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1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在深圳、广州、东莞三地对不同蔬菜、不同农事措施、杀虫剂不同施用水平菜地小菜蛾自然种群幼虫被寄生率调查结果,分析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菜蛾绒茧蜂三种群系统中,蔬菜品种、农事操作、杀虫剂对菜蛾绒茧蜂寄生行为的影响。结果说明:不同蔬菜品种上,小菜蛾幼虫被寄生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以包心菜菜地寄生率最高,超过30%。十字花科蔬菜与其他非十字花科蔬菜的间作对绒茧蜂的寄生率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作用。深圳、东莞、广州三个地区,以广州地区小菜蛾幼虫被寄生率较高。化学杀虫剂降低绒茧蜂的寄生率。小菜蛾幼虫的体色与被寄生率也有一定的关系,以体色与背景色一致的个体被寄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3.
菜粉蝶绒茧蜂种群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予州  任顺祥 《昆虫天敌》1989,11(3):130-135
本文应用频次分布x~2检验法,Iwao法,Taylor幂法则以及其它聚集指标等方法,分析研究了菜粉蝶绒茧蜂种群(茧块)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菜粉蝶绒茧蜂茧块在甘蓝上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以个体群形式存在,个体群之间是随机的,茧块的聚集是由寄主等环境因素引起的。此外,利用分布型参数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  相似文献   
4.
D—1菌株系从自然死亡的灯蛾虫尸分离的一株苏云金杆菌新菌株。经菌种鉴定与Bt.var.kurstaki相同,属血清Ⅲ型。其培养特性表现为:对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温度适应范围较小,在温度28-30℃,培养基含固量为4.1-6.7%,C/N为5.7-6.2时发酵正常。32℃以上和浓培养基则影响其正常繁殖。这与HD-1菌株相吻合。对菜青虫、棉铃虫、玉米螟和松毛虫等4种昆虫毒力测定结果表明,D—1菌兼有H_5型青虫菌81—6和H_3型HD-1的杀虫特性。它对菜青虫和松毛虫的毒力与81—6相接近而高出HD—12.7—5.1倍。对棉铃虫和玉米螟的毒力则明显高于81—6也比HD—1强。  相似文献   
5.
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derogatae Watanabe是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a Fabricius幼虫期的一种重要内寄生蜂,对棉大卷叶螟种群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运用人工接虫观察法研究卷叶螟绒茧蜂对棉大卷叶螟幼虫的寄生行为。结果表明,该蜂搜寻寄主的时间平均为2.38 min,处理寄主的时间仅需0.86 min;寄生寄主的最适龄期为寄主2龄幼虫;对1龄幼虫的致死率达32%,但其寄生率仅为16%,其余16%的个体为穿刺致死。饲喂蜂蜜水能显著增加该蜂的产卵量,延长其产卵历期和增强其穿刺能力。寄生蜂的寄生能力与寄主密度的关系呈抛物线型:在寄生蜂均为16头/m~3雌蜂条件下,当寄主密度从80头/m~3增加到320头/m~3时,寄主的被寄生个体数随之增加,但当寄主密度超过320头/m~3后,寄主的被寄生个体数反而随寄主密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三级营养关系中茶树间接防御茶尺蠖危害的生化机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以茶树—茶尺蠖—单白绵绒茧蜂三级营养关系为模式,从寄主选择行为和茶树—条尺蠖交互作用的角度,探讨了茶树借助天敌绒茧蜂间接防御条尺蠖危害的机制。结果表明,茶尺蠖取食茶树,其口腔分泌物作用于损伤部位,致使茶树释放出与完整新梢完全不同的挥发性化合物(互利素),强化了天敌昆虫(单白绵绒茧蜂)的寄生效率,减轻了茶树的受害程度。其间,茶尺蠖幼虫口腔分泌物中的β-D-葡萄糖甘酶为一使茶树释放挥发性互利素的启动子。初步分析表明,茶树释放挥发性互利素所消耗的光合产物仅占茶树全部光合量的极少部分。  相似文献   
7.
按Nixon(1965)的分类方法报道了中国9种绒茧蜂及其寄主和分布。  相似文献   
8.
对 ACh E的 K m、Vmax和 Ki值的研究结果表明 ,田间小菜蛾和绒茧蜂对甲胺磷和甲基异柳磷的抗性与 ACh E对杀虫剂的不敏感性有关。田间监测结果表明 ,每年 9月至次年 2月期间 ,由于田间杀虫剂选择压较高 ,小菜蛾 ACh E对有机磷较不敏感 ,而在每年的 6月至 8月期间 ,ACh E敏感性有所升高 ,达到全年的最高点。寄生于同一虫源的绒茧蜂 ACh E敏感性的变化也呈明显的相关性。绒茧蜂 ACh E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小菜蛾 ,尚未达到高度不敏感水平。当田间选择压极高时 ,可导致小菜蛾 ACh E呈高度不敏感 ,此时绒茧蜂 ACh E也表现出较高的不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马恒  杨洪  郅军锐  金道超 《植物保护》2013,39(3):122-127
为掌握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发生特点,对纵卷叶螟绒茧蜂在单作稻田和水稻-玉米邻作类型田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水稻-玉米模式中纵卷叶螟绒茧蜂的数量在玉米的扬花期明显高于单作稻田,最高值为单作稻田模式的3.36倍,但是田间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寄生率并不高于单作稻田模式.在单作稻田未施药系统田,纵卷叶螟绒茧蜂的数量显著高于施药系统田;并且与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数量密切相关.不论在何种种植模式下,纵卷叶螟绒茧蜂的雌性比一直处于低水平,在单作稻田下,雌性比为0.2~0.3,在水稻-玉米邻作田,其雌性比为0.25左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田间调查及室内生测,研究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3种转基因棉GK12、新棉33B和SGK321对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a及其主要寄生性天敌——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derogatae的影响。结果表明:GK12棉田棉大卷叶螟的发生量与亲本对照(泗棉3号)差异不显著,但卷叶螟绒茧蜂的发生量显著低于对照;而转基因棉新棉33B和SGK321棉田棉大卷叶螟和绒茧蜂的发生量均显著低于其亲本对照棉33和石远321。卷叶螟绒茧蜂对寄主棉大卷叶螟有明显的追随关系。绒茧蜂寄生取食不同转基因棉叶的棉大卷叶螟24 h后,其卵-幼虫历期、茧历期、茧畸形率、茧重、羽化率、蜂重以及成蜂寿命等生物学指标在不同棉花品种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