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0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林业   432篇
农学   124篇
基础科学   77篇
  1058篇
综合类   733篇
农作物   132篇
水产渔业   180篇
畜牧兽医   173篇
园艺   123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 4‐week feeding trial was conducted using five groups of hybrid grouper (61.15 ± 0.15 g)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three methionine (Met) sources. Five isonitrogenous and isolipidic diets were formulated that included a fishmeal (FM) diet; nonsupplemented (NS) diet; or NS diets with the addition of the L‐methionine (L‐Met), DL‐methionine (DL‐Met), or coated Met (Co‐Met) to obtain the same Met level as the FM diet. Fish were randomly distributed into sea cages (30 fish per cage). Weight gain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in the DL‐Met group and FM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all other groups (p < .05). In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intestines, of the 20 gene and time combinations (10 per gene), there were 14 combinations (70%) in which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e expression levels between the FM and DL‐Met groups (p > .05).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same growth effect between the DL‐Met and FM groups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synchronized absorption at most time points after feeding, which had similar expression patterns of B0AT1 and ASCT2 of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intestines between two groups.  相似文献   
2.
台湾樟芝对碳素营养源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报道了台湾樟芝 (Antradiacomphora)液体深层培养过程中 ,六种不同碳素营养源组成的合成液体培养基 ,对樟芝菌球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樟芝对六种碳源均可利用 ,其中以麦芽糖利用效果最佳 ,菌球数量及菌丝体干重均居首位 ,菌球数量是对照的 3 5 5倍 ,菌丝体干重比对照高出1 73倍 ,樟芝对乳糖的利用较差 ,菌球数量虽比CK仅少 2 5个 / 10 0mL ,但菌体干重相差较大 ,每10 0mL相差 2 5 6 9mg。对樟芝发酵液pH测定情况看来 ,不同碳源组成的培养基终止pH表现不同 ,以麦芽糖、葡萄糖、果糖、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终止pH为 4 5~ 5 0左右。甘露醇为碳源的培养基终止发酵pH为 3 5~ 4 0 ,而乳糖则为 5 5以上。试验表明 ,樟芝菌丝生长极其缓慢 ,在液体深层培养过程中 ,若培养基配方不合理 ,菌球就不生长 ,本文筛选了适合樟芝深层培养的碳素营养源 ,为樟芝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多水源灌区农业用水供需矛盾,通过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灌区水资源配置,该研究以河北省邯郸市漳滏河灌区为研究对象,将农业灌溉缺水量最小和农作物经济效益最大作为目标函数,兼顾灌区生态安全约束,构建了基于种植结构优化的多目标多水源优化配置模型,针对作物熟制、作物种类、种植制度以及灌溉方式设置了8种不同的种植结构优化情景,通过自主改进的基于精英策略并协遗传算法(NSGAⅡ-S)对模型求解,获得不同情景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结果表明:应用模型进行水资源配置后,各情景配水总量均有所减少,其中水库配水量高于其他水源的配水量,水库水、引黄水和引江水均达到用水总量控制目标,民有分区的各计算单元间的配水量变化明显,总配水量高于滏阳河分区;适当压减主要依靠抽取地下水灌溉的冬小麦的播种面积,变灌溉农业为旱作雨养农业,可以极大地减少地下水用量,增加灌区经济效益;最佳的种植结构优化方案为CS4(削减冬小麦的种植面积,种植苜蓿,灌溉方式采取管灌或喷灌),该方案冬小麦播种面积压减17.10%,地下水开采量减少了16.42%,灌区的经济效益增加了26.41%,在保证配水总量最小的同时,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该研究所构建的多目标多水源优化配置模型和作物配水结果可为类似地区的水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东北12种灌木热值与碳含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快速灰化法、量热法、吸收质量法分别测定东北12种灌木的树叶、树枝、干皮的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和碳含量。不同器官的灰分的质量分数为:树叶0.43%~0.88%,树枝0.46%~2.37%,干皮0.47%~2.55%;去灰分热值为:树叶20.66~21.90kJ·g-1,树枝20.10~21.39kJ·g-1,干皮19.75~21.01kJ·g-1;碳的质量分数为:树叶43.41%~44.80%,树枝44.82%~46.05%,干皮45.12%~46.25%。12种灌木不同器官的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和碳含量均具有显著差异(t检验,p<0.01)。  相似文献   
5.
