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8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PD50效检攻毒方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10 000 TCID50的OR/80株F13细胞毒或用10 000 LD50的OR/80株乳鼠组织毒(ORMF8),通过肌肉注射途径、蹄踵球部或趾间皮内注射途径接种O型口蹄疫抗体阴性架子猪进行攻毒试验,三种途径均不能使试验猪产生规律性发病.  相似文献   
2.
This study compared the reproductive and growth performances of pigs before and after depopulation and restocking after a foot-and-mouth disease outbreak in Japan. Data for the time period before and after depopulation and restocking were obtained from three farrow-to-finish farms. As a result of depopulation and restocking, hygiene levels were improved, and common infectious diseases, such as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and Aujeszky’s disease, remained undetected on the farms. Compared with before depopulation, reproductive and growth performances improved after depopulation; the number of total pigs born was higher, the postweaning mortality rate was lower, and the age at slaughter was lower (P<0.05). In summary, depopulation and restocking improved the reproductive and growth performances of pigs.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用于口蹄疫灭活疫苗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改良Lowry法,进而确立口蹄疫灭活疫苗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操作程序,探索了有机溶剂破乳剂、酚红以及丙酮沉淀对测定结果影响。结果表明:样品中含酚红和有机溶剂均导致测定值较标准值高;有机溶剂破乳后,水相样经过丙酮沉淀测定值较标准值低;丙酮直接沉淀疫苗后测定蛋白质值与标准值符合度最高,丙酮沉淀回收率随蛋白浓度升高而升高,回收率在90%~100%之间。试验首次确立了改良Lowry法检测口蹄疫灭活疫苗中蛋白质含量的操作程序为丙酮直接沉淀疫苗后测定蛋白质浓度。并成功应用于口蹄疫灭活疫苗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乳牛A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从而了解乳牛A型口蹄疫的免疫动态,以便掌握其免疫效果,更好地促进浦城县乳牛生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正安县山羊主要疫病的发展趋势,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对正安县引进山羊进行布鲁氏杆菌病、O型口蹄疫、AsiaI型口蹄疫、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痘等主要疫病血清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O型口蹄疫、AsiaI型口蹄疫和山羊痘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9.42%、81.18%和99.58%,未免疫的布鲁氏杆菌病、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和绵羊肺炎支原体未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和3.81%。监测结果为山羊健康的引进、培育和扩繁提供了一些基础数据,对指导养羊生产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世界口蹄疫参考实验室(WRLFMD)样品检测报告,2018年全球共有50多个国家或地区报告发生口蹄疫疫情或检测到口蹄疫病毒。在亚洲、非洲,口蹄疫继续呈地方性或暴发流行,在欧洲(如俄罗斯和土耳其)及南美洲(哥伦比亚)的部分国家呈散发性流行。本文介绍了2018年全球口蹄疫发生情况,分析总结了全球口蹄疫流行特点,简述了全球防控进展,同时结合我国口蹄疫流行情况,对我国口蹄疫防控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口蹄疫及检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蹄疫包括七个主要的血清型,被国际兽疫局定为一类传染病,我国农业部也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因为近年频繁爆发,严重威胁到畜禽生产和人类自身生存安全,同时由于亚型多、抗原变异性强、宿主范围广等原因,其生态学和公共卫生学意义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它的感染机制和各种诊断与防制措施进行概述,从而阐述目前口蹄疫的诊断技术进展状况和进展。  相似文献   
8.
用口蹄疫A型病毒AF/72株的第3代乳鼠组织毒,通过乳鼠适应至6代,获得该毒株的乳鼠组织毒AF/72/MF6,经测定其LD50为10^-8.0·mL^-1;经RT-PCR获得其VP1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中的其它6株口蹄疫A型病毒株比对,同源性大于85%;经无菌检验和外源病毒检验,纯净性达到兽用生物制品标准要求;经间接夹心ELISA测定,OD值均大于0.2,且经乳鼠中和试验证实该毒仅能被口蹄疫A型标准血清中和,具有型特异性;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146S含量,均值为189 ng·mL^-1,远大于22 ng·mL^-1的国际标准。综合纯净性检验、特异性检验和146S含量测定结果,可确定AF/72/MF6为口蹄疫A型病毒AF/72株乳鼠组织毒的标准毒。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作用机制及其在抗口蹄疫病毒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人和动物细胞受到适宜刺激产生的一种微量的、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抗多发性硬化、抑制细胞增长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自20世纪50年代末发现干扰素以来,相关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文章综述了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及其在抗口蹄疫病毒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疫苗的有效抗原成分为完整的口蹄疫病毒粒子(146S),疫苗的效力与疫苗中含有的146S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因此对疫苗的生产过程及产品进行146S的定量检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对146S定量的方法主要是超速离心的方法,除此之外,ELISA检测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同时很多研究人员也在积极探索其他更为简便快捷的检测方法。作者主要对各种146S的定量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