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是我国历史文明的象征,是我国可流动的历史遗产。大运河不仅对中国古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发挥了重大作用,现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现在京杭大运河的雏形形成于元朝。基于南北经济水平的不平衡、运输对河漕的依赖以及宋金时期运河的残破,为了解决南北运输的问题,元政府对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治。元朝政府修治大运河,惠及当时,泽被后世,功不可掩。大运河因南水北调增加了新的功能,现已局部投入使用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就是利用京杭大运河河道作为引水渠。  相似文献   
2.
黄河夺淮入海后,清口一带成了治理黄河、淮河和运河的关键点和枢纽。清统治者和河臣要考虑的只有三个方面的因素:漕运、上河地区和下河淮扬等州县。当然对清朝统治者来说,漕运是最重要的。在漕运和地方利益这两重关系下对清朝这一时期治河活动的研究可以管窥朝廷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博弈。  相似文献   
3.
《天津农林科技》2010,(2):45-46
挖地通漕运,新河分海流。 向多黄稗草,忽聚白沙鸥。 涯际连津水,潮声过蓟州。 日盘山不远,一般可重游。  相似文献   
4.
清代腰牌种类繁多、使用范围广泛,用于国家管理的多个领域。康熙五十三年,腰牌试用于漕运人员的管理,到嘉道朝这一制度逐步规范、完善,对于腰牌的式样、颜色和使用要求等方面都做了规定和说明。关于漕运管理中使用腰牌的记载见于《清史稿》《清实录》等史料,记载粗略且零散。本文则是在《清史稿》《清实录》等史料的基础上,结合《清代扬州卫三帮漕运档案》相关文献,对嘉道时期腰牌在漕运管理中的使用情况所做的一次探讨。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淮南东部农田水利发展的高峰。淮南运河运堤闸坝体系形成后,运西水流受到运堤拦截积水成湖,运东洼地沼泽得以涸出,避免了东西一片的积水环境,为淮南东部的整体开发提供了契机。淮南运堤与陂塘、范公堤捍海堰一起构成了"阶梯式"的水利格局,形成蓄泄有度、上下联动的水流环境,促成了区域农田开发。在运河水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运河兼顾漕运和农田灌溉功用,中央和地方兼享运河之利。  相似文献   
6.
引汶济运工程是元代以来大运河引水助运的重要水利工程,其发展演变在大运河山东段诸济运工程中颇具代表性。基于对古汶水溜道的历史继承、山东水脊位置的精准认识与闸坝、引汶河道的正确选择,戴村坝与小汶河成为构成引汶济运的关键工程,确保了漕运数百年的顺利通航。清后期,黄河北徙致运河停摆,汶水不再济运,小汶河与戴村坝成为汶河下游的防...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漕粮转运在黄淮地区及河北平原呈现出的兴盛面貌,阐述了该时期北方地区粮食的水次仓储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8.
《农业考古》2021,(3):74-81
漕运水程清册是漕粮运输活动控制时限性的备查文书。漕帮在完成一次漕粮运输后要将本次的水程清册上交卫所以备查验。泰州市博物馆藏有扬州卫三帮嘉庆至同治时期的漕运档案,其中道光二十八年漕运回空水程清册保存相对完整,包括全程水程清册和十日水程清册。水程清册记录了扬州卫三帮漕运路线及帮船行经州县,出入境时日,沿途城镇、村庄、闸坝、码头等,对研究清代漕运和大运河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曾谦 《农业考古》2013,(1):74-78
隋唐时期,洛阳的水运体系由漕渠、通济分渠、南运渠三部分构成,漕渠是这个水运体系的中心.洛阳的水道和城内的市场紧密相连,使市场商业受水运影响较大.洛阳漕粮运输变化很大,在隋文帝时期河阳仓是洛阳最大的粮仓,隋炀帝时期洛口仓成为当时最大的粮食供应仓库.进入唐代以后含嘉仓城成为当时最大的粮仓.  相似文献   
10.
1912年民国肇建,江浙两省漕粮废止,北京民食问题日益凸显。北京政府为平济京师民食,在南米采运上相继采取了三种措施:由通济运米公司承运仓米、京兆(顺天府)招商运米、设立漕运局转运南米,然而成效甚微。它从侧面上反映了民初政局下北京政府在南米运京问题上已经难以把控局面,政府对社会资源的调度能力也日益衰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