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3篇
农学   5篇
  2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玫瑰、月季、蔷薇等蔷薇属植物RAPD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对蔷薇属的玫瑰、月季、蔷薇3 个种的15 个品种进行RAPD 分析, 16 个引物对受试品种PCR扩增共获得202 条谱带, 其中123 条(60. 9 %) 表现多态性。利用UPGAMA 法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 以相似性系数0. 5 为阈值, 玫瑰与月季为一个聚类组, 蔷薇为另一个聚类组; 以相似性系数0. 6 为阈值, 4个蔷薇品种分为4 个不同的聚类组, 5 个月季品种为一个聚类组, 5 个玫瑰品种为一个聚类组, 平阴紫枝玫瑰单独为一个聚类组, 表明玫瑰与月季的亲缘关系较近, 两者与蔷薇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2.
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唐紫’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结果】花蕾期共检出芳香成分53种,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芳香成分有γ-依兰油烯、α-雪松烯、α-蒎烯、反式-α-香柠檬烯、顺式-乙酸-3-己烯酯、长叶马鞭草烯酮;初开期共检测出65种芳香成分,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乙酸香茅酯、苯乙醇、香叶醇、乙酸正己酯、橙花醇、乙酸苯乙酯、顺式-乙酸-3-己烯酯;半开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62种,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香叶醇、苯乙醇、乙酸香茅酯、橙花醇、乙酸正己酯、乙酸苯乙酯和α-月桂烯;盛开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65种,主要为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乙酸香茅酯、苯乙醇、乙酸香叶酯、香叶醇、乙酸苯乙酯、橙花醇、乙酸正己酯和α-月桂烯;盛开末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58种,主要为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苯乙醇、乙酸苯乙酯、乙酸香茅酯、α-月桂烯、α-蒎烯、柠檬烯和乙酸香叶酯;伴随花的不断发育,醇类化合物含量迅速增加,半开期含量最高;酯类化合物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盛开期含量最高;萜烯类化合物在花蕾期含量最高,初开期迅速下降,至盛开末期又有所上升;醛类化合物的含量呈先迅速升高后迅速降低的趋势,盛开期含量最高。【结论】玫瑰花发育的不同时期,芳香成分及含量差异明显。鲜花的主要香气成分在初开期基本形成,大部分芳香成分在半开期至盛开期含量最高。因此,生产中提取玫瑰精油时,应选择开放程度在半开期至盛开期的鲜花进行采摘。  相似文献   
3.
以玫瑰8个栽培品种和3个野生类型为试材,对其果实生长过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栽培品种和野生类型横径生长规律不相同,“唐红”、“刺果”、“紫雁”、“一品紫衣”和“紫枝”5个栽培品种在生长过程中有一个相对快速增长阶段,其余3个栽培品种则呈现均匀稳定的增长趋势;3个野生类型均有两个相对快速增长阶段,分别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玫瑰果实纵径增长趋势大体一致,除“唐白”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有一个相对快速增长阶段外,其余栽培品种和野生类型均呈现出均匀稳定的增长趋势,5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果实纵径增长比较明显的阶段。到7月中下旬,果实纵横径逐渐停止生长,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选用藿香健壮枝条和叶片作为试验材料,进行组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藿香取材季节以夏季较好,适宜的外植体种类为茎段.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激素组合为6-BA 1.0mg/L NAA 0.3 mg/L 2,4-D 0.3 mg/L,具有愈伤组织生长速度快并易于分化;不定芽分化激素组合为6-BA 0.5 mg/L NAA 0.1 mg/L,继代培养组合6-BA 0.1 mg/L NAA 0.5 mg/L B90.3mg/L,增殖在8倍以上;生根培养组合1/2MS NAA0.6 mg/L,一般20 d左右生根,平均根量4~5条,生根率达92%.  相似文献   
5.
玫瑰花红色素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玫瑰花色素作为新型天然食用色素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酸碱反应、氯化亚铁显色反应、盐酸镁粉反应、中性醋酸铅沉淀反应等。初步鉴定了化学成份。对光、温度、PH值、氧化介质、还原价质、蔗糖、食盐、铝制品、铁制品、铜制品、锡制品等对比色素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其主要成份为黄酮类化合物;对光、热耐受性好;适用PH值范围宽;耐氧化性较差,耐还原性较好;Fe^3+和S  相似文献   
6.
干制对玫瑰花芳香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玫瑰花是著名的药用、茶用材料,干制是其广泛采用的加工方式。为阐明玫瑰花朵干制过程中芳香物质的变化规律,以‘丰花’‘苦水’玫瑰为材料,采用烘箱干制不同时期的玫瑰花朵,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量分析花朵烘干后芳香物质的含量情况。结果表明,采用50 ℃干燥条件,各品种开放花朵、花蕾分别需要烘干5.5、12 h达到质量恒定;玫瑰不同时期花朵干制后共检测出21种挥发成分,大蕾期、半开期检测到的挥发成分种类多于小蕾期与盛花期;定量分析干制后玫瑰花朵特征芳香成分,‘丰花’‘苦水’玫瑰中苯甲醇、苯乙醇、香茅醇等分别在大蕾期保存较多,盛花期保留最少。该研究的实施明确了玫瑰干制过程中芳香物质的保留规律,为进一步优化玫瑰干制技术体系,促进玫瑰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试验支持。  相似文献   
7.
玫瑰新品种‘红灯’、‘串珠’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玫瑰的嫩枝为试材,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分析激素种类、基质种类、激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玫瑰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浓度对生根影响最大,其次是基质和激素种类,处理时间对生根的影响最小。最佳组合为:100mg/LIBA处理插穗5min,蛭石做基质。  相似文献   
8.
对北种南引的观果玫瑰优良品种进行了离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建立起了完整的试管快速繁殖体系,并对观果玫瑰的露地栽培提出了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GC/MS/DS联用技术,分析了白玫瑰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从分离的的44化合物中,鉴定了41个组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7.64%。白玫瑰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β—笨乙醇,含量高达86.53%,其次是丁香酚(4.75%)和香叶醇(2.45%)。  相似文献   
10.
玫瑰嫁接苗快速繁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加温及激素处理、接穗贮藏等措施,研究了冬季室内嫁接育苗、春季芽接育苗及秋季绿枝嫁接育苗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嫁接成活率分别是对照的1.17倍、0.93倍和1.22倍,成苗率分别提高25.5%、23.9%和14.8%,育苗周期缩短一年,产苗量增加一倍,平均育苗效率为对照的6.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