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东海有尾类种类分布和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生态学指标,探讨了东海有尾类种的组成、种数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多样性指数(H′)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记录东海有尾类6种,其中异体住囊虫(Oikopleura dioica)、长尾住囊虫(O.longicauda)和红粒住囊虫(O.rufescens)是东海的常见种,中型住囊虫(O.intermedia)也较为常见,梭形住囊虫(O.fusiformis)和Oikopleura.Spp.则是稀有种;除了Oikopleura.Spp.,其他种在4个季节均有出现,种类季节交替不明显。异体住囊虫有较高的出现率,对环境有广泛的适应;长尾住囊虫也有广泛的分布,但其出现率明显低于异体住囊虫,与异体住囊虫相比,其更有暖水种的特征。红粒住囊虫出现的海区具有高温高盐的特征,可以认为该种是暖水种。中型住囊虫主要在夏季出现,也是暖水种。东海有尾类以分布在外海暖流势力控制的水域为主,显示出该类浮游动物具有暖水性的特征。东海有尾类多样性指数(H′)值较低,个别优势种的集群性,是形成多样性指数值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东海有尾类数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探讨了东海有尾类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秋季有尾类丰度最高,均值为149 ind/100m3,夏季38 ind/100m3,冬季20 ind/100m3,春季9 ind/100m3;有尾类数量在冬春夏季与水温和盐度相关关系不显著,秋季与表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有尾类数量季节变化机制具有暖水种的特征,这些特征形成与其优势种适温适盐特性有密切的关系。东海有尾类的数量波动,与东海暖流势力消长有密切的联系,也同暖流势力从夏到秋季维持一段时间有密切的关系。在东海,暖流势力较强的海域往往可以成为有尾类高丰度分布区域。秋季有尾类高分布区出现,对东海北部外海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渔场和东海南部的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和日本鲭(Scom ber japonicus)等多种经济鱼类渔场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生态学指标,探讨了东海有尾类种的组成、种数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多样性指数(H′)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记录东海有尾类6种,其中异体住囊虫(Oikopleura dioica)、长尾住囊虫(O.longicauda)和红粒住囊虫(O.rufescens)是东海的常见种,中型住囊虫(O.intermedia)也较为常见,梭形住囊虫(O.fusiformis)和Oikopleura.Spp.则是稀有种;除了Oikopleura.Spp.,其他种在4个季节均有出现,种类季节交替不明显。异体住囊虫有较高的出现率,对环境有广泛的适应;长尾住囊虫也有广泛的分布,但其出现率明显低于异体住囊虫,与异体住囊虫相比,其更有暖水种的特征。红粒住囊虫出现的海区具有高温高盐的特征,可以认为该种是暖水种。中型住囊虫主要在夏季出现,也是暖水种。东海有尾类以分布在外海暖流势力控制的水域为主,显示出该类浮游动物具有暖水性的特征。东海有尾类多样性指数(H′)值较低,个别优势种的集群性,是形成多样性指数值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