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城市化带动了外出务工农民规模的扩大,从而对城市食物消费和供给产生一定影响。根据2013年在北京市调研的571份问卷,对农民工食物消费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分析食物消费的增减变化情况,同时分析影响食物消费变化的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得到农民外出务工食物消费的变动趋势,从而为政府制定政策、农户及食品生产者调整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梳理了生命历程理论的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具体阐释了生命历程理论研究近年来的新趋向,即制度主义视野下的生命历程范式。该范式强调生命历程是社会制度的一个独特维度,强调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介入并规范着个体生命历程,进而发挥着应对社会风险的效能;同时,福利制度对个人生命历程的塑造效果还要受个人的主观认知、意愿、人际网络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欧洲福利国家的高福利政策一直是欧洲社会福利的显著标志。欧洲高福利制度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的资金开始向外流动,国内失业率明显增加,政府需要供给的群体规模逐步扩大,财政负担加重从而恶性循环,深陷福利危机的泥沼无法自拔。中国传统的社会福利制度也有很多的问题,福利改革势在必行。我国的改革可以借鉴欧洲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经验如:弱化政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作用、增收节支、尝试推行工作福利制度、完善国家社会福利体系、加强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4.
焦珍铭 《农电管理》2003,(10):33-34
农电企业面临的形势是员工流动率比较高,特别是一些合同工、临时工以及外聘的农村电工,所以,经常会出现对企业员工流动难以处理的现象。还有,一方面农电企业员工的工资报酬普遍距供电企业有一定的差距。这样,就造成了许多农电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工作或多或少存在不满意的问题。做同样的工作,获得的报酬却相距甚远不合理。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需要拥有一批对自己感到满意并且忠诚的顾客,而且需要获得一支对企业感到满意并且忠诚的员工队伍,并努力将他们的满意和忠诚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所以,农电企业如何确保那些高绩效或具有开发潜力的…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式福利制度的形成——社会政治根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芳 《湖南农机》2007,(9):139-140,143
新加坡的福利政策是人民行动党实行的最具特色的社会政策之一,本文从社会政治层面对新加坡福利政策的演变过程进行历史的分析,总结新加坡福利制度形成的非政治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截至2008年6月,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已达530.8万人,其中在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145.1万人,居家分散供养385.7万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7.
郭松民 《百姓》2006,(10):7-7
一位学者大声疾呼中国不能"向西方福利制度看齐",这让我不由哑然失笑:要维护富人和精英的利益,也得有点新创意,总是玩这种"稻草人诡辩术",未免太老套.  相似文献   
8.
动物福利,可能是新的贸易技术壁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不久,乌克兰有一批生猪经过60多个小时的长途运输,抵达法国,却被法国拒于国门之外,理由是违反动物福利规则,生猪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没有按规定时间休息。 欧盟规定从2004年开始,市场上出售的鸡蛋必须注明是“自由放养母鸡所生”还是“笼养母鸡所生”。目前欧盟通用的每笼格450平方厘米格到2013年要被新的更大的鸡笼格所替换。  相似文献   
9.
李司裙 《林业科技情报》2015,47(2):120-122,124
国家福利制度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作为实现全国范围内社会保障的国家体制,在二战之后由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建立起来。西方福利制度既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争取权利的结果,也是资产阶级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手段,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显现出了种种弊端。本文将从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历史沿革、影响和现实状况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分析其给我国福利保障制度的发展带来的经验、教训以及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各国经济发展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一些国家仍然存在部分经济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这种贫富差距较大的现象,在发达国家也较为常见。为了提升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需采取适当的扶贫措施,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实际开展减贫工作时遇到了多方面阻碍,主要是对致贫原因存在一定的分析偏差,主观意识过强,致使采取的减贫措施无法达到相应的减贫目的。为了有效推进我国的减贫工作,需分析与总结世界典型国家的减贫特点和经验教训,旨在发挥其启示作用,为我国后期开展减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