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122篇
农学   63篇
基础科学   14篇
  17篇
综合类   806篇
农作物   7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30篇
园艺   76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选育修复污染土壤的植物新种质,通过普通烟草与野生罗勒远缘杂交获得了F2材料,采用水培法分析了亲本及其112个F2单株的幼苗对300μmol/L CdCl2胁迫的耐受性和生理响应。结果表明,亲本罗勒镉的地上部积累量、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分别高达178.4 mg/kg,3.25和2.85,分别是亲本烟草78-04的3.8倍、3.7倍和15.8倍;亲本间叶片丙二醛、脯氨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对镉胁迫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与亲本相比,筛选出的4个F2优良单株对镉的耐受能力表现突出,株高、根长、鲜质量等性状优于亲本植株,其抗氧化和渗透调节水平显著提高。这些差异可能与遗传因素和基因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姜品种药效略有不同,通过生姜挥发油化学成分试验分析可鉴别出不同品种的生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老姜、沙姜、竹根姜、红芽嫩姜4种生姜的挥发油并进行GC-MS分析,通过归一化法计算化合物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沙姜中特有成分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含量较高,为90.43%;竹根姜中特有成分为贡蒿萜醇,含量为4.59%;红芽嫩姜中特有成分为香橙烯,含量为1.45%;老姜中特有成分为[1aS(1aα,3aα,7aβ,7bα.)]十氢-1,1,3a-三甲基-7亚甲基-1H环丙烷[a]萘,含量为1.16%。根据生姜特有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可实现生姜品种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又名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公丁香等。本品长于温中降逆,为中医临床治疗胃寒呕吐、呃逆之要药,还可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阳痿、阴冷、寒湿带下等。现代中药化学成分研究表明,丁香中含挥发油即丁香油15%-20%,油中主要含有丁香酚(eugenol)、乙酰丁香酚(acetyleugenol)、B-丁香烯(Bcaryophyllene)以及甲基正戊基酮、水杨酸甲酯等。  相似文献   
4.
国宾茶挥发油的气相色谱及气/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  段宏瑾 《中国茶叶》1995,17(4):26-27
挥发油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香料、化妆品、烟草等工业中.许多挥发油显示出疗效作用,如镇咳、平喘、抗菌、提神、催眠、祛风镇痛等,有些挥发油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茶叶的香气成分(挥发油)对茶叶品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评定茶叶品质的重要依据之一.茶叶挥发油化学组成很复杂,分离鉴定均十分困难.近年来,随着高分辨气相色谱(HRGC)、气/质联用(GC—MS)等分析方法在挥发油分析中的推广、应用,才使挥发油分析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较好效果.对多种不同产地的红茶、绿茶、花茶、黑茶的香气成分已有过较详细的研究,产  相似文献   
5.
辛夷油的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大白鼠胸腔注入角叉菜胶诱发胸膜炎,8h后处死动物,测定其胸腔渗出液中白细胞数、蛋白质及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体内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含量。结果显示,事先灌服辛夷油的试验组动物,其胸腔渗出液中白细胞数、蛋白质和PGE2的含量均显著小于模型对照组;IL-1和TNF的含量也明显小于模型组,说明辛夷油能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具有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6.
北五味子采收期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蒸馏法对不同时期采由的北五味子中挥发油的含量及其百粒重进行了测定。并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最佳采收期为9月中旬。  相似文献   
7.
洋葱挥发油的抗真菌作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砂堡培养基液体稀释培养法和薄层色谱分析法研究了洋葱挥发油抗真菌效果及机理,以期发现天然抗真菌药物,开发洋葱资源.结果表明:洋葱挥发油提取物对酿酒酵母、白假丝酵母、新生隐球菌、黑曲霉、黄曲霉、红曲霉、青霉等真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酿酒酵母和白假丝酵母为0.25%,新生隐球菌为0.50%.薄层色谱分析表明:洋葱挥发油处理后的自假丝酵母的羊毛周醇、麦角固醇的古量降低。而角鲨烯的音量增高,说明洋葱挥发油可能抑制白假丝酵母麦角周醇的早期合成.  相似文献   
8.
密花香薷挥发油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法对密花香薷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分离出93个峰,确认了其中的84种化合物,其含量占全油的88.34%.主要化学成分为大根香叶烯(18.83%);D-柠檬烯(11.17%);2,5,5-三四基-1,3,6-庚三烯(6.30%);6-亚甲基-双环[3,1,0]己烷(5.90%);氧化石竹烯(3.94%);石竹烯(3.36%);4-碳-3,5-二甲基环己-1-烯(2.88%);α-3-环己烯-1-醇(2.06%).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艾叶挥发油的红外光谱快速鉴别方法,本试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不同来源产地艾叶中的挥发油,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各挥发油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的测定,并通过相关系数法对不同产地来源艾叶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归类。结果表明,艾叶挥发油中主要含有醇类、烯类、醛酮类、酯类等化合物,与文献报道中用GCMS方法分析艾叶中的挥发油所得成分相一致。设定相关系数阈值0.9500以区分河南产地与其他产地的艾叶药材,设定相关系数阈值0.9000以区分艾叶和艾花不同的药用部位。结论:采用FT-IR技术结合相关系数法,可对艾叶挥发油进行快速分析,为艾叶挥发油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吴茱萸挥发油、吴茱萸总生物碱进行提取纯化,使其纯度达到有效部位的要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浓度为70%乙醇对挥发油提取后的药渣提取吴茱萸总生物碱,用中性氧化铝柱层析进行纯化,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分别在0.404-4.040μg/m L和0.484-5.808μ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A=0.193C+0.0231(r=0.999 9)和A=0.1327C-0.0012(r=0.999 8),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100.3%、99.6%和1.80%、1.12%,吴茱萸挥发油、吴茱萸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0.38%和80%以上。结论:该提取纯化方法所得样品纯度高,达到了有效部位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