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20篇
  3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利用旱稻品种IRAT109和水稻品种越富的花培DH群体的116个株系为作图群体,采用混合线性模型QTL定位方法,在水、旱2个土壤水分环境下对粒长(GL)、粒宽(GB)、长宽比(LWR)和垩白率(C)4项外观品质性状和糙米率(BR)、精米率(MR)、整精米率(HR)3项碾磨品质性状进行QTL定位及QTL与环境互作分析。在水、旱2种条件下对DH群体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率和长宽比差异不显著,而整精米率、粒长、粒宽、垩白率差异极显著。外观品质性状在水、旱栽培条件下变化较大,即在旱种环境下稻米粒形变小(粒长、粒宽减小)、变细(长宽比增大)垩白率大幅度下降。碾磨品质性状在双亲间均有差异,其中整精米率差异较大;且在两种土壤水分环境条件下均有变化,即在旱栽条件下两亲本的糙米率和精米率均降低,IRAT109分别减少了5.8%和5.5%,越富分别减少了11.7%和11.5%。共检测到11个加性效应QTL与稻米外观和碾磨品质性状7项指标有关,分别位于第1、3、5、6、7、10、11染色体上,单个QTL对性状的贡献率在3.15~21.42%之间,位于第1、7 染色体上2个控制整精米率的QTL存在显著环境互作,单个QTL与环境互作效应的贡献率分别为9.59%和13.58%。在第1染色体RM295标记附近同时检测到5个QTL,Qgc1a 、Qgc1b 、Qlwr1、QMr1b和QHr1,分别控制粒长、长宽比、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且该QTLs簇在2个环境下能稳定地被检测到。同时,还检测到10对上位性QTLs,所有上位性QTL都发生在不同染色体之间,其中,控制整精米率的4对QTL与土壤水分环境显著互作,其环境互作贡献率分别为14.29%、12.28%、10.56%和13.47%。控制粒长、粒宽、长宽比的6个加性QTL(Qgc1a、Qgc1b、Qgc5、Qgw6、Qlwr1、Qlwr10)与环境之间互作较小,在品质育种中可利用分子标记对其进行辅助选择,提高育种效率;而对于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大的整精米率、垩白率应在特定环境(如土壤缺水条件)下进行选择,在特定水分胁迫条件选择目标亲本,并将抗旱基因导入该亲本方可选到品质较优的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3.
以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代8个碾磨品质性状和外观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宽、垩白粒率、垩白度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糙米率、精米长、长宽比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长、精米宽、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受不育系影响较大。要选育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好的杂交组合,不育系的选择至关重要。品质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长宽比、粒长、垩白度、垩白粒率、粒宽、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变幅在74.93%~30.48%。不育系以滇榆1号A、滇粳优5-1A、合系22-2A、玉溪香谷A较好,恢复系以南34、滇昆香1号、杂8号、南34选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中国东北地区水稻品种品质的特点,以2007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水稻区域试验品种(品系)为试材,在栽培管理水平高、有代表性的沈阳、公主岭、五常区试点,对三省穗上不同部位碾磨及外观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辽宁省品种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均居于三省之首;辽宁省品种精米率较高,略高于黑龙江和吉林,但三省之间差异不显著;粒长和长宽比呈现黑龙江>辽宁>吉林的趋势;吉林白度高于辽宁,显著高于黑龙江;垩白度和垩白率均为吉林略高于辽宁,二省均极显著高于黑龙江.  相似文献   
5.
6.
云南软米品质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米是云南特有的优质米资源,但目前对软米的品质特征仅限于定性的描述。因此,为更有效地利用云南省这一独特的优质米资源,本研究将云南软米与粘米、糯米进行外观品质、碾磨品质、蒸煮食味品质以及营养品质的比较研究。经方差分析表明,3种类型的稻米在粒长、粒宽、长/宽、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以及蛋白质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在直链淀粉含量上差异极显著(F=119.485**)。指出可以把粒型>3.0,直链淀粉含量7.1%~15.0%,胶稠度45~80 mm,蛋白质含量<9%,并且亲本的系谱中有云南软米地方品种的材料初步鉴定为软米材料。并提出一些加快云南软米资源研究及育种方向的建议,旨在为加快软米育种与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稻米外观和碾磨性状的数量遗传及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稻米籽粒长、宽、厚、长宽比,粒重,垩白,透明度等外观品质性状和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籽粒充实度等碾磨品质性状的遗传表现作了综述,并就上述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对稻米优质育种提出了一些新建议。  相似文献   
8.
云南软米育成品种品质的分析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稻米的品质问题已受到中国生产、销售及消费各部门的普遍重视 ,有关稻米品质的研究报道也日见增多[1-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稻米市场的开放 ,优质育种已成为水稻育种的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对优质米的评价 ,除国家标准外 ,还应有各地标准[6] [7] 。软米是云南特有的优质米资源。所谓“软米” ,是云南德宏州和缅甸北部籼稻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煮成的米饭比较软 ,但软而不烂 ,滋润可口 ,冷不回生 ,热、冷皆可食用[8] 。然而 ,对软米的品质目前仅限于定性描述尚未见定量分析的报道。为有效利用云南省这一独特的优质米 ,本研究拟…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就近年来,乡镇企业面粉厂实施商业部科学研究院章学澄高级工程师研制成功的小麦分层碾磨制粉新工艺(载于1985年《作物杂志》第2、3期)后的受益情况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