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7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赛  潘梅  戚华莎  王景飞  吕德任 《湖北农业科学》2014,(13):3121-3123,3127
以带腋芽的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et Arn.)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其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用0.1%的升汞处理外植体15 min,接种于MS+1.5 mg/L 6-BA+30 g/L蔗糖培养基上,7 d后萌发腋芽;丛生芽在MS+2.0 mg/L 6-BA+30 g/L蔗糖的培养基增殖效果最佳,增殖系数达8.50;丛生芽的继代培养周期是30 d,超出40 d时会有死株现象;培养基MS+0.5~0.8 mg/L NAA+0.5 g/L活性炭+30 g/L蔗糖适宜诱导生根,生根率达100%;生根苗移栽在V河沙∶V木屑∶V园土=1∶1∶1的混合基质中,塑料薄膜保湿20 d成活率达93%,且植株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选出裸花紫珠总黄酮提取的最优方法,比较了ASE、超声、微波萃取和多功能浓缩4种提取方法在裸花紫珠总黄酮提取率上的差异,并利用微孔刃天青法测定总黄酮对表皮易感染菌的MIC值。结果发现ASE法总黄酮提取率最高,约为1.26%,其次为超声和微波萃取法,总黄酮提取率分别约为1.03%和0.98%,多功能浓缩法提取率最低,约为0.36%,且耗时最长。而且研究发现,ASE的MIC值最低。最终得出ASE提取效率最高,且提取物有较好的抑菌性,是裸花紫珠总黄酮提取的最优方法。  相似文献   
3.
窄叶紫珠(Callicarpa japonica Var.angustata Rehd)为马鞭草科紫珠属落叶灌木.我省秦巴山区分布有紫珠属植物5种,其中秦岭南北坡均产的有窄叶紫珠与老鸦糊两种.我园于2000年从陕西眉县引进,次年开始挂果,果实亮紫色,珠光宝气深受游人喜爱,纷纷前来索求苗木.2002年以来就其生态学特性与繁殖技术进行了观察试验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以广东紫珠药材粉末为原料,探讨其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作用,并筛选其有效部位。对广东紫珠药材用不同极性大小溶剂(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醇、70%乙醇、水)回流提取,获得广东紫珠粗提物,用滤纸片法测定其抑菌圈大小(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对抑菌活性明显的提取部位进行梯度萃取,并分别测定其抑菌圈大小,得到广东紫珠抑菌有效部位,并测定其有抑菌作用的有效部位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广东紫珠70%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均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初步判定为广东紫珠的抑菌活性部位,70%广东紫珠提取物经过萃取后,石油醚萃取物及二氯甲烷萃取物没有抑菌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剩余的水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70%乙醇广东紫珠提取物通过二氯甲烷萃取除去部分脂溶性杂质,即得到广东紫珠抑菌部位,可以此为基础寻找广东紫珠抑菌活性成分,为后期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简单易行的紫珠鉴别方法,准确鉴别杜虹花等6种紫珠,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为紫珠药材及其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性状鉴定、半显微及显微鉴定方法对紫珠属6种不同紫珠叶进行鉴别。[结果]在外观形状方面,不同品种的紫珠形态特征较相似,但叶形、叶端、叶基、叶缘、厚薄、表面毛茸及色泽等特征有一定差异,基本可区分;在显微特征方面,腺毛、非腺毛及草酸钙结晶等有明显区别。[结论]性状鉴定方法基本可以鉴别几种紫珠的原药材,但个别品种难以区分;而采用半显微及显微鉴定方法观察其表面制片及粉末制片的腺毛、非腺毛、结晶的形态特征以及分布特点等可鉴别紫珠各品种。准确快速且简便经济的显微鉴定方法是鉴别紫珠属植物药材叶片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1年生紫珠幼苗对不同光照条件的生理响应和适应性,研究了黑色遮阳网连续1年遮阴0%(CK)、30%(LS)、55%(MS)、75%(HS)和90%(SS)处理对其光合生理、色素含量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对紫珠幼苗的光合生理及生长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相较于对照处理(CK),30%遮阴(LS)处理下紫珠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有所提高,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叶绿素b、总叶绿素、株高、比叶面积均显著增高,其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根生物量、根冠比显著降低;随遮阴强度的继续增大,紫珠的株高、地径、总生物量、比叶面积均逐渐降低,净光合速率有所降低,但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则持续升高;遮阴75%处理(HS)下植株生长势被严重削弱,而遮阴90%处理(SS)植株1年后死亡结果说明,遮阴30%处理下紫珠的生长及光合生理最好,遮阴75%以上会严重抑制植株生长,甚至导致紫珠死亡。  相似文献   
7.
广东紫珠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紫珠属马鞭草科植物,天然分布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阴湿林内,喜温湿气候。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均有分布。广东紫珠的根、茎、叶、花、籽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炎生肌等功效。大田栽培或丘陵地种植的产量可达每亩1800公斤。第三年进入盛产期,大田栽培亩产可达2500公斤,丘陵地亩产可达2200公斤。一般连续收割5年~6年,再更新植株。  相似文献   
8.
邓丽  戴耀良  冯世秀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6):112-115,118
通过对紫珠属植物生长习性、形态特征等信息进行整理,对比其与华南地区常见观果树木的差异,总结其在华南地区园林应用中的可行性,并为其在城市园林绿化应用中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广东紫珠繁殖及栽培技术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东紫珠(Cauicarpea Kwangtungensis Chum)又称紫珠草、紫珠柴,属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有分布。海拔100—850m之间,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炎生肌、抗癌等作用。 我们自1985—1989年对广东紫珠生态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栽培技术及栽培效益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研究紫珠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为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反相Rp-18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紫珠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MS,1H-NMR和13C-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紫珠地上部分分得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7-二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4',7-dihydroxy-3,5-dimethoxyflavone,1),5-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5-hydroxy-3,4',7-trimethoxyflavone,2),5-hydroxy-3,3',4',7-tetramethoxyflovone (retusin,3).结论:化合物1和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