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6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清 《现代园艺》2023,(3):154-156
隐逸文化是士人园林的精髓之一,士人园林是隐逸文化的现实载体。基于中国传统吉祥植物视角对士人园林隐逸思想的表达进行研究,实现对士人园林从现象到本义的进一步认识过程,从而完整认识隐逸思想在士人园林中的全部涵义。研究表明:中国传统吉祥植物以植物命名、植物景观、装饰应用等显性与隐性方式表达着人格追求、吉祥顺遂、心境向往等隐逸文化,实现对隐逸文化的现实物化。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乱世,隐逸也成为这个时代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大批隐士不断涌现并用各种行为诠释着自己的隐逸理念。催生这种隐逸之风的固然有政治上的动荡和腐败、玄学思潮的感召和沁润,但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农业文明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隐逸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士人的隐逸心理折射出农业思想的沉淀,而农业经济的发达程度又直接决定着隐士生活水平的高低。农业经济对隐逸文化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为这一时期隐逸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唐宋时期是中国士人隐逸文化发展的高峰期,严重影响了中国士人园林的发展,导致唐宋时期成为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发展时期。以研究小隐园的四要素:地形、植物、水体、园建为前提,通过对小隐园进行复原设计,总结隐逸文化在士人园林中物质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戴腾 《现代园艺》2011,(11):101-102
微缩景观艺术在我国造园活动中历史久远,形成的门派风格众多,现代微缩景观设计能否将其蕴含的中国传统元素发展应用,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即从微缩景观艺术的意象、微缩景观艺术的美术思想和微缩景观设计的继承与创新等几个方面去探讨微缩景观艺术的美学价值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维是唐代的杰出诗人、画家、造园艺术家,他将山水诗、山水画艺术融入到造园艺术中,对唐宋写意山水园风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造园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王维的营造的作品“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在写实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写意,园林形式简约、朴素而留有余韵,意境深远,成为唐宋写意山水园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6.
江南园林是我国古代园林的最高艺术形式,"隐逸文化"是封建士大夫赋予江南园林的特殊文化内涵,已经成为江南园林的最基本特征,对于现代商业空间的艺术性表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为了探索江南园林"隐逸文化"在现代商业空间艺术性表达中的具体应用,首先对江南园林中的"隐逸文化"的内涵与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江南园林"隐逸文化"的特征,最后从实现"隐"与"现"的有机结合、处理好审美已经与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实现"文"与"景"的有机融合3个方面论述了具体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7.
《花木盆景》2014,(11):22
正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菊花与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化渊源。菊花高洁清雅,凌霜灿然!其隐逸、坦荡、超然、无畏的"君子"品德,被中国历代文人雅士示为人格和气节的写照,喻意身如菊花者,高贵正直、吉祥长寿;心如菊花者,超凡脱俗,亮节高风!"菊花如志士,数株弄秋光"。缱绻于金秋的菊花,其芳迹随处可见。她雅可入诗,无论是隐逸诗人的篱下,还是婉约词人的窗外,其美妙无比的神韵,是萧瑟秋风里最华美的馨香!菊花可赏、可食、可酿、可饮、可药,多在寻常百姓之中。菊花不择环境、不慕繁华,绽放在属于自己的季节。装点出一个多彩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茶文化在明代属于独特的时代。文徵明作为茶画艺术的代表人物开拓了明代的茶文化和茶文明。文徵明的茶画淡雅自然、超凡脱俗、平和冲淡,代表着整个明代茶画的艺术审美和情趣风貌。本文通过分析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品茶图》和《茶具十咏图》,重点分析文徵明茶画的艺术风格,并分析产生文徵明如此画作的原因。这样的梳理有利于我们了解吴中文人茶画的整体创作风格,有助于从一个侧面了解明朝的茶画,甚至明朝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9.
从茶诗看唐代文人的隐逸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秀娟 《农业考古》2003,(2):160-163,176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它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展现出来以往封建王朝所没有的繁荣和强盛。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封建文人们也将他们的目光和诗的笔触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他们的诗歌中我们能体会到诗潮大国的雄浑和开阔 ,也能窥见处于那个时代的诗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虽身处泱泱盛世之朝 ,唐代诗人依然无法逃匿现世与理想的巨大差距给他们带来的失落感。其天生的悲剧意识 ,包括盛世之悲无时不在解说着中国“诗可以怨”的古老命题。这种源于社会的失落感迫使他们不得不在生活中寻求解脱之道 ,于是他们将视野转向了自然山林之中。…  相似文献   
10.
林逋隐居孤山时,环居植梅三百六十树,对于林逋的隐逸、形象、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林逋以植梅当作隐居生计,为做一个真隐士奠定了物质基础,植梅隐居是林逋选择孤山作为隐居地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二是绕屋而种的梅花营造了充满闲情逸致的隐居环境,陪伴林逋度过了寂寞难耐的隐居生活,梅花滋润着林逋的气节、充实着林逋的内心、丰富着林逋的精神,同时也造就了林逋清逸的形象;三是林逋与梅朝夕相伴,为他咏梅成千古绝唱提供了前提性条件;四是林逋在孤山植梅养鹤,产生"梅妻鹤子"的美谈,促进了林逋不仕不娶的隐逸名闻天下。与此同时,林逋的孤山植梅在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林逋隐逸植梅使梅花被后人视为人品高洁的象征;二是林逋因植梅而咏梅成千古绝唱,不仅影响大,引发后人歌咏不休,而且在咏梅中赋予梅花以人格,因此从林逋开始,梅花成为一种人格之花、道德之花、精神之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