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9篇
  248篇
综合类   166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专门化肉用种羊选定、引进后,通过适应性研究,在较大规模养羊业生产实践中。对现代集约化肉羊业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完善和创新,组装集成并应用于生产。技术研究应用结果既为市场提供了大批专门化肉用种羊和优质安全的杂种肉羊,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及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为我国目前正在迅速发展的集约化肉羊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理想的生产模式:从适宜的专门化肉羊品种到运用高效母羊快速扩繁技术.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肉羊杂交利用体系,普遍应用种羊鲜、冻精生产大批肉用杂种羔羊,种植高产优质饲草及其科学加工调制和利用.建立严格兽医防疫制度.实行放牧 补饲或全舍饲的精细管理和集约化育肥,至生产优质、安全、标准肉羊,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耕还林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耕还林对土壤微量元素(Cu、Zn、Mn、Mo、Fe)含量的影响及其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以甘肃省关川河流域退耕还林地和农地为研究对象,使用有效性评价、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土壤微量元素与土壤环境变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退耕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在表层土壤中呈一定的富集现象。退耕地Cu、Mn、Mo的有效性指数高于Zn、Fe,侧柏林地有效性综合指数高于云杉林地。偏相关分析显示,退耕还林区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有机质、全钾、全氮与土壤含水率;回归分析显示,土壤环境因子可解释38.1%~73.8%有关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异;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全钾对土壤微量元素的直接作用最大,土壤全氮对微量元素的间接作用最大;决策分析表明,土壤全钾与土壤有机质是退耕还林区微量元素含量的决策变量,而土壤含水率是土壤微量元素的限制变量。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探索了应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高效、便捷测定土壤营养参数的可能性。采集蓬莱镇组紫色土样本,比对分析了不同肥力水平、土壤厚度和土壤粒径条件下采集土壤光谱对可见近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筛选出不同厚度、粒径土壤条件下的碱解氮含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样本厚度为30mm时具有最大的光谱反射率,建立的氮含量预测模型效果最佳,校正集和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和0.83,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79和1.87。土样粒径在0.25-0.85mm时氮含量的预测效果最佳,校正集和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8,且均方根误差较小;但当土样粒径<0.25mm时,氮含量预测模型效果明显下降。采用20目(<0.85mm)过筛、30mm厚度土壤样本采集可见近红外光谱和偏最小二乘法(PLS)模型预测,可以实现对蓬莱镇组紫色土碱解氮含量的较好光谱预测。  相似文献   
4.
不同有机肥用量对黄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温室基质栽培条件下,研究了配施等量化肥时不同用量有机肥对黄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采用有机肥系烘干鸡粪,所有供试肥料均以底肥形式一次施入。研究结果表明,高量有机肥处理(有机肥50,100 kg/m3)严重抑制了黄瓜定植初期的生长,黄瓜前期产量也明显低于不施或低量有机肥处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黄瓜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均显著增加。黄瓜定植后74 d,所有处理基质的速效氮养分均已处于极低的水平,黄瓜普遍出现缺肥症状。试验初步证明了长季节栽培条件下一次施用高量有机肥难以及时提供足量的速效氮源,无法满足蔬菜养分需求。  相似文献   
5.
