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农业家庭发展到战国时期,具有了小农经济的意义。战争、变法、宗法观念等因素都促成了农业家庭向较高阶段的转化。同时,在转化过程中,家庭内部的一些表现:男女分工的相对固化、家庭意识的强烈、手工业者和士等析出家庭等既与外部因素共同影响农业家庭的转化,又是小农经济形成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向来是等级森严,社会下层长期处于被剥削奴役地位。但是到了宋代,社会等级界限产生了松动,阶级关系产生了变化。由于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来处于社会下层的婢仆、佃客、手工业者和商人,身份与地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由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转向了主体,这对中国古代社会步入近代文明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央苏区时期的土地问题是学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相关研究成果不胜枚举。苏区分田次数较多,有的地方"四次、五次,分了又分"(1)。对于历次分田的变化,目前无足够的资料一一厘清,即便是对某一社区的历次分田亦无足够的资料可资说明,因此,目前所见的论著,多侧重于土地政策与法规的研究(2),缺乏细致的量化分析(3);鲜见以某一社区作为个案,对该社区内土地分配情况进行细致的量化分析,揭示土地革命前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