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同浓度双氰胺对土壤铵态氮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3 个不同土样在实验室内进行不同浓度双氰胺(DCD) 对土壤NH4 N 含量变化影响的模拟试验,得出在不同土壤上施用普通碳酸氢铵( 以下简称普通碳铵) 添加DCD 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添加DCD 各处理的土壤NH4 N 含量均高于只施普通碳铵的处理;在紫色土、潮土和黄壤上添加DCD抑制NH4 N 损失和转化的效果分别以0-5 % 、0-3 % 、0-3 % 浓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用最小二乘法和估计缺值法对同一有缺失数据的玉米新组合比较试验资料进行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法能估计出组合效应,获得组合的最小二乘均数,精确地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与传统的估计缺值法相比,最小二乘法更为简便,分析结果更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多年定位施肥对紫色土钾素形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西南农业大学国家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上 ,研究多年定位施肥对紫色土钾素形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 :施钾各处理 0~ 2 0cm和 2 0~ 40cm土层土壤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态钾、特殊吸附态钾下降不明显 ,基本能保持在试验初期 ( 1991年 )的水平上 ,不施钾处理则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这表明施钾能维持紫色土速效钾 (水溶性钾 +非特殊吸附态钾 +特殊吸附态钾 )的平衡。不论施钾与否 ,各处理 0~ 2 0cm和 2 0~ 40cm土层土壤非交换性钾、矿物钾呈下降趋势 ,其中不施钾处理土壤非交换性钾下降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三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的二次回归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最小二乘原理,提出了三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的二次回归分析法,包括建立试验指标与试验因素间的三元二次回归方程和有关显著性检验。此法开辟了分析因子试验结果的新途径,能从试验结果中提取新的重要信息,从而提高了因子试验结果的利用率。以一猪的饲养试验资料为例,介绍了该法的分析步骤。  相似文献   
5.
从性状、显微、理化、薄层层析等方面对新中兽药病菌净散剂的质量鉴别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证明 ,该实验方法简便、快捷、准确 ,适用于工厂化生产检验产品质量 ,为制定该产品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L(211)12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一条既能防治杉木叶部病害又能促进杉木生长的综合措施是:修除病枝、松土15cm深,平衡施入氮、磷、钾肥(0.5∶2.5∶0.05kg/株),百菌清2mL/株注干,10mg/L赤霉素、5mg/L吲哚乙酸、1mg/L激动素混合液灌根。处理当年,一年生针叶可获88.87%的相对防病效果,单株材积净增长24.7%;第二年,新针病害的防病效果仍达71.13%,单株材积累计净增42.84%防病增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定位施钾对紫色土水稻、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西南农业大学国家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上 ,研究多年定位施钾对紫色土水稻、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定位试验初期 (1992年 ) ,钾肥对小麦无增产效果 ,每千克K2 O仅增产水稻 5 9kg ;8年定位试验后的 1999年 ,每千克K2 O增产小麦 9 4kg ,增产水稻 14 8kg ;这表明经过 8年定位试验 ,钾素已成为紫色土水稻、小麦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重要因素。同时 ,钾肥还能明显改善稻、麦品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最小二乘原理提出了分析有缺失数据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资料的新方法,包括处理最小二乘均数估计、方差分析和处理最小二乘均数的显著性检验。最后,介绍了新方法的电算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9.
重复数不等资料估计固定效应的简便方法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本文结合有交互作用的两因素试验结果分析介绍A·Eβ1(1987)所阐述的根据重复数不等资料估计固定效应的方法的原理与步骤。与W·R·Harvey(1960.1975)所提出的方法相比,该法更为简便、完善和实用。  相似文献   
10.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initial above-ground regrowth of defoliated grass tufts would be reduced in sites which have been exposed to prolonged heavy grazing. The regrowth of Themeda triandra and Urochloa mosambicensis tuft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ree heavily grazed sites close to a village and three relatively lightly grazed sites far from a village, in a semi-arid communal rangeland in the South African lowveld. A clipping experiment was done in the field using T. triandra and U. mosambicensis tufts. Regrowth was lower (P≤0.01) in the heavy grazing sites for both species. This was more a function of tiller production rate, in terms of numbers of tillers, than of tiller extension rate. Rate of regrowth was not strongly affected by tuft siz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