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7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8篇
  2篇
综合类   41篇
水产渔业   183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千大麻哈鱼洄游的两种历史记载 大约一百年前,先有一个中国人,后来又有一个俄国人,相隔数载,都曾沿着黑龙江进行过长途的实地考察,并在其著作中,对大麻啥鱼的洄游作过很生动的描绘,但对其洄游的原因,却作出了迥然不同的两种答案。对照读起来,既饶有兴味,又颇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在胶州湾口外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文昌鱼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所在的海域,文昌鱼分布较为密集,同时该海域还是多种鱼虾的产卵、索饵、育幼场和鱼类洄游通道,有多达100多种的鱼类.为建立青岛文昌鱼自然保护区提供了有利条件。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有关专家介绍,青岛文昌鱼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俗名“蛞蝓”,是生物进化系统中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过渡的重要类型。  相似文献   
3.
秋刀鱼为冷水性中上层洄游性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的秋刀鱼有四个种群,从西向东看分别有日本海种群、西北太平洋种群、北太平洋中部种群、加利福尼亚种群,其中以西北太平洋种群的资源量最高,利用最多,产量也最大。现下,在西北太平洋从事秋刀鱼捕捞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日本、  相似文献   
4.
人生而向死,生与死是任何一种文化都无法回避的终极问题。各种文化对死亡的看法也是不尽相同的。佛教和心理学中关于生死的思想是"灵性"文化与"科学"文化关于这一问题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5.
章鱼属蛸科头足纲八腕目,已开发利用的达数10种,常见章鱼种类有真蛸、短蛸、长蛸等。章鱼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域,约有140种。大部分为浅海性种类,也有少数深海性种类。章鱼主要营底栖生活,在海底爬行,也能凭借漏斗喷水的反作用短暂游行于底层海水中,有短矩离的繁殖和越冬洄游习性,以龙虾、虾姑、蟹类、贝类和底栖鱼类为食。自身常为鲨鱼、海鳗等的  相似文献   
6.
<正>很多时候,你我的心情都是随着环境变化,但所谓的顺境逆境,其实完全是由个人"心境"来决定的,换句话说,顺境逆境,全在一念之间。一、信念决定生死  相似文献   
7.
《安徽农业科学》2020,(1):12-14
以天然水体中鱼类洄游涉及的环境因子包括盐度、温度、饵料的可获得性为研究要素,介绍了其对于主要洄游性鱼类鱼体影响的现有研究,为今后更好开展洄游性鱼类洄游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北部湾二长棘鲷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1997年12月~1999年6月在北部湾17°53′~21°15′N,106°58′~109°34′E水域进行的4个季节5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北部湾二长棘鲷种群数量分季节、平面和纵深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二长棘鲷的渔获率呈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冬、春季渔获率密度指数高于夏、秋季,以3~5月的渔获率最高;秋末冬初,亲体向湾北部进行产卵洄游,春季产卵后鱼群分布在湾内,幼鱼在沿岸海区成长;二长棘鲷的水深分布也有明显特征,高渔获率主要出现在30~60m水深,尤以30~40m水深海域最高,生物量渔获率和个体数渔获率分别达10·27kg/h和700·9尾/h。此外,本文对二长棘鲷的洄游、数量分布与水系、水团、水温及盐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地分析。  相似文献   
9.
浙江近海的舵鲣渔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德林 《海洋渔业》1982,(4):153-157
<正> 引言浙江近海的舵鲣有扁舵鲣Auxis tha-zard 和圆舵鲣Auxis tapeinosoma 两种,常见于春、秋两季,以扁舵鲣为多。它是长距离洄游鱼类,其洄游分布目前尚不清楚。浙江近海的舵鲣是属靠近沿岸洄游的部分鱼群,以秋季见群最多,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捕捞舵鲣的作业除福建对网(围(舟曾))外,围网渔轮亦有兼捕,是一种有前途的尚未充分利用的捕捞对象。  相似文献   
10.
2008年4月13日,辽东湾斑海豹卫星标记放生仪式在大连旅顺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