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21篇
农学   7篇
  9篇
综合类   119篇
水产渔业   312篇
畜牧兽医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不同脆化阶段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血清酶活性及生长性能,进而衡量脆肉鲩形成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以期为脆肉鲩的健康养殖提供科学数据.脆化不同阶段(30、60、90和120 d)的草鱼,在脆化结束后转投喂人工配合饲料30 d(第150天),鉴定整个过程中草鱼肠道菌群组成、血清酶活性和生长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60~150 d蚕豆组草鱼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90~120 d蚕豆组草鱼头肾体指数(head kidney somatic index,HKBI)和肝体指数(hepatosomatic index,HSI)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150 d时蚕豆组草鱼肝体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蚕豆组草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补体C3(第30天除外)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的,在转投喂饲料后,3种血清酶活性均出现回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蚕豆组草鱼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芽胞杆菌属(Bacillus)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等有益菌数量减少,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等条件致病菌数量增多.两组草鱼肠道核心菌群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本研究结果提示,随着脆化时间的增加,摄食蚕豆改变草鱼肠道菌群组成、抑制血清酶活性和生长性能,在转投饲料后其肠道菌群、血清酶活性及生长性能均有所改善.本研究结果对脆肉鲩的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制备草鱼重组TAB1蛋白(rCiTAB1)及其特异性抗体,首先以草鱼头肾组织c DNA为模板,PCR扩增Ci TAB1基因全长序列,并依次构建重组克隆质粒p MD19-T-Ci TAB1与重组表达质粒pET-32a-Ci TAB1。该重组表达质粒经0.5 mmol·L~(-1) IPTG,37℃诱导表达12 h后获得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CiTAB1蛋白(rCiTAB1)。然后,采用3种不同方法对包涵体蛋白进行变性,发现与高浓度尿素直接变性法和洗涤后尿素变性法相比,洗涤后梯度尿素变性法处理后的蛋白纯度最好,经透析复性后得到浓度为2 mg·mL~(-1)的r Ci TAB1。最后,将rCiTAB1蛋白与白油佐剂及免疫增强剂混合,室温下混合1.5h乳化成免疫原,3次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抗CiTAB1抗体,经间接ELISA方法和免疫琼脂双向扩散试验测得免疫后第33天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效价分别为1∶1 048 576和1∶16。Western blot检测到一条分子量约为72 kDa的特异性条带,表明该抗体能特异性识别r Ci TAB1蛋白。研究结果为后续深入研究CiTAB1蛋白功能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来自安徽省4个草鱼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位点均具有高度多态性(PIC=0.863~0.926),4个草鱼群体均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He=0.886 1~0.911 4)。AMOVA分析显示,大多数遗传变异存在于草鱼群体内(97.6%),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仅为2.4%。遗传分化和遗传距离分析显示,4个群体整体分化水平较低(Fst0.05),怀远和滁州群体遗传分化最小(Fst=0.013 7),遗传距离最近(Dn=0.269 8),池州和无为群体遗传分化最大(Fst=0.042 5),遗传距离最远(Dn=0.591 6)。系统进化树显示,怀远和滁州群体亲缘关系最近,与池州最远。此外,4个养殖场内部草鱼均存在近亲繁殖现象。建议4个养殖场及时更新亲本,增加繁殖亲本的数量,避免近交衰退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829野毒株在PSF细胞连续传代过程,于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桉液,传至19代已达减毒目的,继续传至29代其减毒效果保持稳定,27代后不再加入桉液,继续传至37代其减毒效果仍然保持稳定不变。致弱病毒对草鱼的安全性好,免疫原性强,用该弱毒株制备的弱毒疫苗免疫草鱼后,草鱼的成活率和免疫保护率均达100%,表明桉液的草鱼出血病病毒的一种良好减毒剂,经桉液减毒的GCHAV-892是  相似文献   
5.
