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肝素诱导获能 ,比较了 TAL P液和 BO液处理水牛附睾尾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和细管冷冻精液体外受精的效果。结果表明 ,用 BO液和 TAL P液分别处理水牛附睾尾精子 ,受精后的卵裂率分别为 4 6 .6 7%和 5 3.73% ,发育率分别为 2 1.6 7%和 2 6 .87% ,其受精效果差异不显著。综合 2种方法 ,水牛附睾尾精子的受精率为 5 7.14 % ,受精后的卵裂率为 5 0 .39% ;发育率相对于培养卵为 2 4 .4 1% ,相对于卵裂卵为 4 8.4 4 % ;与细管冷冻精液 (5 6 .0 0 % ,5 4 .31% ,2 6 .72 % ,4 9.2 1% )相比 ,差异不显著。形态学观察还表明 ,用保温干储的方法可获得活率好、存活时间长的附睾尾精子。试验结果说明水牛附睾尾精子用于体外受精可以得到与细管冷冻精液相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成年雄性仓鼠经皮下连续注射二乙基己烯雌酚(DES)7 d后,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MTB)和阿尔新蓝番红染色法(AB S)研究DES对附睾肥大细胞的形态大小、类型和数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仓鼠附睾肥大细胞为结缔组织型肥大细胞,多分布于附睾头与附睾尾的被膜和间质中。试验组的肥大细胞常见于附睾管近旁,多呈脱颗粒状。虽然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肥大细胞大小相近,但试验组的肥大细胞数量增多,尤其是附睾尾间质中肥大细胞增加明显(P<0.01)。  相似文献   
3.
牦牛是高原地区牧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如何提高牦牛的繁殖力一直备受关注。β-防御素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肽,研究牦牛β-防御素(Bos mutus β-defensins,bBD)家族在附睾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牦牛附睾不同区段β-防御素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共有9个β-防御素基因在附睾头、体和尾的表达存在极显著差异。bBD109、bBD119、bBD121、bBD123、bBD128、SPAG11基因集中于附睾头部表达;bBD125与bBD136集中于附睾体部表达;bBD15同时在附睾头部和体部高表达。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这9种β-防御素均存在保守的氨基酸序列、反向折叠的β-转角;bBD136脂溶性最高、疏水性强,bBD125和SPAG11相反;β-防御素基因编码蛋白均为不稳定蛋白(bBD123除外),并且预测分析都存在SP型信号肽(除bBD125外);β-防御素家族基因在附睾不同区段的差异性表达情况以及编码蛋白质的各种理化性质与结构组成等特征都表明其可能在精子成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湖北白猪Ⅲ系公猪的繁殖特性进行较系统的研究表明:小公猪初次出现性爬跨并伸出阴茎的日龄为98天,体重37公斤;第一次采得精液的日龄为130天、体重49公斤。最早能使母猪怀孕的日龄为150~155天、体重62~65公斤。从90日龄开始,睾丸和副睾指数迅速增加,180日龄时达高峰。120日龄时睾丸曲细精管中出现较多的精子,副睾管中有少量的精子。血液中睾酮含量从75日龄至165日龄上升很快,在165日龄时达856ng/100ml。240日龄的精液质量接近成年公猪的水平,从而认为湖Ⅲ公猪在120日龄进入初情期;150日龄进入性成熟期;初配期可在240~270日龄。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公猪生殖系统中硒蛋白编码基因表达情况,初步筛选与其繁殖性能密切相关的硒蛋白编码基因。【方法】采用RT-qPCR技术对成年和半月龄DLY三元杂交公猪的睾丸、附睾及杜洛克公猪的精子进行25个硒蛋白编码基因表达量分析,采用2~(-△△Ct)法计算各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①GPX3和TXNRD2在仔公猪睾丸中显著高表达(P0.05),GPX6、SELENOM和SELENON在仔公猪附睾中显著高表达(P0.05);②GPX4、SELENOH、SELENOK、SELENOS、SELENOT、SELENOV、SEPHS2、TXNRD1等8个硒蛋白编码基因在成年公猪睾丸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余样品中表达量(P0.05);③MSRB1和SELENOI在成年公猪附睾中表达量显著高于仔公猪附睾中表达量(P0.05)。