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77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5篇
  45篇
综合类   207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62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国内城市文化景观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五花八门,使得城市文化建筑要么千篇城一律,要么风格各异。本文从城市主题文化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城市文化景观的建设思路,总结分析了哈尔滨的主题文化及相关文化景观的建筑情况,旨在为城市文化景观建设提供一种指导思想,形成特色城市。  相似文献   
2.
传统聚落作为独特的人类聚居和活动的人居文化空间,对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创建"美丽乡村"具有重大意义。以国家传统村落之一的辽宁省北镇市龙岗子村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环境特征,整体布局特征,建筑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征4个方面分析龙岗子村传统聚落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3.
对兴蒙蒙古族乡聚落景观的研究主要是为了提出聚落景观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本研究通过现场勘查记录、居民访谈、走访政府机关等方法对其历史背景、形成过程、整体和局部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蒙乡聚落现在保存完好,对于各学科的研究都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选择三峡库区腹地典型低山丘陵区的忠县涂井乡和石宝镇的乡村聚落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定量分析该区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乡村聚落以中型为主,独立院落和大型聚落为数较少。空间分布呈现出东部相对密集,西部、西南部较为稀疏的特点,且具有明显的道路、水源指向性。海拔和坡度对该区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海拔200~400 m和坡度5°~15°范围是乡村聚落的密集分布区,并且乡村聚落随高程和坡度的增加呈偏左态分布。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政策等人文因素,也是影响乡村聚落分布的重要因素。乡村聚落的形成、发展及空间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乡村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人文社会因素是乡村聚落发展及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5.
《古今农业》2005,(2):61-61
(本刊讯)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亚洲研究中心、亚洲学院,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与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2005年8月17—19日在中国天津南开大学召开。这次会议的主旨是探讨中国历史上的生态环境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将讨论以下相关论题:社会文明与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互动关系;区域和民族文化分化、冲突和整合的生态基础;历史人口行为、生养模式与生态环境制约;生态环境的地域差异与经济类型的多样化;生活方式与生态环境;中国历史上的自然灾害、瘟疫与社会震荡;历史上的聚落、城市生态一文化景观及其变迁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已有的关于乡村聚落研究的文献,探索其聚落形成过程,试图找到可以进行学习的规律,对乡村规划提供参考。并探索契合我国乡村的生态宜居评价方法,在方法的构建中,通过对不同乡村生态宜居的评价标准分析,来提炼出乡村生态宜居的共性特征与标准。  相似文献   
7.
在森林公园规划建设中,特色文化景观的营建是增加公园吸引力的重要元素,是营造公园标志性景点的重要手段。在设计中体现森林文化是突出森林公园特色的基本条件,在森林公园营造特色文化景观的过程中,需要把森林文化与景观环境的营建两者结合起来考虑设计。在湖南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药王小区特色景观营建的实例中,通过10个重要的特色文化景点营建,创建富有特色的文化景观,能够增加公园的景观价值,提高公园的文化品味,吸引更多的游客。  相似文献   
8.
陈莉  王青 《广东农业科学》2019,46(1):141-147
【目的】探究岷江上游藏区聚落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演变规律及空间分布。【方法】利用岷江上 游 1995、2005、2015 年 3 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 CA-Markov 模型模拟预测了 2025 年岷江上游的土地利用情况。 在此基础上,对岷江上游藏区聚落 4 期土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前期只有林地面积大幅减少,其他用地增加, 建设用地的动态度波动最大,总面积增加 139.52 hm2,而建设用地和裸地的增幅分别为 92.16% 和 25.72%;中期 只有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动态度波动最大,总面积增加 1 943.03 hm2,其他用地面积虽然减少,但动态度 变化不大;而近期裸地和旱地扭转减少的趋势变为增加,林地和草地分别减少 1 735.45、1 367.14 hm2,减少的 部分主要去向为建设用地和裸地。从整个研究期来看,研究区各类型土地所占比例变化很小,建设用地、裸地 以及旱地数量都有所增加。【结论】模拟结果具有一定可行性,较好地体现了岷江上游藏区聚落土地利用动态 变化的趋势,可对该地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一定程度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刘永伟  张阳生  李奕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101-2103,2109
通过对中国期刊网上检索到的117篇(2002~2011年)核心期刊论文进行分析总结,并对这些成果进行了系统性的分类,可以看出近10年关于乡村聚落的研究增长很快;理论研究有所发展,但仍然为薄弱环节;多数成果为宏观和中观研究,微观研究明显不足。然后对5个主要领域的研究做了介绍。最后提出了该领域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朱亚斓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7):1518-1523
乡村振兴为当下乡村发展带来空前机遇。乡村文化景观以其动态演进性成为乡村振兴的内在源动力,现阶段我国乡村发展对文化景观作为资源的重要性认识足够,但将其价值转化为一种协同发展的方法仍然缺乏系统引导。从文化景观的创造群体出发,乡村主体和非主体需要在思想上获得足够的价值认知教育,以养成主动保护和维系的习惯;乡村文化景观保护要寻找自身独特的价值并顺应新时期发展需求,在记忆传承与现代重构中实现保护与效益转化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