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6篇
园艺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日光温室提供主动蓄热体参数研究所需的环境条件,测试了不同风速、空气温度以及空气-土壤温度差对主动蓄热体内空气-土壤热交换系统的管道内部温度、进出口温差以及蓄放热能力的影响规律,以期获得主动蓄热体内部管道通风系统的传热效率及优化调控参数。结果表明:同一风速条件下,进出口温差随室内空气温度增加而增加。放热阶段,当进风口以风速0.5~4.0m·s-1运行时,系统放热量随着风速增加而增加,平均放热流量为9.8~73.9 W;蓄热阶段,当进风口以风速0.5~2.0m·s-1运行时,系统蓄热量随风速增加而增加,平均蓄热流量为21.4~70.2 W,当进风口以风速2.0、4.0m·s-1运行时,平均蓄热流量仅相差2.7 W,性能系数COP相差不大。同一风速条件下,随着室内空气-土壤温度差值不断增大,进出风口温差也不断增加,同时建议白天风机开启蓄热时设定的室内空气温度最少应该比蓄热体内土壤温度高4.5℃。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高原非耕地地区日光温室热环境的变化规律,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内蒙古阿拉善盟典型日光温室的室外温度、室内温度、地表下10cm的土层温度、前屋面及后屋面的热流量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气温、地温、热量情况。结果表明:该地区典型温室日均温度为5~30℃,室内晴天最低温度为2~6℃,阴天2~8℃,室内最高温度20~30℃,室内外温差15~25℃,室内地温为7~13℃,变化较室外晚1.5h;热传递方面,晴天热流量峰值出现在14:00,阴天出现在盖帘后的2~3h。确定晴天14:00及阴天13:00为温室合理灌溉及通风换气的时间,不仅为进一步探究高原非耕地地区日光温室热环境特性提供了依据,还为温室不同时间不同类型作物的管理方式、温室结构的改良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日光温室相变材料的梯形墙体热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以石蜡为主的固-液复合相变材料喷涂到日光温室梯形北墙体内表面,对相变涂层温室梯形墙体和普通温室梯形墙体的热流量、北墙内的温度,以及室内外气温进行典型天气和月度变化的测试分析,以探究相变材料应用于日光温室梯形墙体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晴天和阴天,相变涂层温室墙体的日间蓄热量和夜间放热量均显著高于普通温室墙体(P<0.05)。相变涂层温室墙体与普通温室墙体在同一典型时刻相同部位温度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随着墙体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0-300mm墙体内差异最显著(P<0.05)。相变涂层温室墙体的累积蓄热量日平均值比普通温室墙体高8.1%,累积放热量日平均值比普通温室墙体高14.8%,相变涂层墙体表面和墙体内各层的月平均温度与普通温室墙体温度差异显著(P<0.05),相变涂层温室、普通温室和室外的月平均气温分别为9.93、8.63和-8.91℃。说明相变涂层墙体可有效增加墙体蓄放热量,提升温室气温尤其是夜间气温。  相似文献   
4.
该文研究了北京地区钢结构组合式种子仓房夏季的温湿度及其分布。测试期间,仓外最高气温36.6℃,仓内最高平均空气温度为27.4℃,种堆最高平均温度为25.8℃,仓内外最高空气温差达到9.2℃,仓内空气与种堆最高温差1.6℃;种堆上层温度高于下层温度,但温度梯度较小,最大温差为0.5℃;种堆最高相对湿度为62%,表明该类型仓房内的温湿度条件能满足玉米、小麦等种子贮藏条件。仓房南墙内外墙体表面的最高温度差20.4℃,仓房北墙最高热流量为67.0 W/m2,南墙最高热流量为120.5 W/m2,表明该仓房墙壁密封性能较好。最后对仓房管理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辽沈Ⅰ型日光温室环境及保温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东北型节能日光温室——辽沈I型日光温室在采光设计、保温设计、结构设计等方面性能优越,具有较齐备的配套设施。该文通过试验对沈阳农业大学工厂化中心9#日光温室的温、光、湿等环境及保温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测试分析表明,测试期间,室内最低温度8.2℃、最高温度32.3℃,室内平均温度15.0℃,室外平均温度-17.3℃,室内外平均温差32.3℃;土壤1、3.5、50 cm的平均温度基本相同,分别为14.2、14.2、14.8℃。墙体的平均蓄热为8.35 MJ/(m2·d),夜间向室内放热1.69 MJ/(m2·d),通过墙体向外散失的热量2.61 MJ/(m2·d);后坡平均蓄热3.45 MJ/m2·d,夜间向室内释放的热量较小,仅为0.07 MJ/(m2·d),后坡的热损失较大,平均2.04 MJ/(m2·d);通过地下5 cm处土壤热流量分析,土壤的平均蓄热0.75 MJ/(m2·d),夜间平均释放热量0.48MJ/(m2·d);前坡的平均散热量为7.55 MJ/(m2·d),散热量较大。  相似文献   
6.
