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境对野生金荞麦植物表型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野生金荞麦种质资源居群地百丈山30 km2范围内8份不同海拔高度和遮阳条件下的金荞麦(编号为JQ1、JQ2、JQ3、JQ4、JQ5、JQ6、JQ7和JQ8)为材料,观测其植物表型,测定营养成分,分析海拔高度、遮阳条件与金荞麦表型性状、营养成分的相关性,并采用遗传距离对金荞麦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金荞麦...  相似文献   
7.
以"黑丰一号"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40、80和120mg/kg)烯效唑浸种,探讨不同水分条件(正常供水、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下烯效唑浸种对苦荞生长的抗旱效应。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降低了苗高,提高了苦荞的茎粗、叶面积、最大根长和根冠比;同时还提高了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根系活力。烯效唑处理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从而降低了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了保护酶活性。采用80 mg/kg烯效唑浸种,在正常供水、中度干旱胁迫及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苦荞株穗数、株粒数、百粒重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此可见,80 mg/kg的烯效唑浸种可以提高苦荞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2种方法测定荞麦黄酮含量的效果。[方法]采用水浴提取和超声提取2种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大野荞叶中总黄酮含量。[结果]测定大野荞植物叶中黄酮含量的最适波长为420 nm,超声提取法和水浴提取法所得大野荞叶中平均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26%和5.40%,且水浴提取法所得平均总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超声提取法。[结论]该研究结果对改进荞麦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分龙  陈庆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135-10138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荞麦的简单易行的染色体原位PCR技术。[方法]采用16S套式引物、4.5S套式引物与psbA引物,以栽培甜荞为材料,进行染色体原位PCR、原位套式PCR与多次原位PCR试验。[结果]高温干燥可以起到与包埋类似的作用;染色体的原位套式PCR效果比原位PCR明显,多次原位PCR次数为5-6效果较佳。16S引物和4.5S引物均显示了4对信号,但位置不同;而psbA引物是单拷贝的,仅显示出1对信号。根据这些信号的位置差异可以区分普通荞麦的5对染色体。[结论]所使用的荞麦染色体原位PCR技术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0.
类黄酮在草甘膦诱导的苦荞膜脂过氧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草甘膦对苦荞类黄酮次生代谢的影响及类黄酮与草甘膦作用下膜脂过氧化伤害的关系,以探讨植物类黄酮代谢的意义及在草甘膦伤害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分别用浓度为0.1、0.3、1mmoL/L的草甘膦处理苦荞幼苗,苦荞类黄酮代谢受到明显抑制,处理3天时类黄酮含量比对照分别下降58.1%、65.8%和76.5%。草甘膦处理导致苦荞膜脂过氧化加剧,0.1mmoL/L草甘膦处理使苦荞相对电导率增加275.4%、丙二醛(MDA)含量增加134.1%、超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增加121.7%,且随草甘膦浓度升高而增加幅度加大,说明草甘膦伤害与膜脂过氧化程度有关。0.3mmoL/L草甘膦处理后再用0.1mmoL/L类黄酮物质芦丁处理,电解质外渗下降34.2%,MDA含量下降51.1%,O2^-产生下降33.9%,明显减轻了草甘膦的伤害,这说明草甘膦作用下类黄酮含量的下降与草甘膦对苦荞组织伤害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