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林业   9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桂中北引种滇楸优良无性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广西黄冕林场引种滇楸无性系试验林生长情况为研究对象,对引种的滇楸生长情况进行调查与测定.结果表明,在黄冕林场引种的18个无性系中,有3~4个无性系在前期生长较其他几个品系突出.  相似文献   
2.
滇楸半同胞家系子代苗期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贵州不同气候区域13个县、市151个半同胞家系种子千粒重及1年生播种苗苗期性状高、地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滇楸种子千粒重、苗高和地径不仅在气候、地理种群、而且在各家系间均存在明显差异.种子千粒重及苗期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种子千粒重和苗高遗传力分别为0.906 1和0.855,其遗传变异较丰富,遗传特性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3.
对楸树、灰楸、滇楸3个树种1年生嫁接苗的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和比叶重的垂直变化进行了测定,以探讨光合速率与苗木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楸树、灰楸、滇楸的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和比叶重的垂直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树种之间的波动幅度上存在着差异,灰楸的总体光合速率较低,滇楸前期叶面积增加速度明显大于楸树和灰楸,而后期下降趋势明显低于楸树和灰楸,且下部叶片能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最末叶序的比叶重都比刚展叶时的比叶重高。苗高生长量与除比叶重外的4个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光合指标与5个指标都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滇楸体胚发生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滇楸体细胞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中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及变化,对其发生和发育过程中的一些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滇楸非胚性和胚性愈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差异明显,滇楸体胚起源于单个胚性细胞,经历了单细胞、多细胞、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和子叶胚各阶段.(2)在胚性愈伤组织和体细胞胚胎诱导形成及发育早期,3种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均提高,而在后期体胚成熟和萌发的过程中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差异明显.(3)碳、氮类营养物质在胚性愈伤组织内大量积累,为体细胞胚胎发生奠定能量和物质基础;在体胚发育的不同阶段,碳、氮代谢呈现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滇楸叶斑病病原菌(Glomerella cingulata)的生物学特性和选用最适抑菌剂,对不同条件下的病原菌菌丝生长进行了观察和室内药剂平板筛选。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温为21~28℃,致死温度为45℃,在pH 4~7的范围内生长良好,碳源和氮源分别以蔗糖和硝酸钠为宜;在供试5种药剂中,10%苯醚甲环唑抑菌效果最好,在质量浓度1.00mg/mL时相对抑菌率为93.6%;45%石硫合剂抑菌效果最差,在质量浓度6.70mg/mL时相对抑菌率仅为13.4%。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楸树与滇楸种间杂交组合苗期性状遗传变异。[方法]以25株滇楸优树为父本、23株楸树优树为母本,采用常规杂交方法,进行种间杂交育种,对不同杂交组合的可配性及1年生播种移栽苗、两根一干平茬苗的物候期、苗高、胸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不同组合的可配性、物候期、苗高、胸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一根一干组合苗高、胸径的遗传力为73.75%、71.83%,二根一干组合苗高、胸径的遗传力为75.79%、60.63%,其遗传特性突出,遗传变异丰富。[结论]苗高遗传力比胸径高。以苗高进行选择和改良能够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盐胁迫对刺槐幼苗光合作用以及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探索刺槐耐盐胁迫的生理机制和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别,为干旱盐碱地区生态树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采用盆栽实验,以“豫引1号”和“3-I”两个刺槐品种的幼苗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0nmol/L,200nmol/L,400nmol/L三个浓度梯度的NaCl胁迫处理,利用dualPAM-100叶绿素荧光仪研究NaCl胁迫对刺槐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同时通过显微电镜观察研究NaCl胁迫对刺槐幼苗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受到不同浓度NaCl胁迫后,“豫引1号”和“3-I”的差异十分显著,两个品种的Fm值和叶片解剖结构在不同浓度胁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分析,“3-I”受NaCl胁迫影响较大,受害较重,而“豫引1号”具有一定的抗盐能力,在400nmol/L NaCl胁迫下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探索山西晋中地区获得玉米高产稳产的适宜覆膜种植方式,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4种覆膜方式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均可显著提高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可显著提高花后叶片的蒸腾速率,从而显著提高产量。其中,起垄膜侧种植方式处理的光合特性最佳,产量最高,较对照提高36.2%。籽粒产量与穗行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穗长、行粒数及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光合参数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略高于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说明通过提升花后的光合作用能够更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总之,起垄膜侧种植栽培方式有利于玉米提高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是一种适合晋中地区玉米生产的覆膜方式。  相似文献   
9.
滇楸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以2年生滇楸嫁接苗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无性系干旱胁迫下的光合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持续干旱及高温严重抑制了滇楸苗期生长;不同无性系间,8月和12月的生长性状差异均不显著( P>0.05);各无性系光合特征不再出现明显的单峰或双峰曲线。净光合速率(Pn)最大值(8~14μmol· m-2· s-1)均出现在7:00,之后直线下滑,维持在2~6μmol· m-2· s-1的低位,Pn 日总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008-1、Y011-1、Y023-2、Y020-6、8402、Y 011-4、YN014-5。瞬时水分利用效率( WUE )日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008-1、Y011-4、YN014-5、Y020-6、 Y011-1、Y023-2、8402。各无性系光饱和点(LSP)与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分别为324~796、4.58~8.17μmol· m-2· s-1,远低于正常水分供应下的特征值。 WUE与生长性状及重要光合特征均显著相关( P<0.05),受到干旱胁迫时,WUE的高低尤为重要。根据生长表现,结合WUE和光合特性,当遭受干旱高温胁迫时,5个滇楸无性系中,Y011-4具有相对较高的生长势和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