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0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47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0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蚱蝉又名知了,其若虫长期生活在土里,刺吸树根部汁液,影响树势,成虫因取食和产卵需要划破枝梢皮层,易引起“滴露”和病菌感染,造成枝梢溃疡枯死、果实脱落、品质下降。该虫危害逐年加重的主要原因是清园不彻底和统防统治措施不力。1)生活习性。若虫在土中生活4~5年,每年6~9月蜕皮1次。春暖后由土层深处移动至距地面20cm土层中沿树根营造土室,吸食树根汁液,秋凉后随气温降低向下转移至深达60~100cm的土层中避寒越冬。初孵若虫在地面爬行10分钟左右入土,末龄若虫在气温达22℃时出土羽化,21:00~23:00出土最多,雨后或灌水后的晴天傍晚数量…  相似文献   
2.
蚱蝉的鸣声和其发音器,具有基本的构造和特性,即种性.但也有一定的地理差异,鸣声有单音色,复合声,主峰频率高低等变化,这和形态的大小,发音器及其辅助发音器的变化相一致.黑蚱蝉的召唤声和求偶声是鸣声分类较理想的类型,而群鸣声不能用于种下分类.  相似文献   
3.
莫华建 《植物医生》2002,15(3):24-24
蚱蝉是三都县常见害虫 ,为害柑桔、梨、桃、李、葡萄、杨、桑等多种植物。以前在柑桔上时有发生 ,为害轻 ,近年来 ,在柑桔主产区丰乐、大河、普安等乡镇 ,蚱蝉为害逐年加重。笔者对其进行了系统观察 ,掌握了它的发生规律 ,并作了一些防控试验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1发生规律6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是蚱蝉成虫交尾产卵为害时期 ,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害更为猖獗。以若虫在柑桔园土壤中生长和越冬。若虫在土中生活时间长达数年 ,靠吸取根系汁液发育。末龄若虫羽化的头1d黄昏至夜间钻出土 ,爬到树干上蜕皮羽化。6月中旬可见…  相似文献   
4.
蚱蝉又名知子、黑蚱、蚱蝉等.该虫除为害柑桔外,还为害苹果、梨、桃、李、樱桃、龙眼、荔枝、山楂和杨、柳、榆、桑以及棉花等果树、林木或作物,其中以柑桔受害最重,近10年来为害似有愈加严重之势.  相似文献   
5.
蚱蝉是湖南省江永县果园的主要害虫之一。经该县特色农业示范区科技发展局多年攻关,不仅清楚了其在江永香柚园的分布和发生规律,而且开发了“环形水槽”等安全、省力、高效捕捉出土若虫的技术。自2004年以来,该县逐渐形成了柚园黑蚱蝉产业。并稳健发展,使柚农每年新增收入过亿元。黑蚱蝉收购商获利30%以上。该产业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柚园黑蚱蝉产业链牢固。  相似文献   
6.
卢胜进 《植物医生》2006,19(5):16-16
蚱蝉是造成香柚损失较大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香柚园每株有成虫2.89~13.77头,高的达60头以上:被害枝每条有卵260~290粒,高的达2000粒以上;被害结果枝率7.99%~15.71%,高的达45%以上:引起落柚果率1.1%~9.1%,高的达35%以上。为控制该虫的发生危害,笔者开展了柚园黑蚱蝉生态学及防治研究,现将“联防联治黑蚱蝉技术”整理如下,供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7.
蚱蝉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蝉害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初步提出选栽抗蝉树种,冬季修剪产卵技,幼林行间套种玉米,氨水浇灌,成虫产卵期对树冠喷药2~3次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蚱蝉成虫在其产卵危害林内不同时期及日不同时刻的分布均为聚集分布。其聚集度在一日之内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不同时期随密度和龄期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9.
蚱蝉每5年一代,以卵和若虫在枝条和土中越冬。卵期260—340d,6月中下旬孵化。若虫四龄,老熟若虫7月初出土羽化,7月中下旬达盛期。成虫7月中旬产卵为害,8月上旬达盛期。成虫寿命45—60d,雌雄比1:1。其危害与树种、树龄、气候等关系密切。防治措施:利用天敌,选择抗蝉害树种,修剪卵枝,于林下喷施农药,浇灌氨水,人工捕捉出土若虫等。  相似文献   
10.
蚱蝉,俗称"知了",食性很杂,危害多种果树和林木,尤以柳树和榆树受害最重.蒙城县涡河两岸潮土区的柳树、榆树虫株率在60%以上,部分地区可达90%甚至100%.主要以成虫产卵危害,每年6~9月,雌成虫在果树、林木嫩梢上划破皮层产卵,形成大量爪状"卵窝",被害枝梢常因伤口失水而干枯死亡.夏秋季节其危害状况在树上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