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13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237篇
农作物   25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47篇
植物保护   1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小麦白粉病抗源材料的有效抗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贵阳地区小麦白粉菌毒性结构及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的大面积种植抗性很快丧失之后,白粉病的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我国小麦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4.
《中国瓜菜》2015,(6):16-20
为明确江浙沪地区甜瓜白粉病致病菌种类及优势生理小种,2014年秋季从江浙沪地区包括江苏宿迁宿城、淮安、南京六合、南京玄武、苏州吴中、南通海门,上海嘉定、奉贤,浙江宁波等地大棚甜瓜植株上采集了9份白粉病菌,通过镜检白粉孢子、考马斯亮蓝染色菌丝推断上述白粉病菌为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以南京玄武地区的白粉病菌DNA为模板扩增克隆其r 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确认其为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采用国际通用的13个鉴别寄主对上述白粉病菌进行喷雾接种鉴定,根据鉴别寄主抗感反应确认上述甜瓜白粉病菌为单囊壳白粉菌生理小种1,未发现其他生理小种。本研究初步明确了江浙沪地区甜瓜白粉病菌的菌种及优势生理小种,为甜瓜抗白粉病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明确我国当前小麦审定和区试品种含有的抗白粉病基因, 可为这些品种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及品种合理布局和轮换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24个不同毒性的小麦白粉菌菌株对36个小麦审定和区试品种(系)进行抗白粉病基因推导, 参试品种(系)与46个已知抗病基因小麦品种(系)抗谱比较的结果表明, 11个小麦审定品种中有5个品种对所有供试白粉菌菌株表现抗性, 结合亲本溯源, 推测其中有3个品种可能携有Pm21基因; 另外6个审定品种中有5个品种可能含有抗病基因Pm2, 且其对应的亲本或亲本组合中含有抗病基因Pm2。25个区试品种(系)中有3个可能含有Pm21, 10个含有Pm2, 1个含有Pm2+6,2个含有Pm4b,1个含有Pm8。另外, 参试的36个品种(系)中还有9个品种(系)和已知基因品种抗谱存在一定差异。总体上, 推导出已知基因的品种以含有Pm2基因的品种最多, Pm21基因的品种次之, 建议在生产上加强对Pm21基因品种(系)特别是已审定的携有Pm21基因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应该注意一些省份在育种和生产上应慎用或少用含Pm2基因的品种(系)。  相似文献   
6.
橡胶树白粉菌(Oidium heveae)与拟南芥野生型Col-0是一种非亲和相互作用,激发依赖于EDS1(ENHANCED DISEASE SUSCEPTIBILITY 1)和PAD4(PHYTOALEXIN DEFICIENT 4)的抗病性,推测TIR-NB-LRR(TOLL INTERLEUKIN 1 RECEPTOR NUCLEOTIDE-BINDING LEUCINE-RICH REPEATS)类抗病基因参与对O.heveae的抗病性。本研究通过筛选针对O.heveae的TIR-NB-LRR类差异表达基因,发现WRR4C(white rust resistance 4 C)基因受O.heveae的诱导上调表达。经过表型分析鉴定,O.heveae可以在2个wrr4c单突变体上形成浓密的菌丝网络和少量的分生孢子。同时,O.heveae在wrr4c突变体上激发的细胞死亡、胼胝体沉积和致病相关基因PR1(Pathogenesis related 1)的表达都显著降低,暗示着WRR4C基因正调控拟南芥对橡胶树白粉菌的抗病性。然而,通过白粉菌细胞进入率测定,WRR4C基因并不参与拟南芥对...  相似文献   
7.
杨禄山  郭晔  胡洋  文颖强 《园艺学报》2020,47(4):623-634
利用CRISPR/Cas9系统定点编辑葡萄白粉病感病基因VviEDR2(Enhanced disease resistance 2),在VviEDR2的DUF1336结构域设计靶位点VviEDR2-T1,构建CRISPR/Cas9敲除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无核白’葡萄胚性愈伤组织。对PCR阳性植株进行靶位点扩增测序,结果表明,共有8个转基因植株在靶位点处发生不同类型的双等位基因突变,编辑效率为32%;突变体植株生长势较弱,叶片较小,茎秆丛生、细弱。进一步对突变体植株进行抗病检测,结果表明,接种葡萄白粉菌(Erysiphe necator Schw.)5 d后,突变体植株叶片上白粉菌孢子仅能萌发出少量较短初级菌丝,表皮细胞产生大量明显的H2O2,而野生型叶片中白粉菌萌发出大量初级菌丝、次级菌丝和吸器,无明显H2O2产生。这些结果表明,可以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葡萄感病基因VviEDR2,提高葡萄白粉菌抗性。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不同药剂拌种对春油菜出苗率、病虫害防效及产量的影响, 本文在3种不同种植密度下, 针对春油菜白粉病、油菜茎象甲, 选择25 g/L咯菌腈FSC、600 g/L吡虫啉SC、30%噻虫嗪SC、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30%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进行了拌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各拌种处理对春油菜的出苗有一定的影响, 其中600 g/L吡虫啉SC、30%噻虫嗪SC、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30% 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对春油菜出苗的影响大于25 g/L咯菌腈FSC拌种; 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30%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对白粉病和茎象甲的防效均高于单剂拌种; 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 对春油菜白粉病的最高防效可达59.3%, 30%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对油菜茎象甲最高防效可达69.2%。白粉病病情指数与春油菜种植密度呈正相关, 拌种防效随密度增加而降低, 综合产量分析, 最佳种植密度为28.5万~3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果梅新品种白粉梅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粉梅是从广东省普宁市高埔镇农家果梅品种中选出的无性系新品种,2009年7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树形开张,树势健壮,枝条密,短果枝占76.7%;易成花,花量大,早结,丰产稳产,果实成熟期4月上中旬;果实近圆形,大小较整齐,单果重24.3 g,果面具白色茸毛,果皮黄绿色,外观好;适宜加工梅坯,在腌制过程中果皮不破裂;黏核,可食率90%以上;果肉浅黄白色,细脆,汁少,无苦涩味,可溶性固形物8.38%~8.58%,总酸5.32%~5.42%;抗逆性和适应性强,对病虫害抗性中,适宜在粤东沿海山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抗药性的离体叶段喷雾法监测标准,采用该方法测定了2013年采自河南、河北省部分麦区的101个小麦白粉病菌野生菌株对三唑酮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三唑酮敏感性的EC50范围为0.239 8~7.558 5μg·mL-1,平均为3.561 2±1.881 3μg·mL-1;其敏感性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可作为喷雾防治时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杀菌剂的敏感性基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