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4篇
林业   37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44篇
  94篇
综合类   194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5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消长变化监测中的应用日益普遍。该研究应用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来自动计算提取遥感影像数据上目标实验区域的变化斑块,分类后输出变化图斑结果,并通过对实验结果斑块、人工判读斑块进行每斑实地验证,经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方法提取的森林植被变化斑块正确率高于人工判读方法正确率5%,证实了研究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集成电路的发展,高速串行JESD204B协议及高速ADC令射频直接采样成为可能。本文对L波段数字接收机的直接射频采样进行研究,基于新型ADC器件AD9625,提出与支持JESD204B软核的FPGA协同工作的设计方案,在硬件设计不发生改变的条件下,分别支持在ADC内进行下变频、抽取、滤波或在FPGA内部进行此项工作。两种方式均属数字处理,在处理不同回波信号时可通过软件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3.
基于红边参数的冬小麦SPAD高光谱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10年度与2011年度冬小麦生长季,通过大田小区实验,实测了冬小麦冠层的高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SPAD)。分析了冬小麦红边特征对不同SPAD的响应及不同生育期冬小麦红边特征与SPAD的相关性,建立了基于红边位置、红边峰度的不同生育期冬小麦SPAD估算模型。结果表明:SPAD越高,冬小麦的红边振幅、红边面积增大,红边位置"红移";叶绿素含量越低,规律则相反。传统红边参数红边位置及新红边参数红边峰度与SPAD在不同生育期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比以红边位置为自变量的冬小麦SPAD估算模型,基于红边峰度的估算模型可以提高冬小麦SPAD的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4.
植物声频发生器的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植物声频技术的发展状态及植物声频发生器的产生。植物声频发生器是建立在植物经络系统的理论基础上,利用He—Ne激光多普勒效应测振仪,精确地测定出植物自发声和接受声的频率,并根据不同的植物及当时的温度、湿度研制而成。植物声频发生器根据不同的气温条件选择不同的波段。  相似文献   
5.
《土壤通报》2020,(3):511-520
针对宁夏银北地区土壤盐碱化定量监测的需要,利用实测土壤高光谱和Landsat 8 OLI多光谱影像数据采用多项式、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土壤含盐量和pH值反演研究,并对影像光谱反演模型进行校正,以提高遥感定量反演精度。结果表明:(1)基于实测光谱的土壤含盐量反演精度均高于基于OLI影像反演精度;基于实测光谱敏感波段反射率反演精度高于实测盐分指数反演精度,其中实测光谱经平滑后敏感波段建立的模型效果最佳(R~2=0.695)。(2)基于实测光谱平滑后敏感波段建立的pH值反演模型精度最高且最稳定(R~2=0.545),基于OLI影像光谱反演精度低于实测光谱,但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和精度验证。(3)经实测光谱模型校正后的Landsat 8 OLI影像光谱的土壤含盐量反演模型R~2从0.347提高到0.623。研究结果可以为准确、快速地定量监测当地土壤盐分含量、pH值的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基于高光谱特征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估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室内条件下,利用ASD2500高光谱仪测定了潮土和水稻土自然风干土壤样品的光谱。通过系统分析两种不同类型土壤的高光谱特征差异及其有机质含量的敏感波段区位,建立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光谱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具有相同有机质含量的两种类型土壤整体光谱变化趋势无明显差别,但反射率表现出明显差异,一阶导数变换能较好地显现谱图中的肩峰。潮土和水稻土有机质的敏感波段集中在相同区域,原始反射率在685 nm处相关性最高,而一阶导数光谱在554 nm处相关性最高。通过对整体样本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两种土壤有机质相同的敏感波段为800 nm、1 398 nm和546 nm。进一步以一阶导数为自变量,基于1 400nm和554 nm两个波段构建了土壤有机质差值指数SOMDI及估测模型,即Y=4.19 12.85×(R_FD554 R_FD1 400)。利用独立的样本对建立的光谱模型进行了检验,预测决定系数均达0.79以上。上述结果表明,利用高光谱技术可实现土壤有机质的快速监测与诊断。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光谱遥感数据广泛应用于农作物叶面积指数(LAI)反演。与常用的多光谱遥感数据相比,高光谱数据能否提高农作物LAI反演的精度和稳定性还存在争议。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利用实测冬小麦冠层高光谱反射率数据,构造了不同光谱分辨率和波段组合的5种光谱数据。基于ACRM(a two-layer canopy reflectance model)模型、2套参数化方案及上述5种光谱数据,对冬小麦LAI进行反演,分析光谱分辨率、高光谱数据波段选择、模型参数不确定性3方面因素对LAI反演精度与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波段选择适宜、模型参数不确定性较小且光谱数据分辨率较高时,LAI反演精度与稳定性更高,提高光谱分辨率对LAI反演精度的改进作用随光谱分辨率的升高而降低;反之,当高光谱数据波段选择不当或者模型参数不确定性较大时,提高光谱数据的分辨率并未提高LAI反演精度。该研究解释了"高光谱遥感数据能否提高植被参数反演精度"问题,为进一步发挥高光谱数据在农作物LAI反演中的潜力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波段比算法结合高光谱图像技术检测柑橘果锈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为克服柑橘表面不平整导致光线反射不均匀的影响,研究提出了波段比算法,使高光谱图像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检测柑橘果锈。首先根据Sheffield指数(SI)确定最佳波段(625 nm和717 nm),经比值变换后得到第一幅比值图像;然后选取特征波长625 nm的邻近波段(621 nm),与其比值变换后得到第二幅比值图像,提取轮廓,构建掩膜以消除第一幅比值图像的背景噪声,最后进行阈值分割和数字形态学运算,完成果锈区域的特征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波段比算法的高光谱图像技术可有效检测柑橘果锈,检测率达到92%。研究表明波段比算法在高光谱图像技术快速无损地检测柑橘果锈中,能够有效地降低光照反射不均匀的影响,增强谱间差异,提高检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磷营养胁迫对冬小麦冠层光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为磷素重要的营养作用,其胁迫的存在影响冬小麦的正常生长。借助地面遥感仪器获取冬小麦在磷营养胁迫下的多个生育期里的冠层光谱数据并对其影响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主因子与含有丰富信息的光谱变量,并结合极显著水平(0.01)的均值比较与检验过程考察了冬小麦冠层光谱,确定了对磷营养胁迫敏感的光谱波段:760nm,810nm和870nm与950nm,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冬小麦对磷素的吸收利用特征选定了运用冠层光谱敏感波段反射率探测和区分磷营养胁迫的关键生育期:拔节期。结果同时表明,对冬小麦磷营养胁迫而言,近红外区间(760nm~1100nm)光谱反射特征的区分能力要强于可见光区。本文同时指出了研究与发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营养胁迫监测的方法和着重点。  相似文献   
10.
测试了棉花2个品种4水平种植密度的4个关键生育时期冠层反射光谱,应用微分技术处理棉花冠层反射光谱,提取了红边(680~750nm)波段范围的最大一阶微分值(Dr)和红边面积(SDr)参数。分析了棉花冠层红边参数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特征和棉花吐絮期的两种生长类型的冠层红边状况,表明红边位置可以指示它们的氮素状况。以新陆早8号的SDr为自变量与对应的LNA为因变量进行相关分析,SDr与冠层LNA达1%极显著相关(R=0.9186**,n=32),利用其构建的模型方程估算新陆早6号的LNA,实测LNA和估测LNA的估计标准差为0.8909g/m2,估算精度为88.1%(R=0.9277**,n=32),说明采用高光谱提取的红边参数信息是无损实时、快捷评价棉花氮素状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