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花选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兰科植物为单子叶植物中最大的一个科。全国各地极其重视资源的调查、收集与驯化及其外来品种的引进;已有17个种的兰花种子成功运用超低温技术贮存;染色体分析技术及分子标记成为资源评价的重要手段,应用于研究兰科植物的亲缘关系及其遗传多样性这两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兰花育种以传统的人工杂交为主,通过人工杂交已获得大量种间、属间杂交种;多倍体育种方法及生物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应用于兰花育种,获得了多倍体植株及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2.
兰科植物为单子叶植物中最大的一个科。各地极其重视资源的调查、收集与驯化及其外来品种的引进:已有17个种的兰花种子成功运用超低温技术贮存;染色体分析技术及分子标记成为资源评价的重要手段.应用于研究兰科植物的亲缘关系及其遗传多样性这两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兰花育种以传统的人工杂交为主,通过人工杂交已获得大量种间、属间杂交种;多倍体育种方法及生物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应用于兰花育种,获得了多倍体植株及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3.
灵芝原生质体单核化育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灵芝孢子难于在人工条件下萌发,无法获得灵芝育种所需的单核菌株,这使灵芝的育种进展缓慢。本实验利用生物统计软件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选择遗传距离较远和农艺性状互补的G.l0006 、G.l0012、G.l0024、G.l0030+2和G.l0003+1作为亲本菌株,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获得了81株灵芝单核菌株,以此为材料进行杂交育,成功获得了24株杂交种,通过拮抗反应验证,证明它们确实是杂交菌株。  相似文献   
4.
芥蓝为中国华南地区特产蔬菜,近些年,许多其它地区已引种栽培.生产上主要应用的是地方常规品种,部分存在产量低、品质差、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制约了生产的发展.科研人员已陆续开展了种质资源的研究、提纯复壮、杂交选育以及基础性的遗传与生物技术研究等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作者就近些年芥蓝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相关内容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双油8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采用复合杂交选育的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200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541.0 kg/hm2,比对照豫油2号增产20.67%.在河南省油菜生产试验中双油8号平均产量2704.8 kg/hm2,比对照杂交种豫油2号增产7.06%.双油8号种子芥酸含量0.05%,商品籽硫甙含量20.96μmol/g饼,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标准,含油量46.35%,属高含油量品种.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及时进行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是双油8号夺取高产的关键栽培措施.双油8号具有高含油量、品质优良、抗病、抗倒伏、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是一个极具推广应用前景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6.
博Ⅱ优15是广东海洋大学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不育系博ⅡA为母本,用自选优质高产强优恢复系HR15作父本杂交育成的弱感光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2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适宜在广东和广西的中南部、福建省南部及海南省作双季晚稻种植。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抗逆性强和制种产量高等优点,到2005年晚季累计推广面积达40.4万hm2,已成为华南稻区晚季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7.
2002年春季以梧油7号为母本,本所选育的中间材料9817-36-2作父本,有性杂交,混合法选择,育成丰产、适应性广、抗青枯病的花生新品种福花3号。该品种2007-2008年参加本省春花生区域试验,2009年春季进行生产试验,同年7月通过了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花生专业组现场验收。荚果亩产266.63kg,比对照增产6.58% ,籽仁亩产174.3kg,比对照增产3.54%。粗脂肪含量52.26%,蛋白质含量28.34%;中抗(MR)青枯病,生育期129d左右。福花3号前期花量大,成针率、饱果数均比对照高。除了在幼苗期LAI比对照低外,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均比对照高,苗期,结荚期与产量形成重要时期比对照有较高的净同化率,饱果成熟期的积累率比对照高,产量形成期的经济系数也比对照高。保持一定的干物质积累率和较高的经济系数,是其获的高产的一个重要生理基础。有较多的干物质充实到库中,库、源的协调性好,因而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2001年秋季以泉花327为母本,国际半干旱研究所ICGV94449A作父本,有性杂交,混合系谱法选择,育成了丰产、耐旱、适应性广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2007-2008年参加本省春花生区域试验,2009年春季进行生产试验,同年7月通过了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花生专业组现场验收。荚果亩产281.02kg,比对照增产12.33% ,籽仁亩产189.65kg,比对照增产12.65%。粗脂肪含量51.56%,蛋白质含量29.08%。感病(S)青枯病,生育期125d左右。福花4号花量适中,花期较集中,有效花率高;幼苗期和饱果成熟期的LAI比对照低,其余时期比对照高,苗期,结荚期这两个与产量形成重要时期比对照有较高的净同化率。开花下针期营养生长同时,生殖生长已较旺盛,结荚期干物质积累多,向荚果转移快。保持一定的干物质积累率和较高的经济系数,是福花4号高产的一个重要生理基础。库大、源大,而且库/源比率高,库源的协调性好,因而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高新技术在棉花育种上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生物技术在基因工程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基因工程中,随着农杆菌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轰击法等技术的突破,在棉花抗病虫害、抗除草剂等方面的育种获得成功,相应的新品种已开始了商业化生产。我国棉花生物技术在抗棉铃虫等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本文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综述了生物技术在我国棉花育种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我国棉花生物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亚种间抗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特优62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籼爪杂交育种技术育成亚恢627,与龙特甫A配组育成亚种间杂交中稻新组合特优627,具有高产、稳产、适应广等特点。200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并对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通过2005-2007年在福建福安制种实践,总结出了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