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6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30篇
  15篇
综合类   403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110篇
畜牧兽医   86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名贵动物养殖场负责人蒋张林研制的蟾蜍壳采集器(专利号:Z1200620104403.1)具有占地小、用料少、省时省力,蟾蜍壳不需人工守候便可取下,不用药物刺激,完整率达到98%,不污染环境,不危害操作者,可根据其生理规律一年脱壳数十次,丝毫不伤蟾蜍,脱壳后放旧养殖场,回归大自然,具有保护野生动物,又可采到珍贵药材蟾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稻种子包衣技术是防治水稻苗期病害和苗期害虫的有效方法,但在北方寒冷地区由于水稻对种子包衣剂的要求较为严格,一般的种子包衣剂在水稻上应用安全性较差。该试验对护苗牌水稻种衣剂进行了试验,通过对田间水稻各项生理指标及田间测产结果看,护苗牌水稻种子包衣剂在北方寒冷地区,对水稻安全,防病、防虫、增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我从自己六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的经验中,觉得一些媒体和少数养殖场家在宣传上有不少误区。 误区一:《本草纲目》上有蟾衣药用价值介绍 实际上,《本草纲目》中根本没有“蟾衣”两字。这完全是别有用心的人的虚构。只是在近代医学著作如《中草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华医药全典》等书中确有论述蟾衣的药用价值及有效范围。 误区二:蟾衣售价每张上百元 其实,目前市场上天然蟾衣整和的干品每公斤8 000~10 000元左右。天然蟾衣重量每张约0.15克左右,折合每千克6 660张左右,每张…  相似文献   
4.
《技术与市场》2001,(10):26-26
蟾蜍(癞哈蟆)脱衣有边蜕皮边吃,蜕完吃光的怪习,所以蟾衣极难找到.开展人工养蟾蜍,可获取珍世稀药.但不同的采集蟾衣技术,其效果也不同。蟾蜍自然脱衣,药用价值高,也不伤害蟾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蟾蜍品种的选择 用来蜕衣的蟾蜍应体大、肉肥、健壮、无损伤,这是高产的基础。因此,宜选择中华蟾蜍及亚种和头盔蟾蜍、黑眶蟾蜍、喜山蟾蜍等。这类蟾蜍种群大、分布地域广。其次,要充分利用好蜕衣高产质优的年龄段,以2~3年龄的成年蟾蜍最好,此时生长旺盛。幼蟾蜍蜕衣会影响生长发育,老蟾蜕衣质量差,产量低,均不宜…  相似文献   
5.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笔者有6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经验,觉得一些媒体和少数养殖场家宣传上与实际有距离,也有误区,现简要澄清如下管见:  相似文献   
6.
近一年来,社会上有关对蟾蜍蜕衣技术炒作十分火热.据笔者调查了解,其中有真有假也有诈,人们要尽快识破蟾蜍蜕衣宣传中的误导,走出误区,不再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7.
蟾蜍壳指的是蟾衣,系中华大蟾蜍(俗称癞蛤蟆)、黑眶蟾蜍等蟾蜍科两栖动物生理性蜕下的角质衣膜,是用于肿瘤及疑难杂症的传统中药材。  相似文献   
8.
杨桃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桃属于杨桃科杨桃属植物 ,原产于亚洲东南部热带地区 ,主要分布于一些东南亚国家 ,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台湾等省 (区 )均有栽培 ,栽培历史 2 0 0 0年以上。杨桃病害已知有 6种 ,其中主要以果实炭疽病和叶片赤斑病为常见。虫害已知有 7种 ,其中以可导致花果大量脱落的杨桃鸟羽蛾和卷叶蛾为重要常见种。叶螨和小实蝇在一些产区果园为害也较重。1 病害及防治1 1 杨桃炭疽病 病原及为害症状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胶孢炭疽菌。病菌以菌丝体在枯枝落叶或腐烂果实的病死组织上存活两年以上。当条件适宜时形成大量分生孢子 ,由雨水、风或…  相似文献   
9.
电容式振动能量采集器通过电容量的改变,由此引起电压或者电量的改变,通过负载,形成电流,将振动能转化成电能,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无有害气体排放,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装置。但是如何简化电容式能量采集器的结构,并且让其结构更为坚固可靠,一直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聚二甲硅氧烷(PDMS)作为采集器的弹性材料,设计了一台新型电容式微型振动能量采集器,通过试验,在负载1g和100Hz的振动频率下,能产生39.4μW的能量。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发明的集约高产免守候采纯天然蟾衣的国家专利技术及配套技术优点多。此技术胜过前四代技术,第五代技术全免守候,不影响人白天上班和晚上睡觉,蟾蜍不吃衣,不必用药物,让活蟾蜍连续脱衣,整衣率可大大提高,一个人一天可管2000只蟾蜍脱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