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87篇
林业   70篇
农学   83篇
基础科学   148篇
  174篇
综合类   615篇
农作物   61篇
畜牧兽医   80篇
园艺   68篇
植物保护   6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青枯病病原腐霉对其伴生镰刀菌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以玉米青枯病病原肿囊腐霉(Pythium inflatum Malthews)与禾生腐霉(Pythium gramlnicola Subram)为材料,着重研究了两种腐霉的生长与代谢对其伴生病原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的影响,结果表明:1.腐霉的定殖生长能力弱于禾谷镰刀菌。在腐霉菌落上,禾谷镰刀菌仍可生长,而在禾谷镰刀菌菌落上,腐霉则不能生长。2.在伴生条件下,腐霉被镰刀菌覆盖的时间长短随接种间隔而有变化,接种间隔愈短,则覆盖愈快。3.两种腐霉的培养滤液均对禾谷镰刀菌的孢子萌发与芽管伸长及菌落扩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明滤液中含有对镰刀菌生长有利的活性成分。4.腐霉培养滤液对禾谷镰刀菌红色色素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原因可能与腐霉的嗜糖性有关。5.田间结果表明,腐镰复合接种的发病率接近禾谷镰刀菌单菌接种,但低于腐霉单菌接种。  相似文献   
2.
魔芋新品种———清江花魔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清江花魔芋’是恩施州魔芋研究中心从武陵山区地方魔芋种质资源中通过系统选择育成, 产量324115 kg/ hm2 , 干魔芋含葡甘露聚糖5114 % , 鲜魔芋含干物质1714 % , 全生育期125 d 左右, 较抗白绢病和抗软腐病, 比目前主栽品种增产10212 % , 成为了恩施州及武陵山区魔芋产业发展的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机器人玉米秸秆行的精确定位,对耕作玉米机器人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泰勒级数展开式的RSSI定位方法,提高了机器人玉米秸秆行的定位精度。定位系统使用高清晰度的摄像机采集图像,并采用PID闭环反馈的方式控制机器人的位移,利用PC主控端图像处理,实现了实时定位功能。为了验证机器人玉米秸秆行定位的可靠性,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机器人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RSSI定位方法的定位精度较高,且图像处理系统可以准确地标定玉米秸秆行,实现机器人在玉米田中的精确定位,避免了机器人在作业过程中对农作物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4.
玉米茎秆抗倒伏遗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茎秆倒伏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品质和机械化收获,是当前玉米生产和育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加强对玉米茎秆抗倒伏性的研究,对提高品种抗倒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玉米茎秆倒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遗传特征。茎秆倒伏与茎秆自身的强度密切相关。茎秆强度越高,抗倒伏性越强。茎秆强度受茎秆所处的发育阶段、茎秆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及其细胞壁成分等影响。处于分生组织的茎秆细胞分裂旺盛,较易折断,而进入生殖生长后,茎秆表皮、厚壁组织增厚,维管束发育成熟,对茎秆的支撑作用增强。茎秆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可溶性糖、无机物等均可提升茎秆强度。目前,研究者借助高通量表型平台,利用玉米连锁群体和自交系群体,采用各种定位方法,鉴定到一系列影响茎秆形态、强度、细胞壁成分的相关QTL和候选基因。研究表明,基于单倍型的QTL定位方法比基于单个SNP的定位效果好。一致性QTL分析将不同遗传群体的研究整合到一起,能够提高QTL结果的通用性。茎秆强度的遗传基础复杂,受微效多基因控制,位点间具有加性效应。茎秆成分QTL中的候选基因涉及细胞壁代谢、转录因子、蛋白激酶等。MAIZEWALL是玉米细胞壁相关基因的重要数据库。目前该数据库包含1 156个玉米细胞壁生物学相关的候选基因,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强大的资源。已鉴定到一系列影响玉米茎秆细胞壁成分、茎秆形态和强度的基因,其功能涉及纤维素合成路径,如纤维素合成酶类、Cobra类、糖基转移酶和核糖转运蛋白类;苯丙烷路径基因,如控制bm1bm5的相关基因;植物激素类,如赤霉素、生长素、油菜素甾醇相关基因;转录因子如NAC、MYB;miRNA(ZmmiR528)以及F-box基因(stiff1)等。