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族属种间杂种幼胚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本培养基N_6附加谷氨酸,酵母浸出液、激动素和水解乳蛋白,以及C_(17)基本培养基附加肌醇、椰乳和水解酪蛋白,对小麦族一些属、种间杂种进行幼胚离体培养,由胚直接发育成苗。成功地获得了Kengyilia Zhoasuensis,Hordeum bulbosum,普通小麦,Aegilops crassa, Ae. biconis, Ae.tauschii, H. vulgare ssp. spontaneum (Isreal)与其同父本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的属间杂种,和鹅观草属(Roegneria)的一些种的种间杂种,以及西藏杂草型普通小麦,四川白麦子(含中国春和成都光头)与Ae. tauschii(中国及中东产)的属间杂种植株,为进一步研究小麦族的系统学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其中多数远缘杂种植株的获得在国内外为首次报道。一个亲本(父本或母本)固定,与另一属、种、亚种乃至变种等分类级别的亲本(母本或父本)杂交,其杂种幼胚诱导成苗频率差异很大,但差异程度与分类级别无关。双亲亲缘关系较远的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的杂种幼胚成苗率显著高于具有相同D染色体组的中国春与Ae. tauschii的杂种幼胚成苗率。同时,不同基因型的杂交组合对上述两种培养基组成的成苗率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品种稳定性的两个基本概念:一个稳定的基因型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必须具有最小的方差(“生物学概念”);以生态效价来度量,一个稳定的基因型必须与环境具有最小的互作(“农艺学概念”)。根据稳定性的两种概念,本文分类介绍了作物育种中常用的几种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并且对各种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其遗传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利用小麦 -异源直接杂交法回交结合开放授粉处理 ,在诱发材料制造的条锈病流行条件下 ,从组合Curren cy/小偃 6号 //川育 12号 /3/A30 2中选育出小麦 -黑麦染色体代换易位系NR98117- 9S等 5个小麦材料。这些材料大都具有与亲本小麦品种小偃 6号及川育 12号不相上下的农艺性状 ,对条锈生理小种条中 31和混合菌种表现高抗 ,可作为四川小麦抗条锈病育种的亲本加以利用。文中还讨论了小麦育种中的间接选择在创制小麦 -黑麦染色体代换易位系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水稻籼粳杂种不育性的多基因遗传不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和讨论了水稻亚种间远缘杂种不育性的起源。就杂种不育性的遗传本质,作者提出了多基因遗传不平衡假说:远缘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属于孢子体——配子体的互作,且存在一个多基因系统支配下的一种特殊的配子体选择方式对不育性起作用。具有r个遗传分歧的基因位点(无论连锁或独立)的远缘品种杂交F_1产生的配子中分为平衡配子和不平衡配子。平衡配子的r个基因位点为亲本基因组合类型,拥有亲本之一的整套基因系统而能正常发育;而不平衡配子含有双亲的部分基因系统,由于遗传分歧双亲的基因系统在单倍性细胞中不能很好地配合协调或互补,发育过程的障碍就可能产生败育。在平衡配子和极不平衡配子之间存在各种中间类型,配子体选择按S~(r+u)进行。我们的试验结果结合过去的研究,说明水稻亚种的分化是自然选择作用于遗传变异的结果,生殖隔离是籼亚种和粳亚种连续积累的遗传分歧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评述了种间杂种和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它们可能存在共同的基因系统。讨论了克服栽培稻远缘杂交育种障碍的途径。在籼粳亚种间杂种中,有证据表明在S—5附近存在一个控制杂种染色体联会的ds基因,S—5与ds的非等位互作使染色体交叉频率和亲和性同表达。  相似文献   
6.
用玉米综合种“G—1”与一墨西哥一年生大刍草进行种间杂交,后代采用连续自交、1—3代回交结合自交的选育方法,进行选系。对不同选育方法的育种效果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无论采用连续自交或不同次数回交后自交选系,都能获得较好的选系。但回交比自交具有较快的稳定速度。在回交选育方法中,不同回交次数从总体而言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回交亲本对后代选系的影响是显著的;而且,不同回交亲本显示具有不尽相同的适宜回交次数。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水稻亚远缘杂种再生力与头季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开花期和有效穗对杂种再生力有极显著的直接作用,开花期的直接作用最大。穗粒数通过有效穗间接影响杂种的再生力。亚种间杂种的超亲晚熟和再生力的超亲优势都是普遍存在的且成极显著正相关。讨论了作为复合性状的再生力的遗传基础的复杂性及其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三十个四川小麦地方品种与节节麦和黑麦的可杂交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春”所含有的高亲和性基因kr_1、kr_2在四川地方品种中普遍存在;小麦—节节麦和小麦—黑麦可杂交性受不同的遗传系统控制;除kr_1、kr_2外,普通小麦中至少还存在两对基因,一对基因(kr_3)对小麦—黑麦可杂交性起作用,另一对基因(kr_4)对小麦—节节麦可杂交性起作用。四川地方品种中,存在有与黑麦和(或)节节麦亲和性很高的品种(系)。  相似文献   
9.
籼×粳、籼×爪和爪×粳的不完全双列杂交F1的平均小穗不育率分别为49.4%、36.1%、38.9%,爪哇类型表现为籼粳的中间类型。爪哇类型参与的杂交组合平均小穗不育率最低(37.9%),籼型和粳型参与的杂交组合小穗不育率相近,分别为44.9%和44.2%。亚种间杂种绝大多数农艺性状都测定有杂种优势。性状杂种优势与杂种小穗不育率的相关不显著,表明水稻亚种间杂交并非亲缘关系愈远性状杂种优势愈强,杂种优势和远缘品种间分化程度取决于相对独市的基因系统。讨论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杂种优势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用了来自四川不同生态地区的74个大豆地方品种为材料,利用主成份分析评价了四川大豆地方品种的综合性状,测定了各地方品种主要数量性状上的遗传距离,根据遗传距离的大小利用类平均法将74个大豆地方品种聚为8类。同一类内品种间的遗传距离较近,类间的遗传距离大;但这种差异与品种地理上的差异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