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13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43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0年12月,在海棠湾近岸海域采集了浮游生物样品,显微分析结果表明,海棠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共9种,其中有害种4种,均为赤潮生物,分别为渐尖鳍藻(Dinophysis acuminata)、倒卵形鳍藻(Dinophysis fortii)、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渐尖鳍藻和倒卵形鳍藻是腹泻性贝毒种,微小原甲藻是蛤仔毒素种,海洋原甲藻则是常见赤潮种.  相似文献   
2.
3.
邱达华 《内陆水产》2005,30(11):31-31
卵甲藻病又称“打粉病”或“白鳞病”是由嗜酸性卵甲藻引起。此病主要危軎下池半个月左右的鱼苗和“冬片”鱼种,不仅草、青、鲢、鳙、鲤的鱼种发病.而且野杂鱼也受疼染。笔者2004年9月上旬诊治过一例卵甲藻病,现将其诊治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通过投喂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藻类对毛蚶浮游幼虫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不同的单细胞藻类中湛江球等鞭金藻的效果最好,微绿球藻次之,而小球藻最差。在不同饵料浓度下,表明在初期投喂5×107L-1(cells/L)比较适宜,而后期以10×107L-1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6.
郑进春 《海洋与渔业》2010,(4):49-49,38
骨条藻是渔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浮游藻类之一,学名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属于硅藻门、中心纲、圆筛藻目、骨条藻科、骨条藻属。细胞呈透镜形或圆柱形,直径为6—7微米,与邻细胞的对应刺相接组成链状群体。骨条藻是一种广温、广盐的近岸性硅藻,在盐度7~50‰、水温10~34℃中均能生长繁殖,具有营养丰富,易培养等特点,是对虾育苗初期理想的生物饵料。近几年,随着牡蛎工厂化育苗的发展,逐步被应用为牡蛎幼体中后期的生物饵料,解决了夏秋季节南方地区单胞藻培养青黄不接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淡水湖泊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藻类大量生长导致水体光照强度减弱,水生植物严重衰退。为了解水体光照强度减弱对生活在沿岸带草丛中的浮游甲壳动物分布情况的影响,本研究于2015年5月至2015年11月在水族箱中通过移植苦草并覆盖不同层黑色遮阳布来建立4个光照梯度(L1- L4),其透光率分别是40.5%、17.1%、7.1%和2.8%,来模拟自然条件下沿岸带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对低光压力的响应,分析了水体理化指标、苦草和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从不同的光照处理来看,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随光照强度减弱而减少,其平均值分别是1.27 mg/L、0.99 mg/L、0.95 mg/L和0.45 mg/L,丰度和多样性也随光照强度减弱逐渐降低;(2)与其他3个处理组相比,L4组中除了锯缘真剑水蚤相对生物量百分比从5%升高到25%,其他种类都有所下降,其中晶莹仙达溞从50%降至9%;(3)浮游甲壳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在秋季(1.28 mg/L)大于夏季(0.54 mg/L),而夏季(83.79 ind./L)平均丰度大于秋季(53.59 ind./L)。统计分析表明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变化与光照强度和苦草生长引起的水体理化的变化显著正相关,主要是溶解氧和pH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南沙群岛海域春、秋季浮游介形类生态学特征,根据2013年春季(3月中旬至4月初)及秋季(9月)在南沙群岛开展的两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浮游介形类生态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南沙群岛海域浮游介形类物种组成较为丰富,记录 45种隶属于2科、4亚科、19属。其中,春季有21种,秋季38种,两季均出现的共有种有14个;(2)春、秋两季浮游介形类优势种差异明显,春季优势种组成较为单一,数量低,主要生态类群为外海暖水类群和广温暖水类群,秋季优势种组成较为复杂,数量多,主要为外海暖水类群。春季优势种由后圆真浮萤、葱萤、尖头毛浮萤组成,秋季由纳米海萤、双叉真浮萤、刺喙葱萤、短形小浮萤、粗大后浮萤组成。研究表明:(1)春秋两季浮游介形类密度差异显著,密度分布不均,局部区域密度较高,与该海域局部环流密切相关;(2)浮游介形类两季平均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为0.59、1.37和0.55,秋季高于春季;(3)春季及秋季均分为岛礁群落和外海群落,群落分布随洋流改变呈季节性变化;(4)受季风影响的大环流及局部环流是浮游介形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多样性呈明显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河蟹饵料培养池中轮虫接种后浮游植物的种群变动.结果表明:轮虫接种后浮游植物高峰期很快消落,绿藻、硅藻等小型藻类生物量很快下降,而裸藻、甲藻等大型藻类的生物量增加,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趋于大型化.  相似文献   
10.
网箱养殖对刘家峡水库浮游细菌群落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网箱养殖对刘家峡水库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于2016年10月份对刘家峡水库6个生态位点进行水样采集,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浮游细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刘家峡水库浮游细菌主要由变形菌门、放线菌门、蓝藻门、拟杆菌门等11个门,ACK-M1-norank、聚球藻属、鞘氨醇单胞菌属、红球菌属、β变形菌属和Pelagibacteraceae-uncultured等73个属组成,浮游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由水库上游至下游依次降低,网箱养殖活动使附近水体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并导致浮游细菌多样性降低。聚球藻属、黄杆菌属、放线菌属、Limnohabitans属和不动杆菌属的种类相对丰度受网箱养殖活动影响敏感。冗余分析表明NO-3-N、TP和TN是影响刘家峡水库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水环境因子,共同解释了55.11%的群落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