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不同断水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水稻晒田,是改良稻田土壤结构,促进秧苗根系下扎,增进稻秆坚韧程度与抗倒能力,提高成穗率,减轻水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水稻晒田必须掌握下列技巧,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首先,在晒田时间上,要坚持"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所谓"苗到不等时",是指够苗即每667平方米(1亩)总茎蘖数达到20万~25万时就要晒田,不必等到水稻生长发育达到一定时期才晒田.杂交水稻分蘖能力较强,刚开始晒田时仍然能分蘖.因此,应将晒田时间适当提前,在总茎蘖数达到计划苗数的八九成时就要开始晒田.所谓"时到不等苗",是指水稻一旦发育至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始期,即使总茎蘖数尚未达到预定目标,也要及时排水晒田.否则错过时机,水稻对水的敏感性增强,就不宜断水晒田.  相似文献   
3.
干旱是限制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评估提前断水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找到适宜的断水时间,节约农业用水,本试验以常规粳稻‘沈农265’为材料,分别在齐穗后15,20,25,30 d进行断水处理,模拟后期无水可灌造成的干旱胁迫,研究其对‘沈农26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齐穗后15 d断水、齐穗后20 d断水、齐穗后25 d断水的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根系伤流量、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SOD活性、根系IAA含量,显著增加了根系ABA含量,导致产量大幅降低,品质严重变差。齐穗后30 d断水的处理显著降低了根系伤流量、总根长、总根体积和根系总活跃吸收面积,但总根表面积、根系SOD活性、根系IAA、根系ABA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使得其产量和加工品质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提前断水会影响水稻根系的形态和生理特性,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但在生产中可以考虑在齐穗后30 d断水,这样既节约水资源又不会对产量和品质造成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烤烟断水炼苗技术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断水炼苗技术的优点,总结了断水炼苗技术在实际生产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下一步的探索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汪洋 《中国农资》2011,(20):5-5
干旱!又见干旱!持续多年的旱魔魅影,飘浮在神州大地之上。继百年一遇的西南五省特大旱灾之后,去年的冬春连旱袭击了华北一带,而今年湖北、江西、湖南等长江中下游流域.又遭受到近七十年一遇的旱灾困扰.上千万人口遭受干旱缺水之苦,农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国家动物疫病检测计划的实施和地方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兽医实验室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泸县作为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建设示范区,承担着动物疫病检测、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设计3个断水时间(齐穗后29、34、39 d)、3个收割日期(齐穗后45、50、55 d),共设置9个处理。结果表明,南粳9108齐穗后39 d左右断水,55 d开始收割,可以保证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说明断水期提前,前期可以促进水稻籽粒灌浆,但最终的收获产量降低;断水过早会造成水稻糙米率降低,而土壤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收割日期对糙米率无明显影响。收割日期对垩白粒率、垩白度影响显著,收割过早,垩白粒率、垩白度高,外观品质差。  相似文献   
8.
水稻是灌南县主要的粮食作物,而水分管理又是水稻生产管理的核心内容,长期以来,灌南县水稻的水分管理既不合理,更不科学,已经成为制约灌南县水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为此我们现就后期的水分管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一初步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吉泰盆地早稻后期适时断水能增加土壤含氧量,防止植株根系木质化,增强植株根系活力,具有增产效应。红壤丘陵田和山区冷浸田以收割前9d断水为好,平原湖区田以收割前6d断水最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