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84篇
林业   426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9篇
  236篇
综合类   524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372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10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贵州灌丛草地中常见的几种主要灌木为火棘,贵州金丝桃和小果蔷薇,草本类牧草主要是以中禾草为主的可食草类,其地上可被山羊采食部份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随植物体的生育阶段的增加呈线下降;粗纤维含量则呈线性上升;无氮浸出物含量则在开花结实前后最高。季节性规律为: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在春季高、夏季低、秋季又有所回升,冬季又逐渐下降;粗纤维夏季明显高于其它季节,无氮浸出物含量在秋末冬初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天然阔叶林中,以蒙古栎为主的林分演替规律并施以对策。在辽宁省实验林场对分布较广的胡枝子蒙古栎林、榛子蒙古栎林进行了演替趋势调查。结果表明,胡枝子蒙古栎林一般地处阳陡坡,土壤干燥瘠薄,其他树种较少,灌木、草本稀疏,生产力低。对其要保护,一旦破坏致使逆向演替成疏林或灌丛,难以恢复。榛子蒙古栎林环境条件较好,土壤湿润肥沃,树种、灌木、草本较多,生产力较高,可诱导红松,形成红松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3.
杨泽新  蔡维湘 《草业科学》1995,12(2):17-21,24
通过对放牧山羊的牧草适口性,嗜食性和采食率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表明山羊放牧对灌丛草地的植物适口性、嗜食性比率和采食率均以灌木嫩枝叶,中禾草和苔草属植物较优。季节性规律为:春季山羊喜哺食灌木嫩枝叶,灌木嗜食性比率较高,采食率也较高,夏季山羊喜草本植物,草本植物的嗜食性比率高于灌木,秋季山羊较喜啃食灌木枝叶,嗜食性比率灌木高于草本植物,采食率低于春季,灌木采食率高于草本植物。  相似文献   
4.
以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灌丛草地类型区作为草地实施放牧和全年禁牧管理后的观测区。以2003年的观察数据为基础,通过不同月份梯度实施禁牧与全年放牧状态下,草地植被的高度、盖度、多度和重量的变化对比,辅以气象、土壤因子进行分析,意在找出草地合理的放牧强度,草地适宜的休养生息时间,使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更加科学化。结果表明,灌丛草地在实施禁牧措施后草地植被状况有好转。草地初级生产力平均提高104g/m^2。灌木初级生产力平均提高115.8kg/hm^2。植被盖度平均提高20%,植被高度平均提高17cm,植被的群落演替过程也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春麦田除草剂的应用与杂草群落演替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作者采用定点定位试验,对春麦田除草剂应用与杂草群落演替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杂草群落多样性麦田,小麦连作并分别连续5年施用同一种除草剂,原杂草群落中占优势的靶标杂草得以控制,而非靶标杂草和抗、耐药性杂草因失去竞争和制约对象而猖獗发展,发生量较原来增加几倍至几十倍,并形成优势种群,对小麦造成新的更严重的危害。一种除草剂在同田块连续施用4年,由于杂草群落演替,抗、耐药杂草兴起,除草效果显著下降而失去其使用意义。作者提出除草剂配套使用、轮用、混用等措施,并配合以合理的轮作制度,以减轻杂草群落长期受到单一的定向选择性压力。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2种生境条件下黑麦草种子生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四川省的丘陵区(洪雅)和中山地区(汉源)2种生境条件下的黑麦草种子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两地的种子产量和质量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洪雅点种子产量为244.0 kg/hm2,汉源点的种子产量为532.8 kg/hm2.两样地的种子质量相比,汉源点的发芽势、发芽率、四唑染色数和四唑脱氢酶均高于洪雅点.两地的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基本一致,均呈显著相关;相关性强弱依次为:每生殖枝种子数>生殖枝数>每生殖枝小花数>分蘖数>每生殖枝小穗数>千粒重.每生殖枝种子数对种子产量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红梅 《草业学报》2018,27(3):13-23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全区年降水量仅为110 mm左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柴达木盆地气温大幅升高,降水量明显增加,气候逐渐向暖湿化方向发展。基于柴达木盆地10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逐月气温、降水等观测资料、GIMMS和MODIS 1982-2016年卫星遥感资料,利用线性趋势、综合顺序分类法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不同区域和主要类型植被NDVI值多年变化趋势及其植被演替特征,结果表明,1982-2016年柴达木盆地四周高寒区和盆地内干旱荒漠区植被NDVI值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趋势系数分别为0.0090/10年、0.0011/10年;温性荒漠类、低地草甸类植被NDVI呈微弱增加趋势,趋势系数分别为0.0011/10年、0.0036/10年,而高寒草原类植被NDVI指数呈显著增加趋势,趋势系数为0.0058/10年。柴达木盆地气候极其干旱,水分是限制植被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植被NDVI值与年降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蒸发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以气温发生突变的1987年为界,植被主要朝着温暖化和湿润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年代变化,寒温带植被类型逐渐减少,微温带植被类型逐渐增多,同时湿润度级别有所升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出现了微温微干和微温微润的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8.
草原灌丛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也是生态学、畜牧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紧扣草原灌丛化过程、发生机理及其生态学后效等关键问题,介绍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灌木入侵途径包括有意识引进入侵和自然入侵2类,入侵过程分为传播到达、定居建群和扩散入侵3个阶段。放牧、火烧、温室气体增加,干旱以及降水格局改变等均可导致草本向木本的转化,且机制复杂,主要有影响草本,木本植物盖度、水分利用效率、化感作用等。木本植物入侵打破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表现出沃岛效应,影响动植物的分布以及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阐明草原“草本-木本”群落演替机制,可为我国研究草原灌丛化和管理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结构与种间关联,通过时间序列法选取粤北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群落,并对其乔木层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种间关联进行了研究。运用双向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对两个群落的乔木层进行了物种分布和种间关系的分析,同时采用基于2×2联立表的χ2检验分析了该区域两个群落乔木层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的总物种数减少,重要值较小的阳性植物逐渐消失,而耐阴植物的重要值增大。群落Ⅰ(林龄85 a)中,正联结的种对数占42.38%,负联结的种对数占57.62%,联结性达到显著水平的种对仅有11个,占总数的5.24%,体现出较强的种间独立性;群落Ⅱ(林龄65 a)中,正联结的种对数占25.32%,负联结的种对数占74.68%;种间联结性达到显著水平的种对数占35.56%。随着演替的进行,显著负联结的种对比例减少,不显著正联结的种对比例增加,说明森林群落随演替进行树种趋于和谐共存的相对稳定状态,而群落的稳定性可能通过树种独立性的提高来维持。  相似文献   
10.
植物-土壤微生物反馈在草地演替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土壤反馈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过程,推动植物群落组成的变化,对解释植物群落的演替进程和方向、维持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已成为近年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热点。植物-土壤微生物反馈是植物-土壤反馈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综述植物-土壤微生物反馈在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简要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中值得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