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本研究从秤锤树叶片中分离内生菌进行分子鉴定,并接种到无菌组培苗中研究其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秤锤树叶片中共分离获得7株真菌。扩增出的6个菌株经ITS测序,在NCBI网站上进行基因序列比对,鉴定出其中5株菌株均属于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1株属于子囊菌(As-comycete)。进一步实验表明:分离的菌株多数对组培苗的株高生长影响不大,可初步鉴定其为内生菌,其中的属于球毛壳菌的F和H菌株对无菌苗的株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阮哲璞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391-4393
以南京小龙山植株海州香薷、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作为材料得到可培养的植物内生细菌、根际细菌与非根际细菌,通过研究样品间的群落差异,来分析所得菌种对植株、土壤的作用与影响.将可培养细菌加入钾长石中,通过测定分析不同生境细菌对矿物的风化能力,筛选出具有高效释放矿质元素能力的菌株.该研究有助于丰富微生物资源库,了解植物内生细菌与不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与联系,为深入阐明细菌的矿物风化作用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产黄酮银杏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健康银杏植株中分离到126株内生菌,并通过HPLC-UV检测方法筛选到8株内生菌产黄酮类物质。用察氏平板培养基分离菌株,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生长速率、质地、生长培养基颜色变化以及菌丝体和孢子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初步鉴定结果分别属于匐柄霉、丛梗孢属、交链孢属、镰孢霉属、赤霉属、蜜孢霉、放线菌属和暗梗单孢霉属。  相似文献   
4.
马桑根瘤内生菌纯培养物的分离、回接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次采用根瘤切片法直接从野生的马桑根瘤中分离内生菌纯培养物均未获成功;但用同样方法从温室里人工接种形成的马桑根瘤中却分离到大量纯培养物。其中273株经盆栽回接后发现有24株能侵染结瘤;少数菌株还通过半固体斜面和珍珠岩盆栽回接成功。对10株纯培养物表型特性的研究表明,它们均具有Frankia的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类型除有A、B两型外,尚出现有一类A、B混合型,其中凡属B型菌株的均能侵染结瘤,A型则不能,两株A、B混合型中有1株能结瘤,另1株却不能;碳、氮源利用特性和其它Frankia基本相似;细胞壁组分既有Ⅲ型也有Ⅱ型;全细胞鉴别性糖大多为木糖和半乳糖,少数菌株只含有半乳糖或木糖,或含有半乳糖、木糖和阿拉伯糖。DNA中G+C mol%为65%~74%。  相似文献   
5.
以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茎、叶为材料分离得到内生菌183株,其中真菌111株,放线菌23株,细菌49株。雷公藤植株的不同组织部位的内生菌数量有较大的差异,雷公藤根中分离得到的内生菌最多(89株),占总数的48.63%,叶部次之(72株),占总数的39.35%,茎部分离得到的内生菌最少(22株),占总数的12.02%。以卤虫、蚊幼及蚜虫为试虫,对183株内生菌的杀虫活性进行筛选,得到3株对蚜虫具有较高毒杀活性的菌株。其中菌株11-6-76的胞内和胞外代谢物均具有较高的杀蚜活性,蚜虫的死亡率分别为78.64%和70.75%;菌株11-3-37和12-2-47的胞内代谢产物提取物对蚜虫的毒杀活性较高,蚜虫死亡率分别为82.74%和76.97%。菌株11-3-37、11-6-76和12-2-47胞内代谢产物粗提物对蚜虫的LC_(50)分别为34.8mg/mL、31.2mg/mL和46.4mg/mL。  相似文献   
6.
An endophytic bacterium, wild poplar strain B (WPB), isolated from stems of wild cottonwood (Populus trichocarpa) was identified to 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 by analyzing the recA and rDNA genes.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nifHDK cluster indicates that the WPB isolate shares high sequence similarity with known B. vietnamiensis strains. The nitrogenase activity of WPB was determined by a 15N2 incorporation assay and an acetylene reduction assay. WPB was also monitored for production of indole-3-acetic acid (IAA), a phytohormone which can promote plant growth, when incubated with l-tryptophan. In addition, its plant growth promotion capacity was assessed by inoculating the WPB strain onto Kentucky bluegrass in nitrogen-free medium. Compared to uninoculated control plants, the plants inoculated with WPB gained more dry weight (42%, p = 0.01) and more nitrogen content (37%, p = 0.04) in 50 days.  相似文献   
7.
邹小明  肖春玲  陈丹萍  周群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255-5255,5264
对银杏的不同组织部位进行了内生菌的筛选及鉴定工作,利用酒精消毒法在银杏的干、枝、叶不同组织部位中分离到29株内生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其中的18株具有抑菌活性,B1、B6的抑菌能力最强;对2菌株的培养形态和生理特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均属于青霉属。  相似文献   
8.
云药产业发展与内生菌研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本寿  姜国银  刘俊  杨瑾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28-17229,17231
系统分析和探讨了云南药用植物资源发展存在的优势和问题,阐述了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认为药用植物内普遍存在的个别内生菌可以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理论为云药产业发展指明了道路,开展云南药用植物内生菌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良磷脂脂肪酸法分析水稻植物自身磷脂脂肪酸和其内生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异质性。结果表明,水稻植株和其内生微生物共有磷脂脂肪酸有直链磷脂脂肪酸20∶0、12∶0、16∶0、18∶0和支链磷脂脂肪酸如18∶3ω6с(6,9,12)、19∶0 CYCLOω8с、15∶1ω6с等,且在水稻中含量均低于30μg/g,在内生微生物中的含量高于30μg/g。水稻内生微生物独有磷脂脂肪酸主要为支链磷脂脂肪酸,共有22种如i20∶0、20∶1ω9с、12∶0 3OH等,含量差异很大,为0.91~11 481.25μg/g。对水稻内生微生物独有磷脂脂肪酸对应分析CA得到,遗传距离近的水稻品种其对应距离也近,CA载荷图显示内生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对应距离小于姨2的为多元分布,即该磷脂脂肪酸分布在多个水稻品种中;大于姨2的为单一分布,即仅在特定的水稻品种中分布,表明水稻内生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分布与水稻品种遗传有关。  相似文献   
10.
Fungi inhabiting Japanese pear were isolated from internal tissues of cv. Nijisseiki, and culture filtrates (CFs) of 100 isolate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infection by Alternaria alternata Japanese pear pathotype. CFs of 11 isolates inhibited lesion formation on the pear by the pathogen. Among these isolates, CFs of five isolates inhibited spore germination. CFs of the six other isolates inhibited appressorial formation, infection hypha formation, AK-toxin production, or a combination of these actions. Analysis of sequence homology in the rDNA ITS1 regions of these isolates showed that most isolates had high homology with some fungal endophy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