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几年来我国养殖业的飞速发展让牛养殖户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不过在牛养殖的过程中,传染性疾病的入侵成为了影响养殖牛健康繁殖以及牛养殖户经济利益的重要因素,为此,加强传染病防控成为了牛养殖户必须要重视的工作之一。其中牛结节病是近几年来较为常见的牛皮肤传染性疾病,感染牛结节病的病牛皮肤表面会出现结节,同时伴随着诸如发热等症状,这对于牛的生长以及繁衍都会带来严重地影响,与此同时,牛结节病的死亡率也相对较高。为了能够提高牛结节病的治疗和防疫措施,本文对牛结节病的危害和流行趋势进行了分析,并且探讨了牛结节病的临床特征、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方式,同时提出了牛结节病的治疗和防疫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牛全身性感染疫病,临床以皮肤出现结节为特征,该病不传染人,不是人兽共患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农业农村部暂时将其定为二类动物疫病管理。牦牛一旦感染结节病,不仅会抑制产肉增重,而且会对生殖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笔者首先分析了牦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趋势,然后着重探讨了牦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疫措施,以期为广大牦牛养殖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鲈细菌性类结节病的病原及血液病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金珊 《水产学报》2004,28(6):703-708
2002年5月从患细菌性类结节病的濒死鲈体内分离到一株细菌02517-1,经人工感染试验及API 20E系统鉴定,认为该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检测显示,与健康鱼相比,患病鱼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糖、蛋白质、尿素、胆固醇等显著下降,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等血清酶类活性增强,说明经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鲈在营养物质代谢、抗病力、消化、呼吸、排泄等方面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等4种化学疗剂及地榆、乌梅、木瓜、五味子等4种中草药对该种病原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邓运夏 《兽医导刊》2012,(Z1):46+81
在猪的宰后的内脏常规检验过程中,常见肝脏上有白色结节病变,多为肿瘤性的。如肝细胞癌、肝腺癌、肝淋巴肉瘤等检出率较高。另外,也可由于寄生虫侵袭、霉菌寄生、代谢障碍、脓疡病灶结核等多种原因形成的慢性增生炎症。如向质性炎、肥大性颗粒减肝硬变、再生性结节等。这些病变容易混淆出现,给判断和处理造成差  相似文献   
6.
鸽的曲霉菌病常引起幼鸽急性爆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成年鸽常表现为呼吸道症状,主要特征是肺和气囊发生炎症和有小结节的行成。曲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饲料放置于潮湿的地方、鸽舍不注意进行  相似文献   
7.
张鸿鹄  袁娜  傅超英  贺洁  罗华明  鲍佳伟  钱冬 《水产学报》2019,43(12):2554-2566
2017年4月,浙江台州某海水养殖公司跑道式养殖池黑棘鲷大量发病,病鱼活力下降、食欲减退、体表溃疡,剖检可见肝脏、脾脏、肾脏肿大且有不同程度的白色结节,同时伴随大量腹水。用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A)从典型结节病濒死黑棘鲷器官分离到革兰阴性短杆菌。分离病原菌AS15对健康黑棘鲷的致病力结果显示,AS15腹腔注射可使健康黑棘鲷发病死亡,死亡黑棘鲷可出现自然发病症状,在(24±1)°C的条件下,(25±2) g黑棘鲷的半数致死浓度(LD_(50))为6.5×10~4 CFU/尾。经API 20E鉴定,分离菌株AS15生理生化特性与类杀鱼爱德华氏菌LADL05-105和迟缓爱德华氏菌典型菌ATCC15947相似度为86.2%,与杀鱼爱德华氏菌ET~T883的相似度为82.8%;AS15的16S rDNA与杀鱼爱德华氏菌ET~T883同源性达99%,gyrB与类杀鱼爱德华氏菌LADL05-105和杀鱼爱德华氏菌ETT883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8%;16S rDNA进化树显示,AS15与ETT883、LADL05-105聚为一簇,gyrB进化树与LADL05-105、NCIM2056聚为一簇;采用4种爱德华氏菌属种特异性引物对AS15进行PCR分析,结果显示,AS15可扩增出类杀鱼爱德华氏菌的种特异性片段,不能扩增出迟缓爱德华氏菌、鲇鱼爱德华氏菌、杀鱼爱德华氏菌的种特异性片段,表明AS15属类杀鱼爱德华氏菌成员。分析了AS15的菌毛基因、sodB等毒力基因,发现AS15具有fimA、fimB、fimC、fimD等4种菌毛基因和sodB、citC、esrB、mukF、katB等毒力基因。本实验首次从黑棘鲷上检出致病性类杀鱼爱德华氏菌,该菌对黑棘鲷的发病机制和毒力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乌鳢致病诺卡氏菌的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国良  徐益军  金珊 《水产学报》2008,32(3):449-454
2006年6月,浙江萧山养殖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 Cantor)暴发一种类似细菌性的结节病,从患典型症状乌鳢肝脏和肾脏中分离到纯度一致的菌株W060622.形态结构观察显示,菌株W060622革兰氏阳性,好氧,具有弱抗酸性,菌体呈长或短杆状,或细长分枝状.常规生理生化试验表明,该菌株具有诺卡氏菌属(Nocardia)的基本特性.对其16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诺卡氏菌属的菌株亲缘关系最近,与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ea JCM 3360T)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9%.据此鉴定菌株W060622为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ea).  相似文献   
9.
本文调查分析了宁德地区大黄鱼内脏结节病的流行规律。结果表明,该病与水温、养殖密度和饵料有关;恶臭假单胞菌是内脏结节病的病原;该菌对强力霉素、土霉素等较敏感。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半滑舌鳎结节病的典型症状、流行情况,进行了病原学探索性研究,初步确定该病不是由病毒引起。对于患病鱼体肝脏、肾脏和脾脏的组织进行了病理分析,认为病原侵入鱼体主要组织造成组织病变,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