广西西门塔尔肉牛超数排卵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分析广西牛超数排卵技术实施现状,[方法]试验设计在广西宾阳、都安、大化、崇左等4个肉牛养殖场(4组)各选择16头西门塔尔成年母牛作为试验母牛,采用孕酮栓(GIOB)+促卵泡素(FSH)+氯前列烯醇(PGF2)的方法对试验母牛进行超数排卵,观测试验母牛获得总胚胎数、可用胚数、一级胚数,分析超数排卵效果.[结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土壤全氮和速效钾空间变异特征,并对其合理取样位置进行探讨,绘制了兼顾土壤全氮和速效钾综合养分的合理取样位置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橡胶园土壤全氮和速效钾综合养分合理取样位置主要受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布决定;在空间分布上,综合养分的合理取样位置主要位于远离施肥穴的橡胶树行间萌生带和中间树头附近区域.此结果为南方长期经济作物土壤样品取样位置的确定提供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对海南省胡椒优势区胡椒园土壤分0~20 cm和20~40 cm两层取样,用以研究海南胡椒种植区土壤pH值与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南胡椒优势区土壤pH值在3.76~5.26之间,极强酸土壤占样品总数的54%,强酸土壤占样品总数的46%;约98%胡椒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较低含量区间;碱解氮含量有85%在适宜值范围内;有效磷含量有54%低于适宜值范围;约54%胡椒园缺乏速效钾;交换性钙、镁含量均低于适宜值范围。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值与速效钾、交换性钙、镁含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岭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值与养分因子的相关性由强到弱为:速效钾>交换性钙>有机质>交换性镁>碱解氮>有效磷。因此,应该适当增施草木灰、石灰和有机肥,以提高胡椒园土壤pH值和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的分布状况,检测了湘西州主要烟区488个土壤样本的有效铁含量,并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适宜样本分布、县域差异、土壤类型差异、海拔高度差异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①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总体水平高,平均值83.20 mg/kg,变幅10.04~328.89 mg/kg,变异系数82.31%。②不同县之间的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差异不显著,从大到小依次为: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保靖县。③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有效铁含量差异极显著,从高到低依次为:红灰土、石灰土、红壤、黄壤、水稻土、黄棕壤。④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差异不显著,5个海拔高度组的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平均为62.00~192.00 mg/kg。⑤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Kriging插值图显示,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总体上呈斑块状分布态势,以有效铁含量89.9~184.0 mg/kg为主要分布面积,主要分布在湘西州的南部和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对邓州市2006~2007连续两年所分析的4700个土样有效硫(S)化验结果整理分析发现,邓州市目前近30%耕地中有效态硫含量对禾谷类作物而言是缺乏的,有近60%的耕地中有效态硫含量对于种植十字花科、百合科、豆科等需硫较多的作物来说,属于潜在缺硫耕地;同时从施肥结构、种植结构变化详细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依据硫在植物体内移动状况、硫肥性状等因素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Hot-water- and water-extractable organic matter were obtained from soi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a rice paddy 31 years after the start of a long-term rice experiment in Yamagata, Japan. Specifically, hot-water-extractable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HWEOC and HWEON) were obtained by extraction at 80°C for 16 h, and water-extractable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WEOC and WEON) were obtained by extra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surface (0–15 cm) and subsurface (15–25 cm) layers of five plots that had been treated with inorganic fertilizers alone or with inorganic fertilizers plus organic matter, as follows: PK, NPK, NPK plus rice straw (RS), NPK plus rice straw compost (CM1), and NPK plus a high dose of rice straw compost (CM3). The soil/water ratio was 1:10 for both extraction temperatures. We found that the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contents of the bulk soils we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extractable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s regardless of extrac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extractable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s were higher in the plots that were treated with inorganic fertilizers plus organic matter than in the PK and NPK plots. The HWEOC and WEOC δ13C values ranged from ?28.2% to ?26.4% and were similar to the values for the applied rice straw and rice straw compost. There were no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HWEOC or WEOC δ13C values and the amounts of HWEOC or WEOC. The δ13C values of the bulk soils ranged from ?25.7% to ?23.2% and were lower for the RS and CM plots than for the PK and NPK plot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WEOC and WEOC originated mainly from rice plants and the applied organic matter rather than from the indigenous soil organic matter. Th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amounts of HWEOC and HWEON and the amount of available nitrogen (P < 0.001) imply that extractable organic matter can be used as an index for soil fertility in this long-term experiment. We concluded that the applied organic matter decomposed more rapidly than the indigenous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affected WEOC δ13C values and amou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