今后应积极探索不同发育时期玉米茎秆倒伏的力学机制;广泛发展自然群体或育种群体进行遗传分析;采取多种定位策略,提高抗倒伏相关基因鉴定的功效;针对优良等位基因,开发各类分子标记,加强抗倒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本文将为玉米茎秆抗倒伏遗传机制解析及抗倒伏玉米品种的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贵州魔芋软腐病菌种类?致病力及分布特点,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贵州主要魔芋种植区软腐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 对icdA, mdh, mtlD, proA, rpoS 等5个管家基因进行了扩增?序列测定, 分别用单基因和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对病菌进行鉴定, 同时采用组织块接种方法测定了不同菌株的致病力?通过组织分离法共分离魔芋软腐病菌株47株; 采用5个管家基因进行分子鉴定, 将病菌分别鉴定为海芋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和方中达迪基氏菌Dickeya fangzhongdai 3个种, 其中海芋果胶杆菌P.aroidearum为贵州魔芋软腐病主要致病菌, 占分离菌株的70%, 广泛分布在多个地区; 其次为方中达迪基氏菌D. fangzhongdai, 占分离菌株的28%, 也普遍存在于贵州各魔芋种植区; 胡萝卜果胶杆菌P. carotovorum最少, 占分离菌株的2%?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 菌株间致病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海芋果胶杆菌不同菌株之间致病力差异较大, 低?中?高致病力菌株都有, 方中达迪基氏菌差异较小, 仅有中?高致病力菌株?本研究确定了贵州魔芋软腐病菌种类?致病力及在贵州的分布特点, 首次报道了海芋果胶杆菌?方中达迪基氏菌是贵州魔芋软腐病的主要病原菌, 进一步加深了对魔芋软腐病及其发生流行的认识, 为软腐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奎生  王殿昌 《作物学报》1993,19(5):468-472
1986-1989年采用自然鉴定和人工土壤接种鉴定的方法,对602份玉米材料的青枯病抗性进行了鉴定。人工接种鉴定397份,其中204份材料表现抗病。在正常年份,人工接种鉴定效果明显好于自然鉴定,但在重病区或青枯病流行年份,在尚未具备人工接种条件时,利用自然发病作为选育抗病材料仍有一定效果。玉米苗期接种青枯病重于成株期  相似文献   
7.
针对摘穗板-拉茎辊组合式摘穗装置在玉米收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拉茎辊进行改进设计。改进后的拉茎辊叶片轴采用无缝钢管经模具拉伸成型,整个叶片轴是一体的,叶片棱面为圆弧结构,并且将叶片轴后端与销轴连接的卡槽尺寸加大,加装金属耐磨套。该改进方案解决了传统拉茎辊易开焊、振动大、寿命短等问题。利用Solid Works软件对改进后拉茎辊进行有限元分析得知:应力和最大应变主要分布在拉茎辊后端的U型槽内,最大位移分布在叶片棱上,都在材料的变化范围内,改进方案合理。  相似文献   
8.
棉秆粉碎收获机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新平 《农业机械学报》2003,34(4):60-62,56
利用旋转甩刀的切割及冲击作用对棉秆进行粉碎,并利用甩刀高速旋转产生的惯性和气流对粉碎的棉秆进行抛送。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探讨,对棉秆粉碎收获机的基本原理、主要部件及技术参数,尤其是甩刀转速进行分析、设计,设计了与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棉秆粉碎收获机。  相似文献   
9.
玉米收获机夹持输送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夹持输送装置是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的关键部件。为了解决玉米植株在夹持输送中的断茎、堵塞等问题,对夹持输送装置的关键部件进行研究,通过增设输送拨禾链,从而有效地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0.
魔芋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魔芋幼芽和幼嫩芽鞘,经0.1%升汞灭菌20分钟后,接种在附加BA.NA(均为0.6m/1)的MS培养基上,在室温25土1℃,每天照光9小时的条件下培养三周,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转入附加4(mg/1)BA、0.25(mg/1)IBA,3(mg/1)GA_3的MS分化培养基上,四周后分化出芽和白色地下茎,其分化颖率为40%,再转移至附加2(mg/1)BA、1(mg/1)IBA、0.3%活性炭的MS培养基中,幼茎和叶片从芽鞘中抽出,茎基部分化出根,形成完整的小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