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文章从“考据不是经学”、“实测与贯通”、“惟经学可以言性灵”三个层面,探讨了乾嘉学者焦循的经学思想。文章指出:焦循对当时“考据”学风的批评,体现了当时经学信仰与学术客体之间的某种紧张。焦循提倡实测与贯通,则开创了一种注重过程研究的经学研究方法。焦循强调无性灵不可言经学,走上了经学与子学的整合之路,为乾嘉以后经学研究转向多元化提供了新的经学诠释理论。  相似文献   
2.
赵天相 《农业考古》2000,(2):126-127
“茶禅一味”是茶文化爱好者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有人把它称之谓“禅语”、“法语”或者“格言”。它究竟是什么词意,源出何处?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是,“茶禅一味”出自北宋著名禅师圆悟克勤的手笔。1990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的《佛学典故汇释》中有“茶禅”一条,该条目在说到中国禅、茶东传日本的历史时写道:“日僧珠光访华,就学于著名的克勤禅师。珠光学成回国,克勤书‘茶禅一味’相赠,今藏于日本奈良大德寺中。”这里显然时间倒错了。村田珠光是相当于我国明代时期人,且从未来过中国,怎能就学于北宋禅师圆悟克勤?经询问其…  相似文献   
3.
融合中西、化合古今、铸旧创新,是民国学术的一大特色。学术大师陈寅恪结合中国传统的义理之学与近现代西方兴起的诠释学而形成的义理阐释方法,就是这一特色的典型表现,它也是陈寅恪治学的重要方法。陈的这一方法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同情理解、视域融合、比较分析和心理研究,等等,其特点是强调阐释解读文本要去除“成见”、跨越时空、遥接作者之心于千百年之上;此外,以考据为基础的阐释和考据、义理相资为用,则既是其内容,又是其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4.
嘉道时期的西北史地研究学人众多,名家辈出,著作颇丰。江南西北史地学人沈垚作为嘉道年间西北史地学者群中的一员,为西北史地学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以其经世之作《新疆私议》而闻名遐迩,后人研究较多。但他是一位沿袭传统舆地学治学理路,深受乾嘉学术的影响的学人,他早期的众多作品都是沿袭考据学的脉络而作的传统舆地学。他之所以能作出经史之作《新疆私议》,这与他早期的西北史地学研究是分不开的。本文就他早期的治西北史地学的脉络进行梳理和研究,从而得知他走上经世之学道路的缘由,明晰该学者完整的治学理路。  相似文献   
5.
竺济法 《农业考古》2021,(2):186-192
本文认为当代一些好事者所谓"陆羽在余杭著《茶经》""陆羽终老于竟陵""陆羽、李冶青梅竹马是恋人"之论,均为伪命题。弘扬陆羽文化,尤其是作为学术研究,重要的是弘扬其精神,求真求实,知古鉴今,资政育人。而以地方利益为目的,对并无异议之史实,作出断章取义和牵强附会的所谓考据,纠结于另有著经之地、终老之地,除了添乱,毫无积极意义;至于无中生有虚构其恋爱情事,实为侵犯古人隐私,无聊而庸俗,亵渎"茶圣",作践自我。  相似文献   
6.
澳门已回归祖国 ,但澳门外文称谓一直被外人讹传 ,为此 ,我们编发了澳门大学中文学院邓景滨先生的文章 ,《澳门称谓Macao源流考》 ,以正视听——编者  相似文献   
7.
章学诚通过反思乾嘉考据学风,对“六经皆史”观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以挽救日趋尖锐的汉宋之争和门户之见,力图将学术发展导向客观理性的经史合一、史学经世的道路,纠正当时经学研究沉溺于训诂考证,脱离社会的弊端,为经学和史学研究理论开创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的诗学批评多重直觉与感悟,多为随机随兴、点到即止的印象批评。至清代,因“厌倦主观之冥想、尚客观之实证”的朴学极为昌盛,诗学的批评方法也随之发生转变。批评家们吸收朴学的考据法、综合归纳法等较科学的方法,使中国诗学的实证性、系统性、学术性大大增强。中国诗学由此而逐渐融入现代理性主义精神和实证方法,逐步走向诗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