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根癌农杆菌介导FPF1基因转化菊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转化材料的筛选、KM筛选浓度、Cef抗菌浓度以及延迟筛选时间的测定,以根癌农杆菌(Agrobactriumtumefaciens)LBA4404菌株介导FPF1基因转化菊花,对转化材料进行连续KM筛选,获得105株抗性苗,部分植株经PCR检测呈阳性.田间观察部分抗性株与对照相比在株型、叶色及花期上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2.
邹莉  孙婷婷  许继飞  于洋  谭昀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585-15587,15616
[目的]优化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欧美杨108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欧美杨108无菌苗的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其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试验获得的优化转化体系如下:农杆菌介导欧美杨108遗传转化的潮霉素最佳叶片分化浓度为2mg/L,生根浓度为1 mg/L。优化筛选的最适转化条件为:预培养48 h,菌液浓度OD600为0.4,侵染15 min,共培养48 h。试验共获得18个抗性愈伤和抗性芽,转化频率为4.3%;经PCR检测初步证明TCS基因已整合至欧美杨108再生植株中。[结论]该研究建立了高效欧美杨108叶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含有天花粉蛋白( TCS)的转基因欧美杨108植株,进行了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及导入欧美杨108的研究。将北京大学惠赠的含有TCS启动子及结构基因的质粒pT1-3经SacⅠ和BamHⅠ双酶切后与同样双酶切的载体pCambia1301用T4 DNA连接酶相连,转化大肠杆菌,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tPro-TCS。将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LBA4404,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导入欧美杨108中。结果表明,共得到18个潮霉素抗性愈伤和抗性芽,转化效率为4.3%。抗性体经PCR和PCR-Southern检测,初步确认TCS基因已经导入到欧美杨108中。  相似文献   
4.
农杆菌介导水稻幼胚转化获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以根癌农杆菌LBA4404(pTOK233)为供试菌株,以水稻幼胚为供试材料,对影响农杆菌介导基因的转化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确立了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高效转化体系。采用所确立的转化体系转化了Radon、中国91、02428 3个水稻品种(系)幼胚,结果表明,gus A基因的瞬时表达率均在70%左右,最高为76%;gus A基因稳定表达率均在20%以上,平均为23%。转基因植株的GUS活性检测及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外源基因事于水稻基因组中,进行了有效地表达,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外源基因在后代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5.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transgenic plants have moved from being solely laboratory vehicles for basic research work to providing new varieties grown on large areas throughout the world. A number of plant  相似文献   
6.
探索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截短型HCV核心蛋白融合基因在植物中表达乙肝丙肝双价抗原的可能性.以期为进一步研制植物乙肝丙肝双价口服疫苗打下基础。利用重组PCR技术将乙肝病毒(HBV)S基因连接在丙肝病毒(HCV)截短型核心蛋白序列的5′端,二者通过柔性肽(Gly4Ser)2序列相连,构建成-融合基因BC,测序结果正确。将融合基因BC克降到植物表达载体pBin438上,获得pBin438BC,然后用冻融法将其转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采用叶盘法转化番茄。获得了15株抗卡那霉素的番茄植株。对抗性植株进行PCR及Southern检测,8株获得阳性信号,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了番茄基因组中。提取阳性植株的总蛋白.经透析后.将适当浓度蛋白质点在PVDF膜上,用Dot-ELISA方法验证番茄中表达蛋白的活性。结果表明,转基因番茄中有重组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发根农杆菌诱导牡丹生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以嫁接和分株繁殖为主[1,2],周期长,繁殖系数低,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有关牡丹组织培养无性快繁技术的报道[3,4],大多数限于实验室阶段,并未真正应用于大规模生产,其主要障碍是牡丹外植体生根困难,发根率极低[5],而且有些品种,采用以培养基筛选和激素配比筛选为框架的组织培养技术,根本就不能解决生根问题[6,7].  相似文献   
8.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transgenic plants have moved from being solely laboratory vehicles for basic research work to providing new varieties grown on large areas throughout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