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7篇
  2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机械行栽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水稻移栽技术。它以早育稀植、测土配方施肥和优良品种选用为基础,以农机化技术为核心,结合农艺、水利、气象等技术的综合利用.解决目前水稻生产过程中,秧苗移栽环节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用工多等实际问题。水稻机械行栽技术内容是将水稻塑料穴盘培育的规格化带土秧苗,按农艺要求的行距、穴距,用机械抛摆在水田表面的一种浅栽技术,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速摄影仪对种绳捻制机导种装置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子纵向理论落点与实际落点之间位置差异的平均值为2.08 mm,变异系数为14.64%,达到种子纵向位置准确性要求;种子下落对纸带冲击引起的纸带振动曲线呈抛物线形,振幅最大值0.58mm;种子在纸带上的穴距平均值为26.76mm,穴距变异系数为15.72%,达到<精量半精量机械化播种实施技术要点>中的播种均匀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穴距是影响水稻播种机精密播种质量的主要因素。利用水田土壤承压能力低和具有显著流变性的特点,采取测速轮控制、测速发电机控制、传动轮控制以及应用土壤的流变特性进行控制等多措施,控制水田精密播种穴距,为播种机械的创新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但具体结构设计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水稻机插穴距与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关系,实现机插水稻生产的进一步稳产高产,2 0 1 3年以"太湖糯"品种为试材,进行了机插水稻不同穴距比较试验。结果研究表明,在行距30 cm、穴距11.63 cm的移栽条件下,群体和个体生长的矛盾得到较好的协调优化,产量可达693.4 kg/667 m2。在机械移栽过程中,考虑到不可避免地存在移栽漏插问题和目前插秧机穴距规格的限制,以选择穴距10.5 cm移栽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花生品种抗黄1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播期(A)、穴粒数(B)、穴距(C)、纯氮量(D)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抗黄1号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的产量效应排序为C>A>B>D,穴距和播期是影响抗黄1号产量的关键因子,其次是穴粒数,影响最小的是纯氮量。最优处理组合为A3B3C1D1,同时,还就各因素对产量结构、植株性状、生育进程等生理特性的影响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不同叶龄、秧盘及穴距对水稻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稻47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叶龄、秧盘及穴距对水稻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龄和穴距相同条件下,最高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均为钵盘高于软盘,相同叶龄和秧盘条件下单位面积茎蘖数随穴距的增大而减少。4.1叶龄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5.7叶龄和2.5叶龄处理的产量。穴距20cm处理的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11.84t/hm~2,显著高于穴距27cm处理,但与13cm穴距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钵盘育苗有效穗数较高,软盘育苗穗粒数、成粒率和千粒重均较高,从而更易获得高产。软盘育秧及钵盘育秧与4.1叶龄及穴距20cm的组合产量最高,分别为12.90和12.58t/hm~2。  相似文献   
7.
近日,查阅关于作物穴播机穴距调整的资料时.发现一些农业机械学教科书关于穴距调整公式推导不尽严密。甚至出现错误。在实际工作中,给农机技术人员和机手造成误解。如南京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农业机械学》上册(p115),  相似文献   
8.
9.
穴距是影响水稻播种机精密播种质量的主要因素.利用水田土壤承压能力低和具有显著流变性的特点,采取测速轮控制、测速发电机控制、传动轮控制以及应用土壤的流变特性进行控制等多措施,控制水田精密播种穴距.为播种机械的创新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但具体结构设计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水稻种绳的抗拉强度和穴距准确性、防止种子在种绳捻制和直播过程中脱落,提出了在包容材料上涂刷黏结剂的方法并配制了一种改性玉米淀粉黏结剂。试验结果表明,配制的改性玉米淀粉黏结剂及其涂刷量和黏度对水稻出苗率影响不显著。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研究了改性玉米淀粉黏结剂的涂刷量和黏度与水稻种绳的抗拉强度、穴距准确性和每穴粒数合格率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方法,对黏结剂的涂刷量和黏度进行了参数优化。确定的最优参数组合是黏结剂涂刷量为80%、黏度为7 792 mPa·s。在此条件下,种绳的抗拉强度达到18.84 N,穴距变异系数为3.25%,穴粒数合格率为91.05%。研究结果证明,在种绳捻制过程中涂刷适量的改性玉米淀粉黏结剂,对提高种绳抗拉强度和穴距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对水稻出苗和土壤环境没有影响。这为水稻种绳捻制机的改进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