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郑礼全  卢霞 《灌溉排水学报》2007,26(4):101-102,F0003
德兴铜矿矿山多年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为维护矿区可持续发展,生态损害现状调查尤为重要。利用ASTER数据结合野外实测各类地物反射光谱曲线,利用矿物指数提取矿区重金属和粘土污染;采用差值法提取水体污染状况;采用NDVI彩色密度分割法提取矿区植被污染信息。研究表明,铜矿区生态损害现状甚为严重,利用遥感手段监测矿区生态环境是完全可行的。这为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饮用水水源的污染问题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农村饮用水水源污染是由当地企业环保措施不足、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不合理的多种因素构成。针对这一日益突出的问题,笔者对江西省德兴市农村饮用水水源污染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水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快速城市化的河流城市——江西省德兴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河流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我国正在经历快速城市化的河流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德兴市2000—2014年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信息熵模型和灰色关联方法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与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联度,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以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解释了德兴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与主要因素的动态相关性。[结果](1)2000—2014年德兴市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其他用地类型面积下降,建设用地面积上升;土地利用结构朝无序方向发展,土地利用类型的均衡性增强,但单一类型的优势度降低。(2)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还表明,长期人口总数、城市化和粮食总产量对德兴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基本呈现正向效应,且随着时间滞后期数的递增,冲击效应逐步减弱,最终趋向稳定状态;其中人口总数和城市化水平对德兴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有促进作用,但粮食总产量对其方差贡献度却随时间推移作用减弱。[结论]2000—2014年德兴市土地利用程度不高,土地利用结构朝无序方向发展;人口总数、粮食总产量和城市化水平是影响其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常绿阔叶残次林的森林质量,提高常绿阔叶林的3大效益,应用"残次天然林改造及定向培育"技术,在样地里做了4种处理,对4种处理下的改造成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度疏伐(84株/0.04hm2)时胸径生长和蓄积生长等各指标上都呈现明显优势;如果改造的目的是为了短期内得到大径材林分,则以强度疏伐(72株/0.04hm2)最为合适;如果要节省人力和财力,短期内获取较多的蓄积,则以对照(114株/hm2)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5.
文天祚  许婵  吕斌 《湖北农业科学》2016,(24):6613-6617
作为重要的铜矿后备基地和资源成熟型城市的代表,江西省德兴市的产业与城市转型发展面临着多重机遇与挑战,通过服务业基准指标测算,综合分析德兴市资源概况与区位条件及其产业转型的优势与困境,得出了德兴市面向服务业转型的路径,构建了德兴市的服务业体系,进一步指出了德兴市向服务业转型发展的保障机制,以期对中国其他资源成熟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和服务业总体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皖稻153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两系杂交稻品种,2009、2010年在德兴市各乡镇示范推广,表现较好,产量为8.73~9.99 t/hm2;同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从公共政策学理论角度出发,以江西省德兴市林权制度改革为研究对象,介绍推行林改政策的政策环境和德兴市林改的具体实施,总结出江西省林改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协调居民点布局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探索村庄规划的未来方向,以江西德兴为例,采用2020年最新的德兴市第三次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提取农村居民点图斑后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法、热点分析法和核密度分析法分别分析农村居民点的形态、规模和集聚性特征,选取地形、河流、道路、城镇、采矿用地和地质灾害6个驱动因素,以居民点面积和景观形状指数作为因变量,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原因分析,并将居民点按照优化方向分为4类。结果表明:研究区居民点形态差异较明显,但多数连片性较好,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规模上呈大规模连片和小规模分散并存的状态; 且整体呈现“四主核多副核”的格局; 驱动因素中地形、城镇因素影响较大。基于此将居民点分为城乡融合、重点发展、调整提高和搬迁改造4种类型,分别给出不同优化策略,以期为江西省及全国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及村庄规划提供参考,为当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