灌喂牛磺酸对草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灌喂方法研究牛磺酸对草鱼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包括时间梯度试验和浓度梯度试验2部分。结果表明:(1)肠道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在灌喂后2h达到峰值,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分别在2h和5h达到峰值而脂肪酶活性则随时间延长一直升高;(2)肠道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分别在灌喂浓度为0.8,0.8和1.0mg/mL时达到峰值,肝胰脏3种消化酶的活性则分别在灌喂浓度为0.2,0.6和0.8mg/mL时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铬暴露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氧化损伤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草鱼暴露于不同浓度梯度(0、7.23、14.47和28.94mg/L)的重铬酸钾水体中,于96h测定肝胰脏中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性。[结果]在试验梯度范围内,随着六价铬(Cr6+)浓度的增加,草鱼肝胰脏的MDA含量呈上升趋势;T-AOC水平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规律性变化,表现为低和中浓度(7.23和14.47mg/L)下被诱导,而高浓度(28.94mg/L)下则诱导减弱,其中14.47mg/L组的T-AO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ST活性除低浓度组(7.23mg/L)有轻微诱导外,其余各组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高浓度组(28.94mg/L)的GS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价铬可以引起草鱼肝胰脏组织发生更大的氧化损伤而使其出现中毒现象,可能进一步损伤其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用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 G4株感染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分别在感染1、4、7d后提取感染组和对照组草鱼鳃、脾脏、肝脏、肠道和头肾5种组织的总RNA,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不同组织中Toll样受体3(TLR3)、Toll样受体7(TLR7)和Toll样受体22(TLR22)3个抗病毒免疫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注射柱状黄杆菌7d后,TLR3在草鱼鳃、肝脏、肠道和头肾4种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注射柱状黄杆菌4d和7d后,TLR7和TLR22在5种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而注射柱状黄杆菌1d后,TLR22在鳃、脾脏和肝脏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就显著上调(P<0.05).研究表明,TLR3、TLR7和TLR22基因在机体应对细菌感染的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2%、0.3%和0.4%艾佐迈(azomite),饲养平均体质量为(64.20±1.68)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8周,研究其对草鱼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艾佐迈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草鱼生长性能,其中添加0.2%艾佐迈使增质量率提高16.65%(P=0.08),饲料系数降低12.90%(P<0.05);添加0.2%和0.4%艾佐迈可显著提高草鱼的肥满度(P<0.05);艾佐迈对草鱼肌肉水分、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均无影响(P>0.05);添加0.2%~0.4%艾佐迈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草鱼前肠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其中0.2%艾佐迈添加组可显著提高血清SOD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0.2%、0.3%艾佐迈时草鱼肝胰脏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aceric transaminase,GOT)和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活性无影响(P>0.05),但添加0.4%艾佐迈组显著降低了肝胰脏GOT、GPT活性.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艾佐迈可提高草鱼的生长性能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力;草鱼饲料中艾佐迈添加量建议为0.2%.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包被单抗和酶标单抗以及抗原最佳工作浓度的优化,建立草鱼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双抗夹心ELISA试剂盒检测体系。用分光光度法对检测体系的特异性、稳定性和灵敏度进行测定;用脱脂奶平板法对试剂盒的临床应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单抗最适稀释液为pH9.4的碳酸盐缓冲液,洗涤液为含φ=0.05%Tween-20的PBS,包被单抗最适体积稀释倍数为1∶800,酶标单抗最适体积稀释倍数为1∶6 000,抗原最佳工作浓度为3×104cfu/mL。试剂盒与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有特异性反应,脱脂奶平板法与试剂盒法对草鱼患病检出率基本一致,符合率达90%;试剂盒有很好的储存稳定性,检测灵敏度为7×103cfu/mL。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有研究显示草鱼肠道健康与胆固醇代谢具有较为紧密的关系,本研究探讨草鱼肠道损伤对胆固醇合成代谢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池塘养殖条件下的草鱼为研究对象,在对肠道损伤进行外观形态、组织切片和血清指标评估的基础上,测定了草鱼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汁酸(TBA)和总胆固醇(TC)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定量检测肠道和肝胰脏组织的胆固醇、胆汁酸生物合成酶和调节控制酶的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肠道损伤的草鱼血清HDL、LDL、TC和TBA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肝胰脏和肠道组织的胆固醇、胆汁酸合成酶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与此同时,负调控胆汁酸合成的法尼醇X受体FXR和调控胆固醇逆转运途经的血浆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结论]草鱼肠道损伤后,胆固醇、胆汁酸的重吸收可能遭到破坏,刺激了肝胰脏和肠道的胆固醇、胆汁酸生物合成强度,从而维持胆固醇在机体内的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