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10篇
综合类   4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都市圈边缘带区位特殊,其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及驱动过程特征明显。以重庆都市圈边缘带的沙坪坝区为例,利用2006、2013年的TM遥感影像,结合RS、GIS技术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利用SPSS分析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06和2013年间各类型土地转换明显,林地和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其中林地增加量最大,增加了48.41km2,建设用地增加了34.17km2。水域和耕地呈减少趋势,耕地减少量最大,减少了45.08km2,水域减少了37.50km2。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政策指向、社会驱动、经济刺激等是土地转换的主要驱动力,并据此提出了应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立足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围绕环境、社会、经济和空间4个维度阐明了生态休闲农业的功能定位体系,从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产业集聚和品牌创建等方面透视了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促进区域分工合作,推进城乡统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都市圈投资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同中亚五国经济合作的不断升温,加上乌鲁木齐都市圈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其面临着经济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如何尽快改善该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资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地理、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全面分析了整个都市圈的投资环境,在分析其优势和劣势的同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目的在于发挥优势,减小劣势,提高综合投资环境水平,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13个城市联合发布的《京津冀都市圈城市商业发展报告》,其中提出"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认证体系",让颇受"异地市场准入之苦"的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松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5.
廖喆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914-915
用博弈论观点分析了都市圈内中心城市与成员城市排斥效应.利用博弈论中"囚徒困境"解释了部分行业过度投资与重复建设现象,在此基础上作出改进博弈分析.通过模型改进后的博弈分析探讨都市圈内中心城市与成员城市之间谋求合作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京津冀都市圈近年人口、粮食、耕地数据,分析了京津冀都市圈粮食生产态势,提出了提高区域粮食安全水平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朱俊俊    高周冰    王君櫹    廖凯华  吕立刚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3):383-394
[目的]全面理解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可以丰富生态系统服务及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并对区域生态环境管理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以南京都市圈为研究区,在评估2000—2020年的产水、粮食供给、土壤保持和碳固持等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上,分析各类型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在地类和区域上的差异;通过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热点区及其热点服务类型,评估不同区域服务供给能力;进而采用相关系数和差异比较等方法探究南京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静态与动态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2000年、2010年、2020年,南京都市圈的产水量、粮食产量、土壤保持量及碳固持量的三年平均值分别为522.12 mm, 4.20 t/hm2,42.61 t/hm2,44.57 t/hm2,除碳固持服务逐年下降,其他服务均呈逐年递增趋势。受土地利用类型和区域自然环境的作用,产水、土壤保持和碳固持服务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粮食供给服务则呈南低北高的空间格局。由北向南依次形成了以粮食供给服务为主的1重服务热点区、以产水和粮食供给服务为主的2重服务热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和恢复生态学理论,对1990—2020年长株潭都市圈生态质量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识别其生态保护优先区域,以进一步推进长株潭都市圈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发现,1990—2020年长株潭都市圈生态质量呈现出“总体较好、有所改善”“四周高、中间低”的时空格局特征;大部分地区的生态质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生态质量变好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沙县、浏阳市、醴陵市、岳麓区、宁乡市等,生态质量变差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浏阳市、宁乡市、湘潭县、醴陵市、长沙县等。就生态保护修复分区而言,长株潭都市圈面积最大的为自然恢复区,其次是一般保护区,而优先保护区面积较小,其主要分布在城乡结合部且呈现出明显的沿道路分布特征;望城区北部、长沙县中部、浏阳市西北部的优先保护区较多。在此基础上,提出长株潭都市圈的优先保护区可进一步优化蓝绿空间格局,加强道路沿线防护林、绿带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工程的开展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都市圈城镇化质量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镇化是人口、经济、社会和空间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从这四个层面构建城镇化质量的二级测评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法,以京津冀都市圈10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来综合测度其2000、2005和2011年的人口、经济、社会和空间城镇化质量,之后对评价结果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都市圈的城镇化质量优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京津冀都市圈10个城市城镇化质量总体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京津及唐山、石家庄和秦皇岛城镇化质量较高且相对稳定,廊坊受京津一体化影响在2005年后发展较快;经济城镇化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城镇化质量影响最大;人口城镇化方面,石家庄得分最高,经济城镇化方面,京津和唐山得分最高且发展速度迅速,北京的社会城镇化质量最高,京津的空间城镇化远高于都市圈其他城市.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兰州都市圈水土流失规律的基础上,划分了7个水土流失类型区,研究范围涵盖风蚀水蚀复合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等。以兰州都市圈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五核+两轴"的水土流失防治技术体系,建立了库(城)区、近郊、远郊不同核心区的优化模式,并阐述了各模式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