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7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30篇
综合类   9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研究土壤有效磷含量对针叶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滇中地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华山松(P.armandii)、地盘松(P.yunnanensis var.pygmaea)、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和藏柏(Cupressus torulosa)5个常见针叶树种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
以清远市针叶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专题样点与空间随机样点布设相结合,布点134个,测定0~8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并用空间插值法分析其含量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清远市针叶林0~20 cm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随土层厚度增加,有机碳含量大致呈递减趋势,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13.99 g·kg-1;同一土层不同区域有机碳含量存在差异,西北部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中部和东南部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淋溶过程在山地养分循环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了贡嘎山东坡海拔2 600~3 200 m针叶林土壤碳(C)、氮(N)的海拔分布特征,分析了不同海拔4个样点的针叶林土壤C、N含量及碳氮比(C/N),并结合其他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探讨了淋溶过程对土壤C、N海拔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分解强烈的凋落物层(OH层)的C、N含量和碳氮比(C/N)随海拔升高有降低趋势。由于凋落物碳(Clit)含量分别与OH层C、N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OH层C、N海拔分布特征主要由Clit输入量控制。与OH层相比,矿质土层(A、B和C层)中C、N含量及C/N并未发现明显的梯度变化趋势。A层C、N含量在2 781 m样点较低,而B和C层C、N含量均在2 781 m样点最高。天然降雨中C、N含量明显低于壤中流中C、N含量,展现了淋溶作用对C、N空间分布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淋溶过程对西南亚高山针叶林土壤C、N空间分布格局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Rainfall, throughfall and stemflow were measured and canopy interception loss was derived for 14 rainfall events from June 22 to August 30, 2008 within a mature declining hybrid white spruce(Picea glauca(Moench) Voss × P. engelmannii Parry ex Engelm.)- subalpine fir(Abies lasiocarpa(Hook.) Nutt.)- lodgepole pine(Pinus contorta var.latifolia Dougl. ex Loud.) stand in south-central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Stemflow was negligibl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while, respectively throughfall and canopy interception loss accounted for approximately59.4% and 40.6% of the 50.1 mm of cumulative rainfall. Throughfall variability was assessed with three approaches involving roving and stationary wedge-type gauges, and stationary trough gauges. Throughfall exhibited large spatial variability with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bility of study period throughfall sampled using 16 stationary trough gauges being30.3%, while it was 38.0% and 28.7% for 32 stationary and 32 roving wedge gauges, respectively.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a roving gauge method is better than a stationary approach since the errors associated with event mean throughfalls are summed quadratically and a greater portion of the canopy area is sampled. Trough gauges were more efficient than wedge gauges; however, this efficiency was less than expected given their much larger sampling areas, suggesting that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lengths of throughfall may be longer than the trough system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roughfall showed a high degree of temporal persistence throughout the study suggesting the existence of stable "wet" and "dry" inputs to the floors of these coniferous forests.  相似文献   
5.
林分蓄积量估测是林业遥感的重要研究领域,由于云雾天气和光谱饱和现象等因素限制了光学遥感影像估测林分蓄积量的精度。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穿透性强、受云雾影响小等特点,弥补了光学遥感的不足。以江西省龙南县的针叶林为研究对象,结合Landsat 8与PALSAR-2双极化SAR影像数据,在遥感数据预处理基础上,提取了光谱信息、植被指数、纹理信息和后向散射系数等共245个遥感因子。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多元逐步回归法,筛选出65个遥感因子参与林分蓄积量估测。以林分郁闭度作为分层因子,分别采用线性、KNN、支持向量机(SVM)、多重感知机(MLP)和随机森林(RF)5种模型估测林分蓄积量,并对估测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实验结果表明:1)相比单独使用Landsat 8的光谱和纹理信息,基于郁闭度分级并融合PALSAR-2的后向散射信息明显提高了蓄积量的反演精度;2)对于低郁闭度林分,线性模型精度最高(rRMSE=21.16%),中郁闭度林分,多重感知机模型估测效果最好(rRMSE=30.61%),高郁闭度林分,多重感知机模型估测效果最好(rRMSE=27.53%)。在结合PALSAR-2的后向散射系数的基础上,郁闭度分层能有效改善中高蓄积量区域的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6.
应用中欧针叶林培育理论和技术,以秦岭林区落叶松和油松林为对象开展了抚育间伐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实施抚育间伐可以有效改善目标培养树的生长环境,促进培养木生长和形质的改善;抚育间伐后,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材积均比对照样地有明显增大。说明该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抚育间伐方法和林木增产措施,可在秦岭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人工针叶纯林成熟林分主伐择伐后,对20株/亩(A)、30株/亩(B)、40株/亩(C)3种不同保存密度林冠下采用赤皮青冈与米槠2年生无纺布营养袋苗造林效果对比,造林2年的生长量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保存密度林下套种的赤皮青冈与米槠造林成活率、地径、高度、冠幅4项指标均以A最高,平均造林成活率达96.4%,赤皮青冈平均地径达2.21 cm,平均高达177.7 cm,平均冠幅达106.0 cm;米槠平均地径达2.07 cm,平均高达224.6 cm,平均冠幅达133.6 cm; 4项指标大小次序为A>B>C。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大兴安岭针叶林林分为研究对象,利用角尺度、混交度及大小比数3个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针叶林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发现:针叶林样地内各树种径级分布呈倒“J”型;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489,林分整体水平空间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436,林分整体上处于中弱度混交状态;林分的平均大小比数为0.455,林分整体上偏中庸状态。  相似文献   
9.
4种针叶林中的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针叶林下土壤微生物性质差异及其与养分的关系,采用实地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对位于高原湿地滇池西岸森林公园现存4种针叶林云南松、华山松+云南油杉混交、云南油杉、柏树的林下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山松+油杉混交林土壤具有较适宜的容重及孔隙状况,其土壤表层有机质、速效氮以及速效钾均大于其他纯林,在当地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明显改善林地内土壤微生物状况和养分特征,提高林地肥力;4种针叶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显著,呈现出从混交林到纯林逐渐减少的趋势.在微生物区系组成中,细菌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且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少;放线茵与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和客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细菌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与速效钾、速效磷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真菌与各项养分因子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植物群落演替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34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人工重建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随着人工云杉林龄的增加,土壤表层粉粒、粘粒、物理性粘粒、团聚度和结构系数降低,砂粒含量增高,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总孔隙和毛管孔隙在人工云杉林演替过程中表现出"U"型变化,即人工云杉从幼林向成熟林演替阶段,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总孔隙和毛管孔隙则减少,在40年生云杉林达最低值之后,随着云杉自疏而有上升的趋势,毛管持水量是决定林地土壤自然含水量的主要因子。为了加速该区域植被恢复和重建过程,建议营造针阔混交林和对人工成熟林和过熟林进行间伐抚育,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物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