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4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吉 《草地学报》1999,7(3):222-227
以围栏轮牧方式研究不同放牧率对退化草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围栏及适度放牧四年后使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显著提高,有利于退化草原的逐步恢复。与对照区比较,放牧区微生物各类群的数量均呈减少趋势,并与土壤有机磷变化密切相关。九年后,在4羊/ha区的微生物量-C高于对照区,而在1.33和6.67只羊/ha-区则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以7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损伤和未损伤冷蒿释放的挥发物对苜蓿种子萌发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损伤和未损伤冷蒿释放的挥发物对7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发芽指数和发芽率均有抑制作用,损伤处理与未损伤冷蒿挥发物处理相比,种子发芽率降低了5.6%~15.0%;挥发物对7个紫花苜蓿品种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未损伤冷蒿释放的挥发物使7个紫花苜蓿品种根生长降低了10.4%~22.8%,芽生长降低了12.7%~30.4%,幼苗鲜质量降低了11.2%~16.8%;损伤冷蒿挥发物抑制作用较未损伤冷蒿挥发物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3.
冷蒿正种与其变种的花粉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冷蒿正种(Artemisia frigida)及其变种-紫花冷蒿(Artem isia frigidavar.atropurpurea)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它们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描述,掌握了其在扫描电镜水平上的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花粉粒均为单粒花粉;花粉粒大小属于小型花粉;正种赤道面为椭圆形,变种赤道面为圆球形;极面为三裂圆形;萌发器官是3孔沟类型;表面纹饰为刺状-颗粒状复合纹饰。正种与变种花粉的总体形态特征基本一致;主要差异表现在细微性状方面。  相似文献   
4.
对放牧干扰下土壤含水量、冷蒿体内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变化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冷蒿叶片、根中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在生长初期,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冷蒿叶片内脯氨酸含量迅速积累;生长盛期脯氨酸含量虽随牧压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较小;生长末期脯氨酸含量较高,而且随着牧压的增加略有下降。地下部分,脯氨酸含量在牧压梯度间变化较小。相关分析表明,在生长初期和盛期,冷蒿叶片、根的含水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生长末期不相关。冷蒿脯氨酸含量与植物的含水量呈负相关,在生长初期和末期呈显著负相关,而生长盛期相关不显著;与此不同,在生长初期冷蒿体内脯氨酸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在生长末期二者负相关性不显著,这说明随着放牧干扰强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导致冷蒿体内水分胁迫增加,致使脯氨酸开始逐渐积累。而生长末期的降温和群落中植物种间竞争减少,使脯氨酸的积累速度也相应放慢。在放牧干扰下,脯氨酸大量积累,对冷蒿的生存和生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冷蒿种群耐啃食、耐践踏、逐渐取代禾本科植物而成为退化草原的优势植物的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
不同放牧率下冷蒿小禾草草原放牧演替规律与数量分析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汪诗平  李永宏 《草地学报》1998,6(4):299-305
研究不同放牧经的围栏轮牧。结果表明,在冷蒿小禾草退化草原,1.33-2.67羊/hm^2的放牧率将使草原发生逆行演替,导致禾 草的比例增大,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匀有所提高,从而达到利用式发良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生物学试验和栽培试验,研究了冷蒿浸提液对3种牧草生长过程中植株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25mg/mL)甲醇浸提液完全抑制牧草生长,在低浓度(5mg/mL)水浸提处理下各项指标多数表现为促进作用,其他各个浓度处理对阿尔冈金苜蓿、黄花草木樨根长和苏丹草茎叶长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18.0%~100.0%、22.5%~30.9%、19.7%~100.0%,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冷蒿浸提液对植株生长存在明显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7.
冷蒿小孢子分化过程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内蒙古草原地区的冷蒿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制片法对冷蒿小孢子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冷蒿花药壁的发育属于双子叶型;绒毡层为变形绒毡层;小孢子减数分裂过程所发生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在四分体时期冷蒿4个小孢子以左右对称形和四面体形排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枯草层和覆土深度及其互作对冷蒿种子萌发和早期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枯草和冷蒿种子为试材,设覆土深度4个水平(0、0.5、1.0和2.0 cm),枯草层重量4个水平(0、50、100和200 g/m2),按2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试验。[结果]覆土深度对冷蒿出苗率的影响显著,随着覆土深度增加,冷蒿出苗率显著降低,覆土1.0 cm的出苗率较不覆土的降低5倍多,覆土2.0 cm时出苗率为0 枯草层对出苗影响不显著,但对生长表现(株高和生物量)影响显著。少量枯草层(50~100 g/m2)有利于植株生长,而当枯草层达200 g/m2时,枯草层的物理阻碍作用显著,冷蒿的生长表现都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结论]枯草层和覆土深度均显著影响冷蒿种苗建植,两者互作也显著影响冷蒿出苗率。  相似文献   
9.
水分对克氏针茅和冷蒿生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和冷蒿(Artemisia frigida)的生殖枝数量、重量以及水分对繁殖分配与种群密度、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增加水分有利于克氏针茅的生殖生长,而不利于冷蒿;增加水分时,克氏针茅繁殖分配比例随着密度和生物量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但冷蒿则呈降低趋势,但随着生物量的增加二者变化不大;水分、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对克氏针茅和冷蒿繁殖分配比例均产生影响,表明两者的繁殖分配是与表型可塑性的变化密切相关,而不受遗传控制。  相似文献   
10.
祁永  杜丽霞  韩建国 《草地学报》2007,15(2):168-172
重度放牧对冷蒿(Artemisia frigida)的有性生殖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严重影响其有性生殖;冷蒿生殖枝分化率、生殖枝花序数、种子产量、种子成熟度和发芽率之间在同一牧压下表现并不一致,在不同牧压下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放牧强度起调节作用是冷蒿对放牧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