【结论】在公猪生殖系统中,13个硒蛋白编码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2个硒蛋白编码基因表达受性成熟的影响,揭示这些差异表达的硒蛋白编码基因与相应器官生殖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新鲜精液在离开生殖腺后存活时间很短.相关研究表明副睾液为精子的存活提供了特殊的环境.试验探讨和研究牛附睾精子在体外模拟附睾液中的存活试验的各因素的影响.[方法]试验对公牛附睾头部和尾部的摩尔渗透压和蛋白质浓度进行了分析,牛附睾尾部精子在不同蛋白浓度的CEP-2溶液中,在4℃条件下孵育120h.每24h做一次精子活力检测.[结果]5 d后精子活力仍然超过60;.附睾头、尾部的渗透压分别为(287.0±13.7)mOsm和(310.8±17.0)mOsm.蛋白浓度分别为(37.43±12.55)mg/mL和(50.58±11.08)mg/mL.[结论]附睾尾精子在蛋白浓度为40mg/mL,渗透压为345 mOsm时,精子存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P450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调控内源性雌激素合成,对小鼠睾丸和附睾发育及精子发生产生的影响。[方法]将SPF级昆明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分为0.001、0.002、0.004、0.006、0.008、0.010 mg/kg来曲唑剂量组,连续灌服3 d,在停药后的第9、15和30天检测小鼠睾丸和附睾的发育及精子的发生情况。[结果]①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增长率无显著差异;②0.010 mg/kg来曲唑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灌服后的第15天睾丸系数显著减少(P〈0.05),其他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③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附睾系数无显著差异;④在第15和30天,0.006-0.010 mg/kg来曲唑组与对照组比较,精子密度显著减少(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使用的来曲唑浓度,对小鼠体重增长率及睾丸和附睾的发育率无显著影响或影响很小,但是超过0.006 mg/kg浓度时抑制精子的发生,说明一定程度抑制P450芳香化酶的活性,降低内源性雌激素合成,能够直接影响精子的发生能力。  相似文献   
8.
选用40头2月龄断奶乳用公犊,分别在2、6、10和14月龄用"绝育I号"对奶公牛进行附睾药物绝育试验.结果表明2月龄和6月龄药物处理组牛的18月龄体重比10月龄(+17,+15 kg)和14月龄(+19,+17 kg)药物处理组牛均有显著提高;2月龄组牛平均日增重分别比10月龄和14月龄药物处理组牛增加29 g(P<0.05)和40 g(P<0.01),6月龄组牛平均日增重分别比10月龄和14月龄组牛增加30 g(P<0.05)和41 g(P<0.01);不同月龄奶公牛附睾药物绝育处理对肉的品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附睾功能及其对精子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哺乳动物的附睾为精子的成熟提供了特殊的微环境,是精子成熟、保护、运输和贮存的部位,在生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附睾上皮细胞的合成、分泌、转运等功能使精子发生了一系列结构、生化和功能的改变.从而使精子获得受精和运动能力。作者对附睾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对精子成熟影响研究现状等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CD4+/CD8+T细胞在公鸡生殖器官中的分布密度。【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IL-8的表达水平,以及通过冰冻切片和免疫组化技术,定位健康公鸡的生殖系统中CD4+和CD8+T细胞。【结果】IL-8在附睾中表达水平最高,在睾丸中的表达水平最低;有少量的CD4+和CD8+T细胞被定位在睾丸间质细胞区。在附睾管和输精管的固有层和黏膜上皮中,均识别到两种类型的T细胞。而且CD4+和CD8+T细胞在公鸡生殖道中不同部位密度的变化趋势明显:CD4+和CD8+T细胞在公鸡生殖管道中段(输出管、附睾管)的密度高于两端(睾丸网、输精管)。【结论】T细胞介导的免疫防御主要发生在附睾,尤其附睾输出管和附睾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