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1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蜡梅花是重要的天然花香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感官审评,分析了采摘后蜡梅花摊放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离体蜡梅花在摊放过程中开放状态变化不明显,花枝经清水培养,花苞到全开状态历经32h左右。全开状态蜡梅花的挥发性物质种类随摊放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摊放12h最多,此时出现了酮类、醛类和酚类;大部分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在摊放20 h后降低。主要挥发性物质乙酸苄酯在摊放12 h达峰值,较0 h增加35.04%;4–乙基苄醇和α–罗勒烯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α–罗勒烯在摊放4 h后急剧增加,20 h达最大值;芳樟醇、别罗勒烯和2,6–二甲基–2,4,6–辛三烯在摊放24 h内呈降低趋势,分别较0 h下降了18.32%、78.92%和41.19%。结合感官审评与GC–MS分析结果可知,全开状态的蜡梅花采摘后离体摊放20 h内能较好地保持花香的鲜灵度和浓郁度,且在12~20 h之间挥发性物质种类丰富,具花果香的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较高。研究结果可为蜡梅花作为天然花香原料的更有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1992—2008年蜡梅类植物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种质资源、形态分类、繁殖栽培、新品种选育、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研究以及蜡梅的园林用途、切花保鲜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今后一段时期研究的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蜡梅花香及花色色素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吸附6个蜡梅基因型鲜花的香气成分,用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结果共检出45个成分,其中鉴定了37个,只有18个共同出现在6个样品中。帖烯在花香中起主导作用,其中反式β-罗勒烯和芳樟醇的含量丰富,另外苯环型化合物乙酸苄酯也在花香成分中占有大的比重。但是各个主要组分在不同的基因型中相对含量差异很大,结果表明不同蜡梅基因型的花香成分存在质和量的变化。此外,选取在颜色表现性状上具有代表性的蜡梅中、内被片,通过一系列的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在200~600nm范围内的扫描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蜡梅花色色素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含有橙酮或/和查耳酮、二氢黄酮或/和二氢黄酮醇及具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物质,可能含有黄酮、黄酮醇、异黄酮;杏黄色和黄绿色的花被片(包括中被片和内被片)中还含有微量的叶绿素a,而其他色泽的花被片中不含有叶绿素a;乔种和红心类蜡梅的内被片中还含有花色素及其苷类,且颜色的深浅与其花色素及苷类的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蜡梅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ink.)的生态习性和品种特性,并介绍了其繁殖方法和栽培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蜡梅繁殖、栽培及水肥管理、修剪整形和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湖北省保康县刺滩沟野生蜡梅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建设与管理现状,分析了保护区在保护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加强领导、扩大面积、建立管理机构、落实经费、强化保护措施、规范旅游开发行为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光照强度、通气量等因素对腊梅继代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腊梅继代培养中,探讨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几种因素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培养瓶内通气量(设置4个通气孔)、增强培养光照(7800 1x)、增加接种芽的功能叶片数(2片)、培养基中添加谷氨酸(10mg/L)均能增强植株的光合能力,使瓶苗具有旺盛的生长势、增殖系数提高到6.2。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柳叶蜡梅中黄酮类成分芦丁、槲皮素、山奈酚的含量,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柳叶蜡梅黄酮类成分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滤纸片法对优化提取的柳叶蜡梅黄酮成分进行抑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黄酮含量的因素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0 ℃,料液比1:15,乙醇浓度79.0%,提取时间1.7 h;柳叶蜡梅中黄酮类成分为芦丁0.861 mg·g-1,槲皮素0.504 mg·g-1,山奈酚0.492 mg·g-1,总提取量为1.857 mg·g-1,与预测值的偏差为1.50%。优化提取的总黄酮对多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对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21、11.18 mm。可见,响应面优化柳叶蜡梅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可行,提取的总黄酮具较好的抑菌效果,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3种常见速生灌木吸收红壤氮磷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大量施用肥料造成养分在土壤中积累,已经成为重要的面源污染源。通过栽植植物篱截留养分是防止面源污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为了更好地利用植物资源,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的方法比较了3种常见速生绿化灌木红叶石楠Photinia fraseri,金森女贞Ligustrum japonicum‘Howardii’和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对红壤氮磷的吸收积累能力。结果表明,红叶石楠对土壤氮的吸收能力最强,积累量最大,达到30mg·盆-1,可作为红壤氮截留的首选植物篱植物;而金森女贞对土壤磷的吸收能力最强,吸收积累土壤磷达到8mg·盆-1,同时对土壤氮的吸收积累量也达到了25mg·盆-1,金森女贞可以作为红壤植物篱的植物种类。红叶石楠与金森女贞配合混植有可能起到更有效的植物篱功效。  相似文献   
9.
不同药剂对切花腊梅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晶晖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557-12558
[目的]筛选适宜切花腊梅保鲜的药剂及其浓度。[方法]以素心腊梅为试材,以青霉素(700、900、1100mg/L)、硝酸银(102、136、170mg/L)8-羟基喹啉(50、70、90、200mg/L)3种药剂不同浓度进行正交试验,筛选适于切花腊梅保鲜剂配方,测定切花腊梅的花枝鲜重、水分平衡值、开花率、糖及蛋白质含量5个指标。[结果]根据素心腊梅的折线图和花枝鲜重、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水分平衡值、开花率5组数据分析,在正交试验的9个处理中,以凡B2c,(青霉素900mg/L+硝酸银136mg/L+8-羟基喹咛90mg/L)对延缓切花腊梅的衰老有明显的效果,在冬季条件下素心腊梅保鲜可达15d,同时比对照延长观赏寿命6—7d。[结论]较高浓度的青霉素、硝酸银和8-羟基喹咛的药剂组合对切花腊梅具有明显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0.
蜡梅花瓣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PCR反应体系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蜡梅花瓣为试材,用改良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并设置不同浓度梯度对每个PCR反应因子进行相应试验,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蜡梅花瓣基因组纯度高、质量好。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蜡梅RAPD-PCR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蜡梅RAPD-PCR反应体系(20μL)为:1×buffer,1.0 U TaqDNA聚合酶,2.0 mmol/L MgCl2,0.15 mmol/L dNTPs,0.5μmol/L引物和模板DNA 30~40 ng;适宜的扩增条件为:94℃预变性3 min;94℃变性30 s,38℃退火30 s,72℃延伸90 s,38个循环;72℃延伸7 min,4℃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