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88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6篇
  33篇
综合类   375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酚类化合物由一系列酚及其衍生物所构成。酚类按其能否与水蒸汽一起挥发又分为挥发性酚与不挥发性酚。一般认为沸点在230℃以下的能与水蒸汽一起挥发的酚类称为挥发性酚,沸点在230℃以上的则为不挥发性酚。单元酚类除对硝基苯酚外,其沸点均低于230℃,故全属挥发性酚。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实测浓度20ppm的苯酚气对原种蚕苏五和苏六进行人工静态熏气.采用幼虫存活率和蚕死亡所需的熏气次数作为桑蚕对大气苯酚抗性强弱的指际,初步结果:(1)不同品系的原种蚕对苯酚气的抗性能力存在差异.本试验中日系原种蚕苏六比中系苏五强.(2)同一品系原种蚕的不同龄期对大气苯酚的抗性程度是不同的,按强弱顺序排列为5龄>4龄>3龄>2龄>1龄.  相似文献   
3.
核桃壳液化及其与甲醛反应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核桃壳在120℃、液比为3/1和催化剂(浓硫酸,用量为苯酚的3%)条件下液化,通过液化体系内游离苯酚和残渣含量的分析以及液化体系与甲醛反应能力的分析发现:核桃壳的酚解和酚化反应主要发生在反应初期,后期逐渐减弱;液化体系内总的活性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液化体系内游离苯酚贡献的活性量,二是体系内液化产物贡献的活性量;随着反应时间的进行,游离苯酚折算的耗醛量逐渐减少,液化产物的耗醛量逐渐增加,而总的液化体系中消耗甲醛的能力在逐渐的减弱。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法同时测定辣椒中咪鲜胺及其代谢物2,4,6-三氯苯酚的方法。结果表明:在负化学源下对目标物检测具有良好的响应,并对比了净化吸附剂PSA、C18和GCB的净化效果,最终选择C18为前处理净化吸附剂;辣椒中咪鲜胺和2,4,6-三氯苯酚的定量限为0.05 mg/kg;咪鲜胺在辣椒中的回收率为85.0%~92.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2.3%;2,4,6-三氯苯酚在辣椒中的回收率为82.3%~96.4%,RSD为0.8%~1.7%。该方法简单、快速、高效,可用于同时对咪鲜胺和2,4,6-三氯苯酚农药残留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5.
邻烯丙基苯酚对植物病原真菌抑制机理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含毒介质培养法测定了邻烯丙基苯酚(银果)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和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的影响。通过培养观察发现,邻烯丙基苯酚可抑制番茄灰霉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促进灰霉病菌菌核的形成及苹果腐烂病菌子囊壳的形成。光学显微观察表明:用50μg/mL的邻烯丙基苯酚处理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后,菌丝伸长缓慢,分支间距缩短,分生孢子形成受到抑制。电镜观察表明:经邻烯丙基苯酚处理后,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内液泡增多,苹果腐烂病菌菌丝细胞壁增厚,小麦纹枯病菌菌丝中内质网处泡囊增多。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桑叶粗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桑叶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桑叶粗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以加水倍数、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设计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采用苯酚一硫酸比色法进行桑叶粗多糖含量测定,比较得出桑叶水提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不同浓度乙醇对桑叶粗多糖提取的影响。结果显示,煎煮次数对桑叶粗多糖提取率影响最大,当加水倍数为25倍,煎煮时间为2 h,煎煮2次时桑叶水提物中桑叶粗多糖提取率最高,为4.94%。但结合影响因素分析,最终确定桑叶水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25倍水,煎煮2 h,煎煮3次。乙醇浓度对桑叶粗多糖的含量及得率影响很大,70%乙醇醇沉所得水提物中桑叶粗多糖质量最大,40%乙醇醇沉所得桑叶粗多糖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41.5%,显著高于其他乙醇浓度(P < 0.05),提示乙醇浓度越高,桑叶粗多糖含量越低,但得率越高。桑叶粗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倍数为25倍,煎煮时间2 h,煎煮3次,采用70%乙醇醇沉。  相似文献   
7.
8.
采用原位聚合法得到聚苯胺/二氧化钛复合微粒。通过在太阳光下降解苯酚,研究了制备条件、复合比例、氧化剂浓度、盐酸浓度对复合微粒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复合微粒光催化反应降解效果较好的合成条件是:苯胺与二氧化钛的摩尔比为1∶100,过硫酸钾与苯胺摩尔比为1∶1,盐酸浓度为2 mol/L。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一种理想的子宫内膜炎模型,试验选取24只日本大耳雌兔,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乙醇组、菌液组和苯酚组,每组6只,通过腹腔手术方式对各组左侧子宫分别注射生理盐水、95%乙醇、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菌液及25%苯酚凝胶各1 mL,通过临床症状观察、B型超声波检查、血常规炎性相关指标(白细胞、颗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细胞因子检测系统评价四种诱导试剂对家兔子宫内膜炎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对照组精神、食欲未见异常,其他各组均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与对照组比较,其他三组子宫明显可见,且子宫体变宽,子宫黏膜增厚;乙醇组、菌液组和苯酚组的白细胞、颗粒细胞数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乙醇组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显著增加(P<0.05),苯酚组和菌液组的淋巴/单核细胞极显著增加(P<0.01);其中乙醇组引起的白细胞和颗粒细胞变化较为明显,菌液组引起的淋巴/单核细胞变化较为明显。乙醇组左侧子宫出现明显水肿、出血、坏死;苯酚组子宫左侧子宫肿大,但不见出血和坏死;菌液组双侧子宫均出现水肿,未见出血及坏死,其水肿程度小于苯酚组和乙醇组。乙醇组组织纤...  相似文献   
10.
大气苯酚在蓖麻蚕生态系统中的积累和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量调查了间歇性大气苯酚在蓖麻蚕生态系统中的积累和迁移,大气苯酚通过气孔被蓖麻植物和蓖麻蚕吸收并积累,蓖麻植物又通过蓖麻叶把苯酚带入蚕体,也会带入蓖麻籽,并且通过植株残体把苯酚苯酚通过植物进入下一轮循环;蚕粪作为动物饲料,则影响鱼和鸡等动物生产。污染蓖麻叶中的苯酚一部分进入蚕体组织,并在其中积累,但大部分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大气中的苯酚直接进入蚕体后,很少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而主要在血液等组织中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