不同温度和CO_2体积分数对丰水梨采后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丰水梨采后适宜的贮藏温度和CO2体积分数,从果实硬度、膜透性、乙醇质量分数、总酚质量分数、PG活性、PPO活性及果心褐变等方面研究了不同温度和CO2体积分数对丰水梨果实的防褐保鲜效果。结果表明,-1.5℃明显降低果实腐烂率,维持较高的果实硬度,但果实发生不同程度冷害;5℃适合短期贮藏(<60d)。与CK相比,3%O2+1%CO2可较好保持果实硬度和风味,明显抑制PPO活性、乙醇产生和果心褐变,延缓酚类物质降解,较好保持细胞膜完整性;2%CO2防褐保鲜效果次之;3%~5%CO2防褐保鲜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6.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井冈山林相图为基础图形资料,根据1999年的二类清查资料建立数据库,建立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论述了森林资源的分布特征;统计了各种森林类型的面积;实现了资源现状的可视化以及森林类型自动查询和检索;并输出专题图.关于森林资源变化动态分析得出:从1988年至1999年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从73.1%增长到85%:有林地比例从77.80%增加到88.38%,1988年、1995年、1999年单位面积的蓄积量分别为65.25m3/hm2、96.15m3/hm2、105.50m3/hm2,蓄积显著增加后趋于稳定.1995年和1999年保护区总生物量分别为6 160 986.70t和6 245 181.834t,碳储量密度分别为86.82t/hm2和90.93t/bm2,平均增长1.83t/hm2·a,碳汇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浓度生物炭处理进行海南花岗岩砖红壤的小区试验,研究生物炭对花岗岩砖红壤水稳性团聚体以及土壤总碳的影响。结果表明:18个月后,与对照相比,0.5%或1.0%生物炭处理的水稳性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提高15.64%和10.80%;大于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增加98.75%和88.37%。1.0%生物炭处理下的3~5 mm,2~3 mm和0.5~1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总碳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32.24%,39.31%和306.36%;1.0%生物炭处理下>5 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的总碳分配比例比对照增加90.44%。综合分析认为,生物炭对改善花岗岩砖红壤团聚结构、增加土壤总碳含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主要就动物日粮脂肪酸来源对肉、蛋和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采用1982-2012年的多源遥感数据,结合像元二分模型,分析了三江源保护区不同时期代表性河流源区不同类型草地的植被覆盖度及其动态,并研究了草地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三江源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全区草地平均植被覆盖度为48.73%,黄河源草地覆盖度最高(65.45%),长江源最低(4.25%),草甸、高山亚高山草甸、平原草原、高山亚高山草原和荒漠草原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59.86%、57.390%、39.50%、33.70%和14.13%;31年间全区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增长速度为每年0.230%,黄河源区的增长速度最快(每年0.27%);整体而言,低温比干旱对三江源草地覆盖度增长的限制作用更强,草甸、高山亚高山草甸和平原草原受气温影响较大,高山亚高山草原和荒漠草原受降水影响较大,在月尺度上草地覆盖度对气温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效应,而对降水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三江源保护区成立(2001年)后,草地覆盖度的增长速度和增长面积都有所提升,全区草地覆盖度对气温的敏感度有所升高,黄河源草地覆盖度对降水的敏感度有明显下降.生态工程和草地保护措施整体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局部草地覆盖度下降趋势有所加剧,以荒漠草原最为突出,应在今后的保护工作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湖南省可再生能源开发现状,论述了可再生能源开发在湖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了影响开发速度的主要问题和障碍,并提出了加快开发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