该文研究了北京地区钢结构组合式种子仓房夏季的温湿度及其分布,测试期间,仓外最高气温36.6℃,仓内最高平均空气温度为27.4℃,种堆最高平均温度为25.8℃,仓内外最高空气温差达到9.2℃,仓内空气与种堆最高温差1.6℃;种堆上层温度高于下层温度,但温度梯度较小,最大温差为0.5℃,种堆最高相对湿度为62%,表明该类型仓房内的温湿度条件能满足玉米,小麦等种子贮藏条件,仓房南墙内外墙体表面的最高温度差20.4℃,仓房北墙最高热流量为67.0W/m^2,南墙最高热流量为120.5W/m^2,表明该仓房墙壁密封性能较好,最后对仓房管理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典型天气下大跨度日光温室内的微气候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大跨度日光温室在典型天气下室内微气候环境特点,对沈阳地区一座跨度12m日光温室阴天、晴天情况下的室内外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以及各壁(土壤、薄膜、后坡、墙体)内表面的热流量、表面温度进行了测试。1月份阴天、晴天测试结果显示:晴天时太阳辐射透过率日均值近60%;揭帘后至夜间(9:00—23:00),晴天室内空气平均温度比阴天高5.5℃;夜间(18:00-23:00)0.2m土壤温度平均值晴天为11.6℃、阴天为9.9℃;前屋面、后坡几乎全天从室内吸热,土壤及后墙向室内平均放热量是阴天的1.5倍;晴天室内空气日均相对湿度为87%,阴天为93%。  相似文献   
8.
大跨度日光温室室内微气候环境测试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解大跨度日光温室室内的微气候环境特点,对沈阳地区12 m跨日光温室在无辅助热源情况下的温、光、湿环境及各壁面蓄放热情况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温室1 m处日均气温和0.2 m处日均地温在2月6日后均达到10~15℃以上,室内最低气温在2月中旬后达到8℃以上.温室内气温差值较小,而地温白天最大温差为10.3℃,夜间温室内土壤及墙体为热源,单位面积土壤向室内放热是墙体的近3倍.晴天日均透光率为60%左右.夜间,膜附近室内空气相对湿度通常为100%,高出后墙附近相对湿度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在辽沈Ⅰ型节能型日光温室番茄长季节生产条件下,对最寒冷的一月份的室内外气温及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温室内外气温及地表5cm处温度和热流量的实测资料,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分析,得到了室内外气温与温室内土壤温度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并计算出了冬季经土壤流失的热量,指出经土壤流失的热量是可观的,这对温室的温度管理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在有作物的条件下,温室内气温与土温已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为进一步认识实际生产条件下的日光温室气候背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日光温室后屋面内侧温度变化规律及温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日光温室后屋面内侧温度、温室气温、温室地温进行测试和分析,利用传热学理论,以温室热平衡模型为基础,分析了温室后屋面内侧温度变化的动态模型,并运用Matlab软件进行非线形回归,求出该模型的参数。该模型可较准确的反映温室后屋面内侧的温度变化特性,是预测后屋面温度变化,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基础。为进一步研究日光温室保温特性,实现智能温室前馈控制提供了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